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的诅咒:丝宝创始人梁亮胜被动谢幕



丝宝:民企日化“舞者”的被动谢幕

如果没有外资的强势进入,可能丝宝未来10年的发展轨迹都可预期,但是新血液注入后,有关品牌和新产品开发的远景规划,又让一切变得新鲜而充满期待。1年过去,暴风骤雨般的变革并没有出现,也许和风细雨式的细微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07年10月初,德国拜尔斯道夫以3.17亿欧元(约35亿元人民币)的高昂代价购入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包括舒蕾、风影、顺爽三个洗发用品品牌,美发用品品牌美涛)。

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日化产业,令这一民营日化企业中的最后一名“舞者”自尊而又无奈地被动谢幕,再次证明了国内日化品牌发展遇到瓶颈的现实。

从创立、快速发展到膨胀,继而出售给外资,这成为民营日化企业所遭遇的“赢者的诅咒”,几乎无一幸免。

丝宝集团创始人梁亮胜如同其他企业家一样也曾创过“传奇”,但最终依然难逃宿命,这其中的缘由何在?

时光回转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是丝宝的年代。这家企业曾为日化行业贡献了中国式的日化企业经营“圣经”:在全国流通体制处于改革转型期间,丝宝采取了被业界称为“终端制胜”的有效营销手段。

 赢者的诅咒:丝宝创始人梁亮胜被动谢幕
“终端制胜”体制下的销售队伍全部自行组建,直接向超市、商场、小店供货。这个优秀的销售团队有足够的信心,保证只要有新品牌推出,就可以几乎在一夜之间,实现这一品牌从省会城市到乡镇的铺货。这被他们企业内部看成一个可以容纳任何一种产品的销售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7811.html

更多阅读

赢者的诅咒 资本运作为何常常是“赢者诅咒”

  以并购为表现形式的资本运作常常是企业家所热衷的,成功的购并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而且为企业家带来了驾驭产业整合的成就感。然而,良好的初衷是否总能带来美好的结局?  为什么并购总是败多成少?  美国《商业周刊》的研

吴勇男:丝宝日化“融合致远”

文/本刊记者闫芬  发自武汉吴勇男至今记得2007年12月7日,作为并购后的丝宝日化的CEO在酒会上欢迎德国同事的心情: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后面,是不可预期的思维方式和挑战,自己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了融合之旅……时间转眼到了2010年。民

刷出来的“皇冠”:淘宝网信用欺诈调查

 “不刷信用,谁会来买你的东西?”“当然选刷。” “如果要刷,我们是最安全的。”   佯装淘宝卖家的记者与网站“信誉18年”客服的一段对话,揭开的只是国内网店信用作弊的冰山一角——这家今年2月才成立的网站,自称已拥有近2万会员,均

声明:《赢者的诅咒:丝宝创始人梁亮胜被动谢幕》为网友屌丝男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