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仁:下岗职工脱变蓉城鞋王



在榕城福州的鞋业界内,提起吴根仁的名字,人们总是竖起大拇指夸奖:“吴老板啊,鞋王!鞋王!生意做得特别棒!”这在业内大名鼎鼎的吴根仁就是龙泉籍人士、“意尔康”鞋业集团福建分公司总经理。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根仁向记者说起了自己从一名下岗职工到品牌鞋业总经销的创业经历。

吴根仁原来是我市锦溪供销社的职工,1986年参加工作,之后他又考入金华商校读书3年,1993年,单位倒闭后,他仍坚守岗位,个人承包干了6年,直到1999年,因经营实在艰难,只好放弃承包,成了一名没有稳定职业的下岗职工。下岗后,为了谋生,吴根仁四处跑市场,寻求商机。

然而,创业之路总是充满艰辛。“当我决定在福州经销“意尔康”皮鞋的时候,“意尔康”除福建和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西北几个省份外,在全国其他省份都已经有了总经销。”吴根仁说。“遥远的西北省份没有总经销还可以理解,与浙江毗邻的福建怎么也没有总经销呢?”记者不解地问。吴根仁解释说:“原因是福建本省有许多品牌十分响亮的鞋业、包括服装,外地的鞋和服装品牌很难在这里站稳脚跟,其实,在我之前,就已经有人在福建推广过‘意尔康’皮鞋,结果是以失败告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吴根仁深知在福州经销“意尔康”皮鞋困难重重,但他下定决心,凭借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一定要在这个本地一线品牌众多的地方站稳脚跟,分得一杯羹来。

最初,吴根仁是在批发市场里搞批发,经营十分艰难。由于当时“意尔康”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客商来到他的摊位前,只是看看问问,并不轻易下单,有时一天下来,只批出去几双鞋子,有时甚至吃“蛋”,但吴根仁不放弃每一个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客商展示、宣传、推销“意尔康”产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吴根仁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意渐渐地开始好起来,终于从零散批发逐步发展每县开设专卖店,然后,为了进一步争做市场份额,又从每县一家专卖店的基础上再发展到一城多店的经营格局,如今“意尔康”产品在当地有了一定的消费群和影响力,达到较大的销售量后。为推销“意尔康”产品,10年来,吴根仁跑遍了福建省的每一个县(市)及较大的集镇,路越走越宽,生意越做越红火,到2009年底,发展到公司发展160余家专卖店,其中分公司直营店70余家,加盟店90余家,员工500余人,销售额逐年上升,并且,营销网络化管理走在了“意尔康”省(市)级公司的前列。“有了网络化管理,我对下属各店的经营情况了如指掌。”

今年42岁的吴根仁,为人忠厚实在,同时还担任丽水市福州商会常务会长,正是由于他踏实经营,诚信取胜,才让他一步一个脚印,不但在福建站稳了脚,而且不断发展,生意越做越大。

 吴根仁:下岗职工脱变蓉城鞋王

吴根仁还告诉记者,海西经济区政策带来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他已经深有体会。如果想创业的老乡,不妨去福州那边试试,或许就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6432.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改革无法回避七个问题

      在三年前的2010年初,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出版过一部经济学家案例研究著作——《吴敬琏:风雨八十年》,书中探究的是:经济学家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关联?书的线索貌似针对经济学家个体的成长历程做某种心路方面

下岗职工创业无息借贷 下岗创业,开幼儿园成功

 李琼从一名幼儿教师,到下岗创业借父母的钱发工资,现在成了一名带动50多人就业的幼儿园园长。她的事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在建园时,她缺乏资金,劳动部门、市总工会给了她贷款。劳动部门给她三年保险费、岗位补贴。园内失业

宋耀宗:退休大转身竹北鞋王

    把金领的退休生活和小白球(高尔夫)联系起来,或许多数人会羡慕、感慨,但若是把一位退休了的“金领”老人和洗鞋工的身份等同起来,估计没人会相信。曾经是年薪500万的飞利浦公司的总经理宋耀宗就是这样一位“狠角儿”。   结缘

下岗职工戈文鹤创业故事:带领数百人共同创业

 这个月是戈文鹤母亲九十岁的生日,兄妹七人共同为老人操办了隆重的生日宴会。而让周边人颇感惊讶的是,戈文鹤昔日动辄要举债为儿子交学费,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他居然带领数百个下职岗工共同创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敬老节即将到来的时

双城记时代:制造业危机中剩下的鞋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还是失望之冬,是希望之春? 张华荣,这个为世界50强鞋商中的30多家做着代工的女鞋制造商,现在陷入了狄更斯时代的“双城记”困惑。 一边看着身边好些同行倒下,一边自己的公司却在这短短三个月来收到一单

声明:《吴根仁:下岗职工脱变蓉城鞋王》为网友死亡辶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