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全:搜房的成功密码(一)



莫天全

搜房密码 

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莫天全无论是身家还是名气,都远远落后于与他同时代的丁磊、张朝阳等人。当这些财富新贵们功成名就举杯相庆的时候,莫天全却带领着他的搜房默默前行。

创业8年,低调前行的莫天全和搜房,显然与暴富无关,这并不是一个财富新贵快速崛起的创业奇迹。但是,当我们检视搜房的业绩时,却发现它远没有看上去那样平凡和普通:创业四年之后,搜房居然连续四年保持了100%的业绩增长速度!搜房的韧劲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

对于搜房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高速,但却并不是全速。搜房的不少分公司都很有节奏地控制着发展速度:“如果今年的业绩冲得太高,明年的任务难度就加大了!”

互联网企业的高速成长,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创业四年之后仍然能够连续四年保持如此高速,却并不多见。这正是吸引我们关注搜房的原因。

3月27日,在搜房北京总部那布局紧凑的办公室里,莫天全端着一个大茶杯出现在我们面前。与其他海归们乐意享受咖啡不同,莫天全身上显然有着更深刻的中国印记。

当我们慢慢还原出搜房的成长历程时,一连串大名鼎鼎的名字吸引了我们:IDG、高盛、法国Trader、澳大利亚电讯……这些资本大鳄们用大笔的资金,表明了他们对莫天全和搜房的态度。探寻搜房的崛起轨迹,每一次资金的注入,都能让莫天全引领搜房跳跃式前进。这也许正是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莫天全:搜房的成功密码(一)

  莫天全其人

领导者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长空间。解读搜房,首先要了解莫天全。

莫天全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很难让人察觉到内心有不安分的因素。其实,莫天全的身体里流着两种不同的血液:一种是学术研究的精深和沉稳,一种是商业经营的灵活和精明。也许正是这种扎实而又高度灵活的禀赋,成就了他和搜房网。

事实上,不安分的性格几乎体现在莫天全的每一个生命节点。

本科仅仅读了三年,不甘心在枯燥的学习中耗费掉更多青春的莫天全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提前毕业。

毕业后,莫天全被分配到机械部(天津)第五设计研究院。捧着铁饭碗,朝九晚五地工作了几年后,不安分的莫天全报考了清华大学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在校期间,因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莫天全最终荣获了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0年,莫天全选择了出国,前往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

即使在美国读博,莫天全也没有真正安分下来。他利用一次回国的机会,在桂林办了一个葡萄酒厂,请了两个人管理。但是不到3个月,这个厂就倒闭了。这是莫天全创业当中第一次失败。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他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经营。而在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的中国,当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值得托付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1993年,莫天全完成了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所有的课程和资格考试。按照规定,莫天全还有5年的时间可以去完成论文。

这段时间,莫天全决定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一边准备博士论文。 

这一年,他进入了著名的道琼斯公司。

当时,道琼斯正在组建一个名叫Teleres的房地产信息全球网络。莫天全到来时,正赶上Teleres开业之时。进入Teleres后,莫天全先从分析员做起,接着升职为经理,开始参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接着做产品设计,几乎全程参与了道琼斯Teleres从最初的市场分析到融资再到产品上市的全部过程。

这种细致而系统的房地产信息网筹建工作,既为莫天全将来自主创建搜房网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因为繁忙劳累使得他无力按时完成博士论文。没能拿到博士学位,这是莫天全终生遗憾的一件事。

1995年,莫天全出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的董事总经理。他推动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跟国内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中国房地产集团公司合作,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进行深度开发。

但是,合资公司做了一年多,中房指数做得很好,影响也很大,但就是不赚钱。

1996年,考虑再三的莫天全离开了为之工作三年的道琼斯公司,正式接手中房指数,担任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秘书长。

正是这样一次选择,让莫天全从此与互联网和房地产结缘。而他接手经营的中房指数更是在他日后创建的搜房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久,莫天全在美国硅谷主持完成了“城市典型住宅指数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运行设计,这是中国第一个反映房地产微观市场的科学工具。

虽然产品不断创新,但中房指数的运营仍然十分艰难,花出去的钱还是比赚回来的钱多。

1997年初,莫天全创办“中国物业网”。这是中国房地产界第一个“门户网”,也是搜房网的前身。

“中国物业网”业务上跟中房指数非常有关,因为莫天全要把传统的房地产指数和信息全部转移到网上。但在所有权上却跟中房指数无关,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天全的王国。

莫天全希望找到一个中国没有却又能充分反映房地产和因特网产业的网名,最好是既响亮,又好记,今后可以将之作为品牌来充分发展。

“花了三个月时间想一个好名字,还是我女儿帮了我的忙。”当时,莫天全的女儿4岁,在上幼儿园。一天他在接女儿回家的路上,想到搜房这个名字。回家后,他把十几个名字写在纸上,念给女儿听,等小姑娘玩了一会儿后又把她叫过来,问她能记住哪个词,小孩子脱口而出的是搜房。莫天全的SouFun还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产物,Sou是中文拼音,Fun是英文,这也是他自身经验的融合与两个产业纠缠在一起的映照。既有搜索这个大趋势的生活方式,又与人的生活空间紧密相连,他很满意这个名字。

1998年10月,莫天全在美国硅谷提出了搜房网的概念和计划。

在搜房网的名字还没有打响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把它同搜狐联系起来,误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当时,莫天全和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在同一个楼办公,连莫天全自己都开玩笑说搜房网初期沾了搜狐的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088.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莫天全 抠门 搜房网的成功与莫天全的梦想

IDG、高盛、法国Trader、澳大利亚电讯……这些资本大鳄们用大笔的资金,表达了他们对莫天全和搜房的态度。探寻搜房的崛起轨迹,每一次资金的注入,都让莫天全指挥着搜房跳跃式前进。这也许正是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搜房成功密码 

阿迪王:“山寨品牌”的“山寨营销”(一)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在电视上投广告、在报纸上投软文、在街头做路演,或者在某个五星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推广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对于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的商家而言,

商界评论: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IDG、高盛、法国Trader、澳大利亚电讯……这些资本大鳄们用大笔的资金,表达了他们对莫天全和搜房的态度。探寻搜房的崛起轨迹,每一次资金的注入,都让莫天全指挥着搜房跳跃式前进。这也许正是莫天全和搜房的成功密码。   离开道琼斯

莫天全:搜房的成功密码(三)

  考核导向调整 2002年,搜房达到了收支平衡,2003年,开始赢利,并拥有11家分公司。在这之后,搜房做出了一个财务激励方式上的微妙调整。 在2003年之前,搜房考核各分公司一把手的标准是“利润第一”,利润越高,奖金越高,这个阶段企业的

声明:《莫天全:搜房的成功密码(一)》为网友岁月无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