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卫:从技术精英到身家过亿的创业路(三)



  培训重点:探寻需求 对症下药

商界在线:管理的问题就是一个企业做大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你肯定要涉及到各个项目、各种行业、各种业务,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现在有很多企业实行一把抓,大小事情都要自己过问一下,这肯定会让自己和企业陷入一个误区和困境。那还有一个问题,有一个网友提的,他说佘总办了教育培训,是不是主要培训软件人才呢?

佘卫:我为什么讲地产的时候要把科技代入,很多网友和朋友都会看到大街上有很多培训机构,但是我们易询的培训和其他培训不一样的,我们是知道需求的,我所有的培训都是针对客户,比如说IBM,他会跟我说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需要多少量,我是根据需求来做培训,而不是盲目的让学员交了钱之后找不找得到工作和我没有关系,你培训出来人是否能够找到工作这我要考虑。

现在我们马上要和重大合做外包方面的培训,IBM已经有这方面的需求,希望在明年有500人的生源,他可以从中挑选,我们会把日语培训和他要求的大型机方面的技能,通过我们的易询培训去为IBM定制,不会像一般的培训机构这样,我现在开一个什么日语班,但是你学出来之后自己去找工作。

商界在线:那种机构完全是商业性的。

佘卫:对,我完全是为我的IT,培养可做外包的人员,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企业,像IBM、惠普定制、培训一些人。从学员的筛选,学员要进行培训,首先要面试,比如说差日语的技能,培训完了之后,三个月我们又要培训,完了之后有考试标准,也可以给你承诺,如果你进去了之后,你通过培训和考核,就可以录用。所以,这样就加大了学员参加培训的信心,他就有了目标。让我的客户和我们培训机构,和我们的IT联系起来的纽带。也就是说,有很多产品其实还不成熟,通过我的培训让它成熟起来,和客户一起做面试、做测试,最终进到客户的企业里面。

求职心态:尽量低调 谦虚好学

商界在线:这样一个人才培养还是科学、合理的。谈到这里,年轻人对就业和创业有一些误区,比如说进外企,IBM有那么好的条件。有的人想到沿海那边去就业,可能观念上有一些误区。而有的人想创业,但是创业不可避免的面对资金、人才的管理等,在这里佘总是否可以就就业和创业方面给年轻人谈一下您的看法呢?咱们先来谈一下就业。

佘卫:好,从我自己来看,其他行业我不是很熟,但是IT界我比较熟,自己面试过的员工起码也不下几百人,从中我发现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我不知道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还是现在毕业生心态的问题。他和我们当时的心态不同,我们出来的时候根本也没有去想过要去做一番大事业,他们有很大的雄心,但当我问到具体的东西时候就不知道了,完全是书本的东西。我以前面试一个研究生,是学经济管理的,他刚刚出来,他想做大企业,想让企业做得很大,并且各个方面的计划都很全。我就问他,你做过没有?实践过没有?他说我就是想到你这里去实践。我说企业会让你去实践,但是你要看这个企业的需求量,是不是能够给你提供这个平台。所以,刚刚毕业的学生有这样一个建议,尽量低调一点,因为你刚刚出来没有经验,或者讲企业用你实际上是提供给你一个平台,其实他在投资,而你能够产生效益往往是你能够用你的知识,再加上现在的项目或者是机会才能够去创造价值,你没有价值的时候你不要去对这个企业提过多的要求。

如果有条件,你自己的能力比较强,进外企对你的将来的发展比较有好处。但是中小型企业其实也可以发挥他的特长的,也是一个就业平台,不用好高骛远,如果你进去了外企,你也承受不了那个竞争压力,反而通过中小企业平台,锻炼你自己的能力,主要是提升能力之后你再去做一些计划。 

  创业建议:切忌照搬经验 复制模式

商界在线:刚才您说不管是大学生的心态也好,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好,刚才的研究生想做一个大型企业,像IT企业等,整个社会可能产生一种浮躁心理,IT产业是一夜暴富。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其实不管网络也好,软件行业也好,刚才你谈的服务行业也好,都产生了创业的热潮,面对这样一种热潮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结合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谈一下。

佘卫:谈到创业的话,首先我不反对这些学生,或者刚刚有基础的人去创业。我可以这样讲,社会上宣传或者媒体跟大家的印象,宣传的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实真真正正失败的是99%,或者不叫失败,他也是在苦苦的挣扎,就算是IT业也是这样,除了一些大的企业大家都比较看好,不管是通过网络发迹的也好,或者是大的企业也好,人们传颂的往往是英雄,但是默默无闻的,或者是已经死去的,或者从商界消失的,没有人去关注,很快就被忘掉。因为我是做项目管理出身的,我认为最好是先做一个计划,任何创业不是头脑冲动,就像我们做一个项目,修一栋房子一样,你有没有钱?这是第一位的。你有没有资源、有没有人帮你去做?这个楼不是你一个人来修好,除了钱以外,你还要什么方面的知识、技能。当你把计划做好了之后,你再分析一下你的计划,哪些可以实现,哪些不可以实现,最后计划出来了之后再对比一下,某些地方做不下去的,我建议还是踏踏实实,特别是对IT界来说,还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和基础好了的时候再去做。

还有一个,有很多人都是所谓的创业是照搬别人的经验,缺乏创新。

商界在线:就是复制一个模式?

佘卫:对,复制一个模式。网络造就了很多英雄,但是也有很多在网络上倒下去的人。所以,有没有一个创新的理念,还有整个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很难成功。

商界在线:从80年代毕业的计算机人才是非常稀缺的,直到后来经过了十几年之后可能才创业。你到西部来创业,在节目的一开始也讲过这边有资源和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佘卫:从技术精英到身家过亿的创业路(三)

佘卫:对,所以对创业来讲,你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这个积累不完全是钱,你经验的积累,竞争能力的积累,关系的积累,再加上局势的把握,你把这几条想清楚,你再去考虑创业。最终还是要有积累的基础。

成功案例:多学习他人的经验

商界在线:在节目的最后,我想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想请佘总回顾一下您20年的经历,走到现在你应该在事业上算一个成功的事例,你总结一下您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呢?

佘卫:应该来讲,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大家知道我本来是重庆这边的人,我们读书的时候,大学不好考,读了大学之后就很珍惜这个机会,不像现在很多人不珍惜这个机会。首先,你自己要有一种心志,要充实自己,学到真的本事,这是最重要的。比如,你在大学的时候都没有这种冲动,把应该掌握的东西学会,不管这些知识到后面有没有用,但是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说在学习、读书的阶段有一个掌握知识的欲望,还有掌握知识的技巧。

另外一条比较重要的,在工作当中要善于思考。我经常看一些比较成功的人,我不会去完全照搬他的道论,而是看他的经验和启发是在哪里?很多人认为他运气好,其实在运气后面有很多实际的东西,我要从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另外,还有一点还是我刚才讲的积累。很多人可能是很零散,不管是财富也好,还是技能也好,还是整个行业经验也好,他可能用过之后,就没有把它系统起来,作为一个爆发的基础。所以,最重要成功的话,要积累很多东西,当你的基础达到比较踏实的时候,你再爆发出来。

商界在线:厚积薄发?

佘卫:对,所以你要善于积累你的财富、经验。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与人沟通,我觉得我有一个优势可能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的,就是沟通能力。我现在可以说广东话、可以说英语,可以和外面的人进行沟通,这一点我希望重庆的朋友把英语学好,语言很重要。为什么我在重庆可以去国外打交道,与外国的朋友进行沟通。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就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

还有,你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这些是一个工具,所以我经常讲,我现在公司招员工英语说得好的基本上我再看一下其他方面,都可以过。因为我们是面向全球的。

远景目标:在重庆做最大的外贸公司

商界在线:另外一个问题,你和你的团队树立的远景目标是什么?

佘卫:全国不敢讲,就在重庆做最大的外贸公司。第二个,现在应该是在重庆唯一一家,我想不可能是永远的一家,我想按需求提供500强的配套、生活设施的置业方面的企业,应该是走在前面。再一个,地产方面我们外包配套方面的最好的企业。第三个,在培训方面,我们要做成外包培训机制,这个很多朋友不知道,在信息产业局,现在易询培训已经是它的外包培训中心,我们还有IBM的培训中心,我要做成本地最有特色的外包培训的基地。

商界在线: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了解了佘总十几年的创业经历,希望各位网友从佘总的话中得到启示,最后我们也祝愿佘总和他的团队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

最后,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佘卫:感谢各位网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425.html

更多阅读

追忆陈晓旭:从林妹妹到身价过亿广告女杰

 “林妹妹”陈晓旭的商海生涯   推开贴着“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玻璃门,迎面是一道写着“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和“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浅色幕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沿着二层中央的天井走到靠南的一间屋子,一个面容娇好

赵本山:从“小品王”到年收入过亿的企业董事长

北京前门,刘老根大舞台,坐在记者面前的赵本山滔滔不绝,表情丰富,两脚不时搭在一起。如今的他已是拥有9家剧场、企业年演出收入过亿元的民营文化企业家。除了“小品王”的称谓外,他还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头——“本山传媒董事长”。   

史晓燕:从白衣天使到身价过亿的奇女子

从协和医院的白衣天使到大洋彼岸的海外学子,从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到资产过亿的伊利诺依老板,从只有几张沙发的一间小店到规模宏大的汽车公园,从女护士到董事长。史晓燕仅用七年时间完成跳跃人生,终究打造了自己的诺亚方舟。目前已投资

陈宗立:从穷木匠到身价上亿的纺织大亨

从一文不名的穷木匠变成身家上亿的纺织大亨,陈宗立的创富故事在福建省长乐市被人们当成了一段传奇。靠1300元起家,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致富路的? 怀揣1300元榕城卖布 回忆当年创业,陈宗立说,妻子是他最该感谢的人。上世纪8

佘卫:从技术精英到身家过亿的创业路(二)

留才方式: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 第一,我们在IBM,技能方面来讲的话,主要是做语言类的、做开发,要知道开发的语言和工具。 另外,我们还有竞争力,比如说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它的协作能力,他对工作的热情,他的目标感和人生观都要谈。还有一个

声明:《佘卫:从技术精英到身家过亿的创业路(三)》为网友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