国航高管 国航高管变动背后战略意图



7月7日,中国国际航空集团公司(下称“国航”)宣称,董事会审议同意孙玉德因工作调动辞去副总裁职务。孙玉德的辞职,离他本届任满仅仅还剩2个月。

而这,是半年内国航第二次重大人事变动。今年2月,国航总裁马须伦提前7个月卸任。

高管变动背后,国航有何战略意图?

7月12日,国航董事会秘书局副主任饶昕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孙总调到另一公司担当要职,工作安排的非常好。”并解释,货运一直是国航重点关注的业务,一次人员调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媒体不必过度联想。

外界的关注,正是落在了货运上面,孙玉德的继任者李虎晓,此前任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国货航”)董事长。

马须伦的接任者是蔡剑江,原深圳航空总经理,与马须伦长于财务及管理不同,蔡剑江长期负责市场营销工作。

由此,业界认为,此次国航重大人事变动,不排除是要加强货运板块业务,并加快重新组合的进程。

客货并举

公开资料显示,李虎晓,55岁,2001年由国航内蒙古分公司调至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货运分公司任党委书记;2003年,国航与中信泰富、首都机场出资35亿元成立国货航,李虎晓出任党委书记;2005年,担任国货航董事长;2006年,调任国航股份副书记、副总裁,分管劳动人事方面的工作。孙玉德辞去副总裁职务后,李虎晓身兼人事、安全两副总要职。

 在新的人事架构下,李虎晓以国货航董事长的身份,有望主管国航的市场运营,那么一向“重客轻货”的国航运营体系将向“客货并举”的发展思路转移。

上半年,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盈利状况普遍乐观。国航、南航、东航的利润总额分别为15.2亿元、4.0亿元和4202万元。其中东航较去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据了解,上半年,国货航几百万元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对其进行组织转型,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资待遇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

目前,国货航拥有8架世界上现役最大的全货机波音747,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据了解,国货航现在仅仅拥有设在首都机场的1个飞行部,北京天津、杭州3个运营基地,重庆、贵州、呼和浩特3个货运部。在国外的美国达拉斯、波特兰、曼彻斯特、法兰克福和纽约5个独立营业部。规模小,在经营方式和财务核算上也受制于国航。

另外,国货航的8架飞机中,要么是客货两用改造的,要么是在“超期服役”,维修成本巨大,加上日益高企的油价,主要国际航线的市场做得也不理想,即便装满货但也含金量低。“飞比不飞还赔的多。”一位国货航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

现在国货航的盈利来源是通过租用国航股份的腹舱载货来实现的。去年国货航的近1亿元盈利基本上都是这样得来的,而国航去年30多亿的盈利和今年上半年的15亿的盈利也基本上是国货航上交腹舱载货的租金所得。

由此可以看出,货运如果与客运有效的配置,将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但国货航只是中航集团的三级公司,国航股份占国货航51%的股份,其地位还不如最初的国航货运部。国航在航线的设计上是“先客后货”,这就让没有话语权的国货航极其被动。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李虎晓能在国航地位有一个提升,他会将客货资源有效地整合,从而减低成本,实现共赢。

目前,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一半的业务量被国际货运巨头掌控,国货航和中货航加起来也只拥有约1/3的份额。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邹建军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要通过内外资源的重组与整合,延伸航空货运服务链。

重组之谜

2006年4月,外界一度盛传国货航与中货航有望在年底前完成重组合并,将可能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货运枢纽基地。重组后的股权比例是国航和东航各占50%。但中货航称该重组“子虚乌有”。

据了解,中货航基地位于长三角,有着庞大的货运量,相比于国货航在美洲航线的优势,其区域优势更加明显,其通过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货运量占到国内货运量的一半以上。

如果能实现重组,双方在机队资源上就可以实现共享,从而与外资抗衡。业界都寄希望双方的重组,来改变中国货运市场被外资巨头蚕食的格局,形成航空货运的中枢航线网络优势,以及以分包中心运作的经营模式。

有报道称,当时两家已经在资产的评估准备、航线的衔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接触,但最终因为产权分置、经营理念等问题而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坊间流传着国资委将三大国有航空公司整合为国航和南航两家航空公司的说法。2007年4月,就在东航寻找退路引进新加坡航空为战略投资者时,国航集团1个月内6次增持东航H股,目前持股已超过10%。

 国航高管 国航高管变动背后战略意图

如果国资委的意愿实现的话,国航和南航将极可能分别重组东航的国际和国内航线,那么国货航也将顺理成章地接管中货航。

另一合作对象是国泰航空。

2006年10月,国航与国泰航空达成协议成立上海合资货运公司。据悉,为了让国泰作为投资者顺利入股,有关方面希望另一股东中信泰富出售其持有国货航25%的股权。国航将以其现在国货航中的股份作为主要资产入股。由于国泰拥有18架强大的货机机队,119.9万吨的年运载货物量,国航希望国泰主要以全货机资产入股国货航。

据知情者透露,国航已经回购了中信泰富的股权。7月12日,记者就此向国航董事会秘书局副主任饶昕瑜求证,对方表示,与国泰的合作正在进行,具体情况不便透露。

然而,据知情者进一步透露,国航已经开始在上海为将来新合资公司的运转部署基础设施。目前,国航已经组建了华东客运营销中心,领导层也基本到位,现有工作人员七八十人。此前早些时候,饶昕瑜就曾表示,将在年底前整合原上海基地和浙江公司的资源,正式成立华东分公司。新公司的员工约在1000人左右,网络将覆盖上海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现在看来,国航推进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

无论两桩重组或合作事件如何演绎,国航通过货机资源与客机腹舱资源的整合,实现内部运营管理的统一的意图日益明显,通过战略联盟、资产重组与并购,来实现与其它航空公司资源的整合也渐次清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6217.html

更多阅读

央企高管 央企高管变动或为业绩“埋单”

     栾秀菊“辞任”中国食品  “9月13日傍晚,北京雷阵雨;9月18日清晨,北京阴雨。”这是中粮集团旗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食品”)董事总经理栾秀菊在9月18日早上7:45发布的一条微博。  仅仅16分钟后,中国食品即在香港

高管持股变动什么意思 高管变动 释放车企战略调整信号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汽车企业频现高管变动。  8月13日,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两大合资巨头同时发布了高层人事变动公告。这种多年难得一见的巧合,从侧面反映出汽车业眼下正处于管理层更换密集期,而这些人事调整更隐现企业战略调

高管离职公告 高管离职背后的康佳发展迷局

     从5月初公司总裁陈跃华突然以调往控股股东任职的方式离开,到6月底公司副总裁穆刚以投奔新东家日本夏普担当新职,进入2013年以来,人事变动成为深康佳A(000016)留给市场投资者和商业合作伙伴最大的印象。  在外界看来,隐藏在这

上期所 原油期货 上期所高管落马背后

     金融反腐似有新动作。  日前,上海期货交易所总工程师严少辉因涉嫌受贿被隔离审查,成为自监管机构在近两年前誓言铲除中国资本市场腐败以来“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之一。  “巧合”的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技术中心总监张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铁模式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高铁的成就可以与产业革命媲美  242年前,英国一个三流大学的一位默默无闻的仪器修理工对当时粗老笨重、效率底下、用途狭窄的蒸汽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为此获得了发明专利,这成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起点。尽管一开始蒸汽机漏洞

声明:《国航高管 国航高管变动背后战略意图》为网友国产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