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的高管团队中,卫哲显得有些异类: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空降兵”,不是来自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却是拥有上市后最多的股份的少数人之一。
卫哲之前是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曾经号称国内最年轻的500强企业高级经理人,是不折不扣的“金领”。然而,走进阿里巴巴,卫哲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合伙人,并多次表示阿里巴巴将是自己的最后一份职业。
从减薪跳槽到职业战略
卫哲是个典型的上海人,精明而精细,在公开场合永远都是职业装,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你很难从卫哲的表达中找出什么破绽来,他不会因为兴致所致而表达出什么惊人的言语,因此在媒体眼中,卫哲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
在卫哲十几年的职业经历中,共经历过四次跳槽:从上海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到普华永道高级经理,从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到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用了10年多就走向了自己职业的巅峰。
作为一个本土人士,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卫哲是如何最终成为跨国500强公司中最年轻的中国区总裁的?这其中不仅仅是运气,对于个人而言更是一个大战略。因为卫哲把每次的跳槽都看成是一个丰富自己职业经历的过程,甚至不惜减薪跳槽。
“我每一次跳槽都是减薪跳槽,对我个人来说是缺什么就学什么补什么,但是进入新公司半年后,我的薪水就会超过上一家企业的薪水。”显然,卫哲的每次跳槽都是具有战略性的,他不仅嗅觉灵敏而且眼光长远。
除了具有战略性的眼光和丝丝入扣的职业规划外,卫哲像多数上海人一样,还善于捕捉细节和做足细节。卫哲职业生涯早期的一个故事可以深刻地说明这一点:1993年,刚刚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卫哲来到上海万国证券,担任“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秘书的工作无非就是为总裁跑跑腿,但卫哲却很懂得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走进会议室为总裁倒水,什么时候不打断总裁的激情演说。即使是为老板做的剪报工作,卫哲也可以做到让老板离不了的地步,因此不到一年,卫哲就成为该公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
卫哲从金融证券行业到财务领域,再到零售连锁行业,这些不同的经历正是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所看重的。“万国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东方证券增强了我的全局控制能力,而百安居则让我更注重细节。”卫哲说。
马云希望卫哲来到阿里巴巴后,可以他把自己在传统行业中的管理经验带到阿里巴巴,让阿里巴巴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从职业经理到创业合伙人
近期,卫哲去印度做了三件事:一是见了当地的客户,二是见了当地的员工,三是见了当地的合作伙伴。这个顺序正好符合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海外战略至关重要。因此,卫哲到来后,在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海外拓展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两个买家,而中国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卖家,因此在这些国家建立据点是阿里巴巴海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阿里巴巴在日本建立了分公司,2009年又在印度建立了分公司,在全球第二大的买家和卖家开拓市场,卫哲保守地估计: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阿里巴巴的海外战略立于不败。
从百安居到阿里巴巴,卫哲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合伙人的身份转变。阿里巴巴上市后,卫哲持有4825万股,仅次于马云等少数几人。卫哲坦言,接受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并不容易。在以往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卫哲都是坚持“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来到阿里巴巴后,却要颠覆这一观念。
对于“创业合伙人”这一身份的转变,卫哲坦言,做职业经理人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孩子不是自己的,但要比较全能,从画画、音乐到体育全都要负责,但创业合伙人就像是自己带孩子,更注重“道”和“德”,技能显得并不重要。
卫哲过去的职业生涯,完全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然而,在阿里巴巴这个企业文化独特、变数巨大的公司里,卫哲能否还像以往那样顺风顺水?现在看来还很难判断。卫哲自己也承认:来到阿里巴巴后,自己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比如,2008年马云就曾经组织员工对卫哲进行了“批判”,从下午6点一直批判到半夜3点,“批判”内容涉及职业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
显然,在阿里巴巴,卫哲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改变。在变与不变之间的抉择,也正是对卫哲最后一次职业经历的最大考验。
卫哲过去的职业生涯,完全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然而,在阿里巴巴这个企业文化独特、变数巨大的公司里,卫哲能否还像以往那样顺风顺水?现在看来还很难判断。卫哲自己也承认:来到阿里巴巴后,自己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比如,2008年马云就曾经组织员工对卫哲进行了“批判”,从下午6点一直批判到半夜3点,“批判”内容涉及职业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
显然,在阿里巴巴,卫哲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改变。在变与不变之间的抉择,也正是对卫哲最后一次职业经历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