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材王陈添福:半个世纪都做第一的秘诀



当年,当陈查某正大卖香蕉赚外汇,他反手进口原料成立台湾第一家制伞厂,当年,当雨伞王国由兴盛到没落,他却在伞材供应链上称霸至今。

当年,香蕉大王陈查某曾笑他,明明卖香蕉就可以赚大钱,哪里有人笨到赚了钱,还要花外汇投资做雨伞。也就是这点与众不同,五十七年后的今天,福太企业董事长陈添福创立的企业,不但是台湾第一家制伞工厂,即使在台湾雨伞王国没落后,它,依然在伞材供应链上称霸全球。

你可能不知道,目前全球一年有七千三百万支雨伞的伞材来自福太,换句话说,平均全球五把伞中,就有三把伞含有福太生产的伞材。不论是从一支一百元的廉价伞,到一支上万元的Burberry、Chanel……等名牌伞,都是陈添福的心血。福太一年光是生产中棒就高达六千吨,相当于一艘巡洋舰的重量;如果拿去做成高铁轨道,可以铺设三条高铁还有剩。

看到陈添福,如同看到台湾的经济发展史。八十三岁的他,在制伞这个行业已有五十七年的历史,他不但是台湾雨伞工业的第一人,翻开经历,更可从香蕉王国,一路说到雨伞王国。

从卖香蕉到台湾制伞第一,陈添福究竟有何能耐,撑出这一片天?

民国四十年,距离台湾光复不过六年,福太从台北孔庙旁的兰州街起家,当时的陈添福是贸易行的经理,卖过菠萝罐头,也卖香蕉。但是他心里想,难道台湾只能卖廉价的农产品赚钱吗?台湾不能有工业吗?也就是这样的念头,当年二十六岁的他,决定创业。但是资金哪里里来?他一手卖香蕉,一手又把赚来的钱再去进口雨伞零件。

就是这样从九人工厂开始,陈添福的坚持,不但率先做出全台湾第一家雨伞厂,而且保持了五十七年的第一,即使到现在,他仍然是全球伞材的霸主,营收更是从当年的一百零八万元,做到一年营收七十四亿元,拥有十家关系企业。 台湾区制伞公会总干事刁世勋说:它(福太)的地位没有人能够撼动,是整个产业的头头,包含大陆。

陈添福的地位,堪称台湾的伞父,但是他自己却笑称自己是伞夫,不论晴雨,一直在为台湾制伞这个行业在撑伞。

  不赚出口财,他比别人多想一步,预见出口香蕉市场饱和,转向制伞业

陈添福的思考,永远早一步。

时间回到民国四十年,当时台湾号称香蕉王国,政府为了累积外汇,因此鼓励出口农产品。陈添福,是贸易公司负责出口的年轻经理,业务前景看好,他却决定成立福太行,从日本进口伞材零件,在台湾利用廉价劳力缝制、组装后,做成雨伞成品出售。

这个决定,跌破众人眼镜。当时外销农产品可以享有许多优惠政策,但政府对消耗外汇存底的进口事业,却课以高额关税抑制。雨伞零件进口,面对的是六五%关税,而且兑换外汇时,还有抵押保证金等种种限制。

陈查某(香蕉大王)笑我:大家为的是赚香蕉钱,所以可以买雨伞赔钱(编按:日本为平衡逆差,因此要求台湾必须购买工业品,伞材也是选项之一),那你要来做雨伞工厂?陈添福笑著回忆。

董事长对决策很坚持,往往事隔几年以后,才看到他是对的,进公司三十几年的老臣、福太洋伞总经理林如村观察。

受日式教育的陈添福,做事一板一眼,在业界是出了名的严肃,很少人看过他笑,不过谈起生意,他的眼光神准。当时所有人看到是香蕉钱好赚,但是陈添福看的却是市场逐渐饱和的危机,对他来说,香蕉再赚也没有几年,洋伞才刚起步,虽然辛苦,但是只要做出来就可以赚个几十年。

把目标放在长久财,而非机会财,宁可牺牲眼前暴利的生意算盘,让陈添福选择当新兴产业的先驱,比别人永远早一步培植实力。

福太行成立时,当时台湾根本没有制伞工厂,更遑论制伞工业,加上当时进口关税比率高达六五%,如果再加上成本,压得陈添福根本喘不过气来。

不过擅于逆向思考的陈添福,反而从压力中找到另一个商机。他发现若是进口未完全加工的铁管,关税一降就降到二○%,因此福太行成立两年后,他又成立福太洋伞工厂,把福太的版图扩及原料加工。

福太练兵四年后,台湾始有第二家洋伞工厂,雨伞王国之势也逐渐成形,大小规模的制伞工厂纷纷成立,陈添福回忆:当时招一个会,就可以开一间雨伞工厂了。民间甚至喊出客厅即工厂的口号,农闲时的家庭也成为雨伞组装的下游生产基地。

虽然竞争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福太因为比别人早至少四年起跑,在技术、市场上都已经站稳脚步,加上充分掌握关键伞材,让他可以在雨伞王国起落中,始终保持第一。

同业争食,他把竞争者变客户,别人赚机会财,他赚长久财

台湾雨伞王国极盛期,一年可赚一百二十亿元外汇,全台大大小小至少有三百家工厂。

不过此时,陈添福却做了第二个跌破众人眼镜的决策。面对前来抢市场、劳工的同业,他不以技术或规模优势加以排挤,反而把福太自制的伞材卖给他们,让他们也能站在福太的工业技术上,生产和福太质量一样的雨伞。

那时台湾是雨伞的供应王国,我想,那如果雨伞的材料是我在供应的时候,这个生意就能做,陈添福得意的解释:人家说这是铺桥造路给人走,其实我只是卖材料而已。

谨守赚长久财的原则,陈添福和同业分享技术成果,虽然在雨伞市场上面临更多竞争,却也开拓出新的伞材市场。把竞争者变成客户,反而掐住对方喉咙,稳赚制伞的利润。

如果一直停留在终端产品上竞争,市场总是两、三年就换人当第一,最后势必落入价格战。福太舍弃竞逐市占率的零和遊戏,转型成雨伞王国背后的后勤中枢,供应前线所需的粮草弹药。

奇招奏效,福太的营收不但不受竞争影响,反而水涨船高,当时,(伞骨)还没有电镀,加工厂就抢著拿走了,业务经理张耀辉描述当时盛况。等著买伞材的人龙,甚至挤到五股工厂外的马路上,每个人争著挤进福太,抢购伞材。

景气正热,他找日本人分享获利,异业结盟,将伞材手工变工业

虽然景气正热,不过陈添福对产业前景的警示灯,又开始嗡嗡作响。就像香蕉产业,虽然外销金额屡创新高,但王国却随后迅速殒落;希望赚长远利润的陈添福,又一次做出与众不同的决策。

别小看一根伞骨,陈添福可是把它拆解成九家公司在经营。

一九七○年开始,陈添福陆续成立关系企业,以伞材分类公司,例如:伞骨交由福泉钢业生产,木制、塑料制的握把则是福岛工业专责,而中棒则交给福昶金属制造……。随著专业工厂诞生,福太的伞材规模更大,也进一步冲高营收。

为了能迅速成就工业,陈添福采取的策略,是和日本大厂合资,福太并非百分之百拥有股权。明明生产的内容皆是陈添福擅长的领域,为什么还要找日本人来分享获利?这步棋,背后也蕴含深意。

盘点手上资源,伞材虽然跨足钢铁、木业、铝业等领域,但却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手工业,所以陈添福以伞材的利益为诱因,和各工业技术第一的前辈结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连带壮大自己的声势和技术。

福太不只是做雨伞的手工业,而是做工业,」陈添福站在稳定的制伞基础下,小心翼翼的开始延伸触角,为下一个十年的营收提前做规画。

多角化经营的福太,不但成功避开雨伞王国没落的压力,在关系企业开枝散叶后,像做槽骨的福泉,而后生产摩托车链条零件,在东南亚市占率达五○%;福昶跨足电热管用的铁管,全球市占率亦达二五%;福正生产的电容器铝壳,占日本市场的六成,都是全球数一数二大厂。

市场开始没落,他再垫高技术三百项研发专利,生产高价伞

不过到一九八○年代后期,台湾工资成本大涨,大陆的工资不到台湾的十分之一,对劳力密集的制伞工厂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从第一名,(一下子)成第八十五名,为了巩固宝座、拉开与同业的差距,陈添福这次选择下苦工。

别小看一支伞,福太目前拥有三百五十二件专利,也是目前全球专利数最多的制伞公司。

不论是二折伞、三折伞、四折伞,甚至全球第一支自动开合伞,专利都在福太身上。尽管开发费时三、五年之久,必须运用力学和机械原理,精算弹簧、轮轴、绳线的负重度。

我最佩服父亲的就是他不断研发的精神,陈添福的二儿子、总经理陈正敦说,也因为不断研发,让福太再次称霸。

陈添福唯一的理念就是:要给客人满足的雨伞。采访当下,他拿起自动开合伞,开开关关展示功能,原本严肃的脸上充满骄傲。不论是可以耐十级强风不会折断的玻璃纤维(FRP)材质,或是像自行车一样的超轻碳纤维伞骨,一把伞中处处暗藏玄机。

也因为太懂客人要什么,当年,三折自动开合伞上市时,二十尺货柜一运到公司,不到半天的时间,三万六千支就被抢购一空。他一再强调,研发,一定是顾客需要;做生意,更要顾到实用。

福太首先突破业界惯用的铁制伞骨,开发出铝制伞骨,让产品价格提高五倍。因为我们在电子业有做铝的产品,所以把技术拿回来试试看,业务部协理陈月瑛表示,福太能够克服日本伞做不到的事,要归功于多角化经营的技术回馈,从异业援引经验和技术,让本业也受惠。出品高级伞、号称伞界LV的国巨洋伞,为了取得高阶伞材,就密切和福太配合,例如国巨曾经卖出的一把三万元的LV洋伞,其中的伞骨就是来自福太。

有一次,国巨洋伞的董事长李铭智到厦门和陈正敦相约看福太开发的新式伞材,才早上八点,没想到一走进工厂,陈添福已经站在工厂,对员工精神训话了。

你认为你早,但他还是比你更早,刁世勋笑说。

永远早一步,加上做伞做到极致,让陈添福和福太,在五十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台湾伞国日不落。

从多角经营到技术领先

草 创 :1951 福太行成立

1953 福太洋伞成立,是台湾第一家制伞工厂

开枝展叶 :1958第一家竞争同业出现,60到80年末期,台湾成为雨伞王国

1970~1980以伞材分类,成立福泉、福岛等4家关系企业,以专业工厂生产各式伞材 壮 大 :1985同业开始外移大陆

1982为降低成本,赴哥斯达黎加、印度等4国投资

 伞材王陈添福:半个世纪都做第一的秘诀
1990前进大陆,陆续成立6家关系企业

研 发 :1993~2008陆续研发3折、4折、5折自动开合伞、抗10级风伞与开发不同材质的伞骨

一把雨伞,8个事业版图!——福太关系企业

● 福太工厂:电镀伞骨、 成品

● 福泉钢业:伞骨材料 →弹簧/链条材料

● 福正金属:伞用钉 →电子业钉、电容器铝壳、自动保险丝铜壳

● 福记钢业:裁剪钢材 →汽车业代工裁剪钢板

● 福昶金属:中棒→电热管、家具管

● 福岛工业:伞柄(伞头)→木制杯盘、环保塑料

● 福盛:木头材料

● 福威:负责大陆内销市场业务

注1:→表示延伸拓展领域

注2:福太还有3间非制伞关系企业:

1.福荣:电镀电子零件

2.福弘电子:电容器铝壳

3.福越:复合材料,木屑和塑料材料混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182.html

更多阅读

千日谈 20130722每日影评 漫画 《兄弟同体》:半个《万

  【千日谈】20130722【每日影评】【漫画】《兄弟同体》:半个《万能钥匙》  文/丹达  韩国的漫画我很少看,毕竟知名度不太广,不过这部《兄弟同体》着实把我吓到了。  看别人的漫画介绍中推荐了《世界奇幻物语》之《奶奶》篇,我

全球顶尖材质训练1 57年都做第一的全球伞材王

*一把雨伞,8个事业版图!  ——福太关系企业  ● 福太工厂:电镀伞骨、 成品  ● 福泉钢业:伞骨材料 →弹簧/链条材料  ● 福正金属:伞用钉 →电子业钉、电容器铝壳、自动保险丝铜壳  ● 福记钢业:裁剪钢材 →汽车业代工裁剪钢板

王永庆法则 王永庆半个世纪的传奇(一)

  6月5日,台塑集团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宣布了自企业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担任台塑集团董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王永庆卸任,职位由原台塑总经理李志村接任,王永庆弟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升任总裁,副总裁一职则由王永庆的女儿王

王永庆半个世纪的传奇: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他是台湾首富,身价54亿美元; 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 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无专著出版; 现在,他交出了权力棒——   6月5日,台塑集团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宣布了自企业成立以来最重

声明:《伞材王陈添福:半个世纪都做第一的秘诀》为网友我亦好歌亦好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