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尿了 表姐到底是谁 到底是谁杀死了大中?(一)



张大中再一次感觉到失望。原定于4月20日宣布的永乐大中收购案仲裁结果,再一次延后,而据国美方面透露,仲裁结果有可能将推迟至七八月份,即永乐宣布收购大中约一年零三四个月后。这个漫长的等待时间正使得大中电器急剧贬值。

张大中一定很怀念两年前,那是他事业的黄金时代。

“正是2005年,张大中初步确立了向全国扩张的思路,于是开始大批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面试,企业上下一派意气风发。”据当年在大中电器任职的一位中层人士回忆,当时的张大中雄心勃勃,意欲花重金打造所谓的“中国第一商团”,并先后派遣十几个考察团奔赴全国各地寻找店面,进而将大中电器推向全国。

当年“十一”前后,几乎是大中电器最巅峰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2005年‘十一’期间,在北京几乎只有大中一家在做生意,其他都无法与之抗衡。”国内某家电厂商负责人回忆说,当年由于大中在北京门店优势太明显,大约整个零售市场的40%左右都被其掌握,几乎相当于国美和苏宁之和。

然而没有想到,这一段被大中内部人士形容为“金台拜相”的鼎盛时期,仅持续了短短一年就结束了。

“我可以肯定一点,大中在北京一直做得很好,其实并不是非卖不可,而更大程度上是企业家个人价值的偏好。但是,从全国来说大中的能力欠缺,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哪怕是十年后又能如何?如果通过出售,将未来十年能赚的钱一次性补偿回来,那也未尝不可。”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评价说。“毕竟,张大中已经快60岁了,每个人都要有退出的机制。”

之后局势突变。在2006年4月与永乐宣布合作仅仅3个月后,国美正式宣布收购永乐。那意味着是否要随永乐一同并入老对手国美?在这样尴尬的抉择下,张大中最终选择要与永乐“分手”,并提出仲裁要求与其解约。另一方面,张大中开始主动接触苏宁等,继续为自己寻找下一个买家。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不管是待价而沽的大中电器,还是去意已决的张大中本人,都多多少少让人们感觉到了几分悲情和无奈。

失于保守?

在评价起国美黄光裕等竞争对手时,张大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比我们年轻些,拼搏冲闯的劲头大一些,曝光的机会也多一些。我们年龄大一些,在市场上基本上是随着别人在走,没有太多新闻。”

的确如其所言,相比国美黄光裕(38岁)和永乐陈晓(49岁),甚至是相对稳重的苏宁张近东(44岁),59岁的张大中似乎都来得更加低调,在媒体出现的机率少之又少。

而老成持重的张大中走的也是与别人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当黄光裕走出北京四处扩张时,张大中谨慎地认为需要精耕北京这块市场,专注于家电零售。他一直非常本分地遵从着“有多少钱,做多大生意”的原则来发展企业:“发展方向与企业的能力、文化有很大关系。有500万可以做500万的生意,有5亿可以做5亿的生意。我们在北京已经有一定份额,所以想继续将这个份额做大,也要根据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资金能力来发展。”

但是张大中的谨慎和内敛,在对手频频发力的行业背景下,就未免显得过于保守了。

2001年的张大中,对于大中电器在什么时间向外地扩张,还没有一个时间表,他觉得北京市场就比较大,而且竞争对手越来越少了:原来竞争对手有几十家;2000年前后,对手还剩十几家;到2001年时,他的对手就只剩下国美一家,当时苏宁在北京还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

一直到了2002年,张大中才开始想要迈出北京,但初步的扩张计划只限于华北地区。“我们并不急于求成。”

在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看来,“大中其实已经错过了良机。大中扩张的脚步,足足比国美、苏宁晚了两三年,而且步伐还很慢。”

所以当2005年,大中开始发力要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全国时,才发现国美、苏宁等早已经抢先一步占据了各个主力消费城市,并进一步占据了这些城市里的黄金地段,留给他的空间已经很有限。时至今日,大中除了在北京拥有65家连锁店之外,在河北有9家,在天津有8家,在青岛有3家,在衡水有1家。扩张数年之后,北京之外的门店数量仍然屈指可数。

而张大中的保守,还体现在财务方面。跨地域扩张必然需要大笔流动资金投入。在张大中向全国扩张期间,为融资方便,国美、苏宁和永乐分别于2002年、2004年和2005分别上市,获得了一定的金融支撑。但是与此同时,却从未听说过关于大中融资或上市的消息。

据某位与张大中熟识的人士透露,当他与其就融资话题数次进行沟通时,张大中的态度却始终并不积极,总是说,“很多基金找我,不急!”

没有帮手,难以为继?

“张大中真的是年纪大了,没有斗志。”有业内人士不无尖锐地评价说,张大中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缺乏企业家的拼劲。“不像黄光裕,有很强烈的占有财富并进一步创造财富、应用财富的劲头。”

有一个细节是,在张大中名片上,第一个头衔就是“北京市政协常委”。有人对此评价:“这只是政治符号,而不是他本身真正的职业。一般来说,企业家不会过于在意这些,甚于自己的企业。”据了解,张大中平时喜欢京剧,哪怕在工作很忙的时候,也不忘抽空会一会票友。他常说:“还图什么,干吗搞那么累。”

但事实上,张大中依然显得很疲惫。由于没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在大中电器,几乎事无巨细,都要张大中亲自过问并拍板决定,不可能不累。

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这始终是一手创立大中电器的张大中最为遗憾的一个心病。张大中只有一个儿子,目前在一家家电合资公司任普通职员。某大中电器高管表示:“张大中心里也很清楚,他儿子接不了他的班。”

 吓尿了 表姐到底是谁 到底是谁杀死了大中?(一)

在2005年那一场被形容为“金台拜相”般浩浩荡荡的人才“选秀”过程中,张大中的确吸引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按照规划,除了暂不进华东,其它市场都按照全国扩张的规模来招人,比如山西、沈阳、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根本都还没展开考查,经理人员都已经备用好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6304.html

更多阅读

2017年营销人日历表 营销人 你在职场营销了吗?(一)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市场营销就是公司的发动机。财政可能是引擎运转所需要的燃料,但是一旦加满了燃料,营销就能推动整个公司的前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50年前就指出,“任何商业公司

服装店:应对顾客问题做好准备了吗?(1)

  在做服装销售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碰到很多问题,有时候我们转换一下我们的语气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希望有对大家用。 一、退货时,顾客会挑衣服的面料、颜色、或者长短? 错:您之前买的时候不是挺好的吗? 错:不好意思,如果不是质

服装企业海外并购: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二)

      1、资本的充裕性及后续经营的资金投入。         无论是对品牌还是对渠道进行收购,其最为重要的即是收购资本。而对于利润同样日益下降的服装企业而言,这些需要动用以“亿”为单位的资金如何获得即成为了收购企

服装企业海外并购: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一)

      当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综合性的经济危机之时,货币资本的充裕程度决定了企业在这种情景下的生存状况。而时尚产业做为一种非必需性的生活消费产品,当市场消费力下降之时所受到的冲击便足可致命。也正因此,欧美那些

史玉柱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的营销天赋是怎样炼成的?(一)

第一章 巨人的诞生与休克 “巨人”的诞生与成功,是史玉柱勇于冒险的直接回报,他独到的商业眼光和营销才能初步在世人面前展现。此后,“巨人”遭遇“滑铁卢”,凸显了史玉柱过于激进,易走极端的性格弱点,同时,债务缠身的他遭到道义上的第一

声明:《吓尿了 表姐到底是谁 到底是谁杀死了大中?(一)》为网友做最开心的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