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培次仁:西藏首位亿万富翁的创业路

 群培次仁:西藏首位亿万富翁的创业路


“创造和拥有这么大的财富,在旧西藏是不可想像的。”群培次仁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群培次仁一家几代为农奴主养马为生,一家人被当地人称为“达热瓦”(即为农奴主牧马的人)。那时,占西藏人口5%的封建农奴主不仅拥有95%的社会财富,还占有农奴的人身自由。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仁布县山高谷深、人多地少,一直受贫穷的煎熬,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群培次仁20岁出头时,意识到仅靠几亩土地很难改变一家8口生活贫困的面貌,于是他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四处打工,在与汉族施工人员的合作中,他学会了房屋建筑的基本技能。

“政策、机遇、勤劳和智慧,是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原因。”时年49岁的群培次仁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谈到创业史时说。

1982年是改变群培次仁命运的关键一年。中国政府专门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实行了免征农牧业税等一系列促使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一年,西藏各地掀起一股新的建设热潮,他敏锐地捕捉到建筑业蕴藏的无限商机,组织村里的28名剩余劳动力成立了建筑公司,承包土木结构的藏式传统建筑。 

“我们只有3辆手推车和一些简单的工具,运料全靠人背畜驮。”群培次仁回忆起创业初的情景颇为感慨。他说,不过我们依靠勤劳和认真施工,一次次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与我们签定了合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达热瓦建筑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85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群培次仁将公司的业务从单一的建筑业向房地产、水利水电施工等方面不断拓展,并且在拉萨、山南等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据统计,2003年,公司仅建筑业产值就达4083万元,实现利润613万元。群培次仁是西藏率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之一。记者在西藏农村采访了解到,“百万富翁”在西藏农村已不是新鲜事,仅在昌都地区个人收入逾百万的农牧民就不下100人,他们分别从事运输、工程建筑、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等。

“西藏农村诞生更多的富翁将是一个必然现象。”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专家王太福说。他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央在西藏实行了以家庭经营和市场调节为主的生产经营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中央先后召开4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20多年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投资1000多亿元,这不仅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为包括农牧民在内的西藏各阶层提供了创造财富的绝好机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101.html

更多阅读

跟亿万富翁学思考 饰品女皇练摊到亿万富翁的创业路

  从不足百元起家,到如今年产值一个亿;从当初挑着货郎担走南闯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国际市场一跃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市场经济,潮起潮落,在周晓光身上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创富故事,也折射出了一个企业家动人的成长历程。

吕金刚:由70元到亿万富翁的创业路

才清晨7时,吕金刚就同往常一样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人如其名,吕金刚从来都是最早上班、最晚离开的,这也是他的乐趣,“只要没事做,我就会非常难受。”于是,短短10余年之间,一个传奇就此诞生:当年仅带着70元出来闯荡的穷小子,摇身变成了

创业故事:西藏首位农民亿万富翁之路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仁布村农民群培次仁,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白手起家,在22年间创造出亿万财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的众多奇迹之一。在日喀则,提起仁布县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几乎是无人不晓。这家以经营房屋建

非常在线CEO赵宁:80后亿万富翁的财富故事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赵宁,1982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华宁远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EO,拥有介绍硬件产品资讯的网站“非常在线”www.veryol.com。目前资产上亿。   “我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没有裁员。”赵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的经济

群培次仁:木匠白手起家22年间创造出亿万财富

 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仁布村农民群培次仁,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白手起家,在22年间创造出亿万财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的众多奇迹之一。在日喀则,提起仁布县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几乎是无人不晓。这家以经营房屋建筑

声明:《群培次仁:西藏首位亿万富翁的创业路》为网友过时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