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武拟任职务公示 王学武和他的柴窑博物馆



      王学武认为,证明柴窑就是出产于五代耀州窑的天青釉精品瓷器是件颇具意义的事情。

  触手如冰似玉,轻叩则如钟磬般清脆悦耳,在射灯的映照下,一片片天青色的碎瓷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现在,这些瓷片以及苦心收集来的馆藏静卧在位于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的陕西柴窑文化博物馆的展柜里,馆长王学武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件藏品的来历。

  “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证实,柴窑就是出产于五代耀州窑的天青釉精品瓷器。”他说。

  对于自己不辞辛苦,跑遍大半个中国搜寻证据论证这一观点的行为,王学武说,一方面是想揭开千古之谜,另一方面是想给陕西的耀州窑正名,这既是历史机遇,也是历史责任。

  “千年之谜”

  2005年,西安西大街在进行城市改建时,挖出了一批瓷片,其中有一些天青色小而薄的瓷片,被人掰碎后就扔掉了。

  而王学武却花大力气将很多这样的碎片收集起来,“我们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瓷器教学基地,我们自己不能参与挖掘,但是好多东西‘叭叭’掰碎就被撂下了,我们就在背后拾,拾了不少的瓷片。”

  在这其中,他更发现了一批分不清窑口的天青釉瓷片。拿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教中国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耿宝昌鉴定后认为,这是目前在各种柴窑观点中与文献记载“最粘合”的柴窑实物。

 王学武拟任职务公示 王学武和他的柴窑博物馆
  “柴窑,是古代最著名的瓷窑,被尊称为‘瓷皇’。是指五代后周柴荣皇帝时期定制烧造的天青釉瓷器,也是历史上唯一以皇帝名称命名的瓷窑。”王学武介绍说,据文献记载,所烧瓷器釉色天青,足多粗黄土。但没有传世的东西,是收藏界的“千年之谜”,居五大名窑第一位。相传“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柴窑之贵重,古代即有“片瓦千金”一说,可谓价值连城。

  王学武说,对于柴窑最早的记载在曹昭所撰《格古要论》中,提到柴窑“出北地”,实际上,从碑拓中发现大量的证据证明“北地”实际是一个地名,就在如今陕西耀县一带,也就能够进一步认定柴窑窑址在陕西耀县,而非明代王佐在增补《格古要论》时,擅自增写的“出北地河南郑州”。现在耀州窑通过三次大的考古发掘,已经找到生产五代天青釉瓷器的窑址、窑炉、窑具和瓷片实物,证明五代时在全国创烧出了天青釉瓷器。

  迷与“犟”

  “柴窑是千古之谜,就如同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陈景润是论证者,我们现在就要做收藏界的陈景润。”王学武说。

  而为了做好论证,王学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沿着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八大古都、唐宋时期的各个青瓷窑场,各大考古院研究所、瓷器博物馆,图书馆、古籍善本部,他大都跑去一看,查找证据。与此同时,原来被民间几十元钱卖掉,散落全国各地的天青釉瓷片,王学武经常用成千上万元再收购回来。

  “这里目前是全国天青釉瓷器精品、孤品和标本最多的地方。”指着博物馆的馆藏,王学武自豪地说。

  而对于古人的著述,王学武也通过多方搜集证据,严谨论证,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次,根据一位考古界人士的介绍,他试图在西北大学图书馆找到记载柴窑出处的最早著述《格古要论》,这时,一场大地震突然来临,人们都慌忙出逃,只有他还在镇静自若地寻找。图书馆管理员大喊,你还不跑啊,他说,好不容易有了这本书的线索,我得赶紧找找看。王学武对于事业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但遗憾的是,此次并没有找到这本书,但他不死心,多次到省图书馆,甚至国家图书馆去寻找,在都石沉大海的情况下。他托友人从世界各地寻找,终于从英国大威德博物馆找到了曹昭所撰《格古要论》原著。他花一千元买到了影印版,欣喜不已,并从中确认了“柴窑出北地”的准确说法。

  在陕西柴窑文化博物馆,四壁挂满了古代碑刻的拓片。早的拓片可溯至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晚的也至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时间跨度达1697年,为的只是揭开柴窑的产地之谜——“北地”!据介绍,为一幅拓片,他们会三番五次“南征北战”,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我们甚至通过公安机关把碑往回找,我们赶上了城市大发展的好时机,如果现在不搞清楚,以后就更是千年之谜了,这对于我们是历史责任,也是历史机遇。”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学武温文尔雅,一派儒者风范,但是,在与外地收藏研究人员的交流中,他又当仁不让,暗藏机锋。

  如今在国内,河南郑州及汝州、江西景德镇湖田窑、浙江越窑等地都认为柴窑出自当地,有的还成立了研究会,而王学武都一一登门拜访,虚心求教,一辨究竟,在外人看,这颇有些一决高下的意味。

  “柴窑就在陕西,就在耀州,这是给陕西争面子,只要做的对,我有一股犟劲,我不怕争,但是一定要拿出五代天青釉的实物,用事实说话。”王学武说。

  永无休止的争论在2010年达到高潮,2010年元旦,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导演邀请王学武到北京聚会,与央视藏友解析柴窑,而一起交流的日本专家颇不服气、手握“至宝”的日本瓷器专家,他们认为,中国柴窑现仅存于日本。但是,随着探讨的深入,王学武按照色、釉、胎、型、工、一步步地做出讲解,看到王学武带去的如冰似玉的瓷器后,相形见绌的日本专家不由地敬重认可,伸出大拇哥佩服地说:“不再和中国的柴窑叫板了!”

  后来有人胜赞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点评说:这似“杯酒释兵权”,是中日历史文化交锋“不战而胜”的最高境界。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微信个人标签上,王学武写下这样自励的话。

  王学武是山东人。小时候喜欢收集火柴盒、烟盒、邮票。当时,他住的隔壁是一位华侨,经常有从马来西来、香港等地发来的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王学武从中收获颇丰,收藏也成为他伴随至今的爱好。

  年轻时的王学武做过企业,开过酒楼。在“非典”来临那一年,他无奈地将苦心经营的酒楼用几万元的低价进行了转让。这是个不小的损失,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经营酒楼的过程中,在爱好的驱使下,他收集了许多古代的酒具、餐具,盏盘数量之多在西安也首屈一指,这也成为王学武今后事业的基础。

  2009年,在西安市文物局的支持下,西安市柴窑研究所成立,拥有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鉴定专家和著名学者作为顾问团队。随后,研究所得到较快发展,去年底升级为“陕西柴窑文化博物馆”。

  收集馆藏、宣传耀州窑文化,耗资不菲,困难重重,王学武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有幸的是,他也得到了陕西秦煤集团付宣亮董事长、陕西奥达集团总经理王发友的大力支持,并得以召开了两届柴窑文化论坛。第二届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不能让人家说我们陕西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同时,我们也要给咱们中国人争气!”王学武说。

  王学武认为,证明柴窑就是出产于五代耀州窑的天青釉精品瓷器是件颇具意义的事情,“全国收藏爱好者有约八千万,如果都到西安和耀州窑来看一看,那将对陕西旅游业带来多好的旅游资源。”

  令王学武高兴的是,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到馆进行了参观,赵荣说,作为民办博物馆,你们为陕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也让王学武的心劲更足了,“今年或明年故宫根据档期,会举行一次柴窑瓷器展。五年内在欧美办一次柴窑展,三年内在亚洲办一次柴窑展。另外,我们也会出两本书,把‘中国瓷皇——柴窑’文化进一步传播出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51.html

更多阅读

鬼手王王宝和魔术表演 鬼手王宝和在国外表演

0907观摩鬼手王宝和表演的三仙归洞 用户: 佳润涵播放: 288,275发布: 5年前 19:26鬼手王宝和的三仙归洞(戒赌防骗术) 用户: 玉马翠竹播放: 31,458发布: 2年前 19:27打败大卫科波菲尔的高人——鬼手王宝和 用户: 爱到不能爱小爱

王凤麟老师和他的道家正一派奇门 王凤麟道家奇门核心

我所认识的王凤麟老师和他的道家正一派奇门正如凝眉版主所说,我学习奇门不到一年,下半年以来,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水平不行,很迷茫,也是到处买书看书,寻求发展。05年的12月28日,我从易家人网站看到一易友发的关于王凤麟老师举办道家奇门风水班

声明:《王学武拟任职务公示 王学武和他的柴窑博物馆》为网友書生敬亭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