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澄衷孙子 “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发迹史



陈华

1897年尾,上海老顺记陈旧、简陋的账房里,不时进出着一些各行各业中名声响亮的大商号的负责人,包括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为江南制造总局和多家船厂供应钢铁、煤炭的可炽顺记,数十家五金行,华纶丝厂,燮昌火柴厂……时值年关,他们都是来报自家的“红账”的——这些商号全都是宁波巨贾叶澄衷旗下的产业,老顺记正是他的经营总部。

这些叶家商号在为上海滩提供最重要的血脉——资本、能源和钢铁的同时,当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30万两白银,是老顺记总账房结算的当年总利润。

 叶澄衷孙子 “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发迹史
叶澄衷(1840-1899),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至少有数十位著名宁波商团人物曾是叶澄衷手下的学徒。叶澄衷身上具备的各种品质,几乎就是宁波商团取得成功的秘诀。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乐善好施,被称为“首善之人”。

  慎于敏的从商禀赋

1843年,上海滩大小报刊都报道了一则“小舢板”拾巨金物归原主的新闻,而拾巨资的孩子就是17岁的叶澄衷。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的停泊中心,周围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叶澄衷就是其中一个。一日,一位微醉的英国洋行经理把公文包遗失在他乘坐的舢板上。包中除了重要的生意单据,还有数千美金和英镑的钞票,当时叶澄衷为了学习英文积攒许久的学费只有一元钱,可知这笔财富对于他是多么巨大。但他耐心地等了一下午,将公文包还给了失主,并拒绝了他的巨额酬谢。

叶澄衷见财不贪,换得了洋行经理一个改变叶澄衷一生的可贵建议——由其公司提供小五金供叶澄衷的小舢板代销,等货物卖出去后再付款。洋行经理很快发现叶澄衷在商业上也是难得的人才,于是资助叶澄衷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叶澄衷相当谨慎,刚开始他并没有急于接受洋行经理的好意,当他弄清楚了这笔借款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排除了自己将要开设的五金店会受控制或被吃掉的可能性后才接受了借款。叶澄衷的精明使这位洋行经理大为吃惊,他不得不佩服叶澄衷的从商禀赋。

这样的谨慎其实追求的是知己知彼,进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在他取得另一个宝贵的商业机会——成为美孚中国代理商的过程中,也表露无遗。

1870年,美国洛克菲勒创立“美孚”石油公司。十年后,“美孚”进入上海,但却难以立稳。最后,“美孚”找到了叶澄衷。

在见面之前,叶澄衷已经对有关煤油销售的背景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了解。他知道当时在上海销售煤油的公司,除了美孚以外,还有英国的亚细亚石油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当时除租界外,使用煤油灯的用户还不多,所以,三家公司都急于扩展销售范围,而中国农村是煤油的最大潜在市场,可是面对中国复杂的地方势力,混乱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制度,洋行很难把煤油销往内地。

了解了三家外国石油公司竞争的态势,当然也就默察到美孚这时候的急迫心境。在谈判时,叶澄衷表现得很冷静,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向美孚表明亚细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也想在中国找代理。这样一来,“美孚”石油公司生怕叶澄衷被其他两家石油公司聘去做代理,只能答应叶提出的所有条件——代理人的佣金由常规的20%提高到25%;除老晋隆外,由叶澄衷独家长期经销,并且货到后90天结账。

根据这个合同,叶澄衷充分利用90天结交货款的时间差(叶与内地商户结算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周转资金,发展业务,做地产和钱庄放贷生意,而且无需支付分文利息。这样一来,他除了能获得经销权规定的利益外,还能获得其他额外利益(包括利用货源多少、到货时间的迟早,操纵市场、左右油价,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其他老顺记号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因经销美孚煤油而创造了一种无成本的广告效应(当时美孚石油为廉价推销,免费赠送煤油灯和灯罩)。据统计,从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叶澄衷在经营煤油方面的赢利,就达10万元之巨。尽管以后美孚公司与叶澄衷在业务上发生矛盾,终止了代销合同,然而顺记号经营煤油的业务并未中断,叶澄衷仍然是历年不变的“煤油董事”。

审时度势灵活机变

叶澄衷凭借审时度势,善于机变的本领,让他登上“五金大王”的宝座,生意也越做越大,成为民族商业的巨子。

1883年,对上海来说是个很不幸的年头。这一年不仅时疫流行,还暴雨成灾。市场混乱,又因蚕丝价格大跌,上海发生了严重的金融风潮,工商业刮起停歇倒闭之风,就连万贯家财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力有不逮,他在上海开设的钱庄也倒闭了。仅仅一个月内60%-70%的上海钱庄宣告歇业。由此又累及无数的中国商行、小型企业和手工作坊。

叶澄衷凭借他的敏感,在抢先抽回存放在银行或钱庄的资金的同时,又火速催讨客户欠交的煤油货款,尽一切办法回笼了所有的欠款。这时,美孚石油公司将更多的煤油运进上海,希望以增加销售来弥补1866年伦敦金融风潮带来的损失。

叶澄衷抓住了这个时机,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避开多事之秋的上海滩,全力向长江中游和沿海的广大地区推进。是年,当叶澄衷获得美孚石油在华独家经销权后,便不失时机地拓展外埠的业务。他先在宁波、温州、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天津、烟台、营口、广东等地和通商口岸,设立了顺记的分号或联号达18家之多。因为他知道,金融风潮波及不到仍然过着小农经济生活的广大农村。金融风潮削弱了众多洋行和中国商行的实力,无形中减少了他的竞争对手,叶澄衷不但避过了这场危机,还趁机发了财。

在此之前,他也懂得“货不停留利自生”的道理,但苦于运输不便,货滞于上海而未能及时运往各地分号。现在,他趁上海棉花行纷纷倒闭之机,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棉花行的10多艘原来运棉用的沙船,建立了自己的沙船队,后经不断扩充而沙船多达一百余艘,频繁往来于沿海和长江航线,及时地运送煤油、煤、铁等货物来往南北,美孚煤油的销量也因此骤增。在这多难的1883年,许多商家朝不保夕,如履薄冰,而叶澄衷却大发利市,年盈利竟达10万两银子以上。

大胆投资新行业

叶澄衷先做贸易,再办实业,后进金融,从贫穷少年跃居为宁波帮首富,同时也是当时上海商界众所周知的顶尖富豪,经营范围广布于五金、煤油、机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火柴、钱庄、运输等领域。如果没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意识,叶澄衷也许不会成就出如此的大家业。

他开设的万顺洋货号,是中国人独资经营的第一家五金店,它标志着我国近代民族五金商业的诞生。

他开设的可炽顺记,成为上海最早经营进口煤和铁的商号,是上海民族钢铁商业的开拓者。在进口铁板的同时,可炽顺记还买下外国的旧船,拆下旧船铁板,进行加工,首创了上海的拆船业。

他的新顺记洋货店,是上海第一家专售进口罐装食品的食品店,也被称为上海第一家“吃食五金”店。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他规定每天商店打烊后,让各分号的店员集中到老顺记店号,延聘洋人教习,教授英语及商务、关税等知识,让店员人人能精通英语和商务。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职工业余夜校”。

经营新兴行业是要冒风险的,但是风险与收益又是共存的,风险越大,成功后的收益也就越丰厚。叶澄衷敢于开拓,敢冒风险,所以也就能够把握高风险中高收益的机会。

在商业资本的出路上,叶澄衷也没有拘于中国工商业者致富后“弃末归本”的传统。叶澄衷没有袭取这种求保险的观念,他把商业利润投资于产业,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把赚来的钱不断地投向新的行业。他以五金商业起家,靠经销煤油发财,把赚来的钱用于继续拓展五金商业的同时,又投资于金融业、地产业、火柴业和保险业等。

叶澄衷的冒险绝非盲目冲撞,而是秉承了他一贯的谨慎。 

他的可炽顺记,原是一家德国人开设的煤铁号,专门进口西洋的煤和钢铁,可是几年来打不开销路,连年亏本,贴出了盘让的告示。叶澄衷知道后,仔细地对煤与钢铁的市场走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对煤和钢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农村也需要煤和铁来制造各种农具,所以拓展煤铁业务应该是有钱可赚的。他认为,前几年进口的钢铁之所以滞销,是由于中国的土铁和铜的价格相对便宜,而近年由于西洋各国冶炼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进口的生铁、铜、钢材以及煤的价格也在下跌,由于其质量好,销量将超过土铁,并且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安徽枪械所等正在大批制造枪炮,也需要大量的钢铁、铜及煤。

叶澄衷很想盘下可炽煤铁号,但苦于手头资金不足。关键时刻,良好的诚实信誉和善于经营的名声再次给他带来了机遇。有朋友主动表示愿意提供资金,与叶澄衷合股盘下可炽煤铁号,并由叶经营,红利按四六分成,叶得六成。于是,叶澄衷又接手创办了该煤铁号,改名为“可炽顺记”。该店号开张营业后,成为近代上海最早经营进口煤和铁的民族资本企业。3年后,合股者退股,“可炽顺记”成为叶澄衷的独资商号。“可炽顺记”与上海的祥生船厂、耶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有着业务来往,向这些工厂供应船舶五金,还包揽了其钢铁和煤炭的供应业务。

在进口煤铁的同时,叶澄衷还购置了一台剪刀车,将铁板和钢材余料加工裁剪成农村急需的条铁、筷条、钉条和字板。他还廉价购买了一些外国旧船,拆下船上的铁板进行加工出售,利润更加丰厚。

叶澄衷并未知足不前,而是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1890年,他在上海创办最大的华商火柴厂一一燮昌火柴公司,雇用数百名工人。由于叶澄衷知人善任,重视改进技术,因而在与洋商火柴厂的激烈竞争中,燮昌不仅没有被挤垮,反而站稳了脚跟,产量占上海火柴总量1/3以上。1897年,他又投资30万银元,在汉口创办汉口燮昌火柴公司,直到1917年一直垄断了整个湖北的火柴市场。两厂日产火柴约43万盒,行销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山西、陕西等许多省份。不久,在苏州也设立了燮昌火柴分厂。这样,叶澄衷又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火柴制造业主。 

在票号和钱庄业中叶澄衷也有投资。他曾先后在上海、镇海、杭州、芜湖、湖州等地开办大庆元票号与升大、衍庆、大庆等钱庄,又与许春荣合股开办余大、瑞大、承大、志大等钱庄。这些票号、钱庄的资本多不过银5万两,少则2万两,但放账却多至百万,数十倍于其资本。叶澄衷经营的钱庄,在鼎盛时期多达一百余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镇海叶家”也因此成为上海声名显赫的九大钱庄家族之一。他还独资创设三元保险公司,并成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9个董事之一。

1894年,叶澄衷还曾开办纶华纱厂,资本10万两,有缫丝车800架,雇工近千人。每年收茧季节,该厂动用资金高达百万,在当时各缫丝厂中资力可称雄厚。

地产也是叶澄衷甚为关注的一个行业。他从外商经营地产获得厚利的事例中得到启示,投资地产大有可为,但必须精心操作,不可过于轻率。当时上海有一家钱庄以4万银两押进苏州河北虹口一带几百亩地产,押期至年底,但到了年终结账清算时,业主却无力赎回。钱庄经理急着向叶澄衷求助。叶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先向租界工部局调查问讯。当他获悉当局原打算在吴淞江上造桥以沟通两岸,只因资金不足尚未动工,马上意识到,一旦此桥建成,苏州河北的地价必定升值,于是,他一面向工部局表示愿意资助造桥费用的三分之一,一面答应钱庄经理购进该块土地。数月之后,此桥建成,苏州河北岸的地价果然涨至100万两以上,他以4万银两购进的地产一下子增值20多倍,他既解了钱庄经理之急,又赢得资助造桥的赞誉,还获得地价升值的厚利,真可谓是“一箭三雕”。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树德地产公司,在以后几年里又为他提供了一笔可观的利润。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审慎又不失大胆的投资风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411.html

更多阅读

叶赛宁的精美抒情诗 叶赛宁的夜赏析

 叶赛宁的精美抒情诗    叶赛宁在俄国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是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叶赛宁的诗作歌颂了俄罗斯农民的风习、乡村的和平生活和大自然秀丽的景色,歌颂了美丽和爱情,表现了人生的欢乐和忧愁,人类灵魂细致的波动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泡脚的好处 醋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

央视访谈节目《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情结》 苏州园林叶圣陶原文

〔博主按语〕:前不久,我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有两位朋友问起我几年前作客中央电视台,做访谈节目《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情结》的事情,说很想看看有关的文稿,但是我没有底稿,回来后,我在网上却找到了那个节目的记录稿。现下载下来,发在我的博客上,以供

叶剑英的六个老婆都是谁? 叶剑英老婆数量

说起叶帅,毛泽东对叶剑英的两句评价可能太有名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网友们可能会认为叶剑英如此严肃谨慎,在情感方面恐怕一心一意只有一位夫人吧?那可是大错特错!今天咱曝一个小秘密,十大元帅平均婚恋4.9次,全仗着咱叶帅

声明:《叶澄衷孙子 “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发迹史》为网友偏执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