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1935:城市生活的时尚步调



      根植于民国纺织厂的“大华·1935”,在日趋成熟火爆的西安文化产业中,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内涵,积极打破原有的西安商业业态,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时尚文化新宠。

  正月的“大华·1935”并没有冬日里的萧瑟,书吧里不时传出欢笑高唱、唏嘘感慨的声音,几位年过半百的“音乐玩童”在一起,吹奏西洋乐器,演绎古典情怀,回忆光阴里的故事……他们,和大华一起经历过半个世纪的沉浮,短暂的沉寂后,再次焕发出生机。老纺织厂变身时尚文化街区,老工人们组成了新潮的“五零乐队”,成为了园区耳熟能详的先锋乐手。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将这里打造成特色文化艺术的集结地,用创意文化理念,突破陕西商贸的单一瓶颈,将艺术与商业多元化于旅游,开创西安文化新理念。”大华·1935项目负责人自信地说。

  从啸雷脱口秀到大学生话剧节,从先锋话剧到陕派相声,作为西北首家以工业遗产博物馆及小剧场集群为文化基底的旅游商贸文化区,“大华·1935”已经成为筑巢引凤的“艺术金屋”,势如破竹的发展之势,亦如这即将到来的春天,涌动着文化新生的力量,跳动出城市生活的时尚步调。

  文化·新生

  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老企业,长安大华纺织厂(坊间常称作“大华纱厂”)是西北地区历史上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民族机器纺织企业,全国纺织领域无人不晓的知名老厂。

  从民国到现代,从发迹到没落,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涤荡之后,大华纱厂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1年,当“‘大华·1935’续写文化商业传奇”的巨型广告出现在大华纱厂之时,沉寂在废墟中的大华获得了重生的希望。根植于大华纱厂的大华·1935项目工程不仅将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完整保留,更将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旅游商贸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打造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背景的城北文化艺术区,形成与辉煌的大唐历史相呼应的近代工业史诗。

  如今,漫步在大华纱厂的生产厂区内,约8.7万平方米不同时期的厂房和办公建筑成为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其中,民国时建厂初期的老南门办公室、生产车间作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拥有不可复制的文物价值。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研究员叶心适说:“大华纱厂是西安当之无愧的工业遗产,它是具有历史、社会、建筑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文化遗存,它包括了建筑物、工厂车间、机械,及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这些有价值的遗产应该得到认定和抢救性保护。”

  而在2013年12月15日试运营的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更是大华·1935项目文化独特性的一个重要展示。馆内将划分工业遗址区、工业历史发展实物及图片展区、情景模型演示区、工业名人主题展示区等不同板块,利用声、光、电三维效果等科技手段或融入互动、娱乐等方式,提升观赏度的同时,更打开了文化展示传播的新途径。

  与此同时,为提高博物馆文化效应,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采用门票免费加有偿互动的经营理念,将老纱厂内的设备展陈、图片展览、微缩成像等参观区域供游客免费参观,而有偿服务的科技体验、衣物剪裁等文化互动项目也将带给旅客妙趣横生的游览乐趣。

  与博物馆相呼应的是时尚与古典结合的小剧场集群,由先锋剧场、曲艺剧场、儿童剧场、多功能剧场四个独特性小剧场组成的剧场集群,在展现大华工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性戏剧、曲艺、儿童剧、秀场表演等文化产品的创作,诠释出大华纱厂从城市核心区的工业形态变化为城市核心区的商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形态的华丽蜕变。

  艺术·原点

  历史遗迹只是载体,如何将现代的文化产业有机地融入历史的积淀中,这是大华·1935项目一直考虑的问题。

  “凭借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的成功举办,‘大华·1935’已树立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文化效应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已有多场文化交流活动陆续展开。”大华·1935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据了解,除去已有的“西光摄影活动”、“光阴的故事”、“大学生话剧节”等一系列常态示范活动外,“大华·1935”园区将于2014年新年开启精彩的艺术文化交流季。

 大华·1935:城市生活的时尚步调
  人文漫画札记原创展《西安往事》一启幕就备受西安本土市民的关注与热捧。“美丽西安我的家,钟楼鼓楼大雁塔,碧波荡漾兴庆湖,蛙鸣雀噪老槐花……”由著名漫画家宋黎明先生创作的《西安往事》在充满厚重和沧桑感的大华工业博物馆展厅精彩呈现,从“三转一响一咔嚓”到“工人大院舞红绸”,一幕幕亲切生动幽默诙谐的市民生活场景,犹如一部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城市生活志,勾起了许多西安人的记忆。在这里,101幅浓缩了老西安市井生活的漫画与“大华·1935”浓郁的历史气息融合升华,怀旧、复古、回忆……一座城市鲜活的记忆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宋黎明先生的《西安往事》反映了西安的一个时代,它是一段属于年代的回想,更是这座古城永远的记忆。”一位站在画作前凝神观看的游客对记者说。

  而话剧艺术作为先锋艺术的先行品,同样是“大华·1935”主推的文化艺术发展模式,《紫禁城的黄昏》《跑偏的毕业季》等话剧轮番上演,为“大华·1935”小剧场集群演出打响新年的“第一炮”。从古典的历史正剧到青春洋溢的喜剧演出,小剧场的艺术接纳、形式融合等能力正不断攀升。

  同时,随着新兴媒体的强势发展,为配合全新的时尚生活方式,“大华·1935”不仅连续举办多场文化交流活动,使其网络关注度节节攀升,更寻求与时尚产业的创新融合,其中拥有“大华·1935”特色的时尚明信片做为旅游文化的流通载体,将被大量投放到旅游景点、交通网点、时尚消费区等代表性领域,潜移默化地将大华文化渗入青年时尚生活中。

  “独一无二的售价文化集散地、西北首家剧场集群、填补西北先锋话剧市场的空白、新型艺术新原点……这些是荣誉也是压力。”“大华·1935”负责人坦言,如今随着项目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将橄榄枝投向“大华·1935”,西安市团市委举办的农民工子女送梦想活动、陕西省少儿艺术大赛复赛、搜神记颁奖盛典、西部网颁奖典礼以及形式多样的年会策划……“大华·1935”以其文化独特性及时尚历史的双向创想成为西安旅游、文化、商业、艺术产业的新原点。

  品牌·引领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上的较量,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还是文化的竞争。优秀的文化品牌,能够极大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已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广泛共识。

  近年来,曲江文化产业积极探索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其中异军突起的“大华·1935”利用独一无二的文化商贸元素,将文化遗产、经济发展与公共文化事业以及会展、演绎、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实现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共赢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大华·1935项目负责人介绍:“如今‘大华·1935’的发展既符合文化遗产的特性,又有效传承了遗产的历史文化信息,提升并丰富了古都的城市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广泛的知名度是“大华·1935”强势发迹的有利条件。为再现“大华·1935”形象,使其成为文化发展新路径,近年来,曲江文化产业力求将“大华·1935”项目旅游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背景的,融合时尚、美食、文化、休闲、娱乐、购物、旅游等城市综合消费的跨界文化商业社区,并成为近代工业遗存与现代社会城市功能结合的典范之作。其中,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正是抓住其文化热点效应,关注对舞台戏剧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大学生,挖掘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文化艺术展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剧场的市场化发展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啸雷脱口秀则是在充分挖掘陕西地方传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本土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带动城市文化发展热潮,使城市文化品牌更新颖、更丰富。

  城市生活中的惊鸿一瞥,“大华·1935”注入的新鲜文化血液将带动城市跳动的脉搏,记录着西安这座城市时尚成长的轨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59.html

更多阅读

英语作文:初中生活的回顾

初中生活的回顾,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生活的回顾1、回顾初中三年成长过程,你一定有很多感受,从学习,生活,爱好等方面作出自我评价(毕业回顾、评价)I havestudied in my middle school for three years. I ha

TED演讲:美妙生活的三个秘诀The3A'sofawesome

今天,在网易公开课上看了一个视频《TED演讲:美妙生活的三个秘诀》。它说的是:2008年,加拿大一个普通白领尼尔·帕斯理查在生活限入困境时创建了一个小网站,并将其命名为1000awesomethings.com(一千个美妙时刻)。他想借此提醒自己:生活中

大华1935剧场 “文化环岛”中的“大华·1935”小剧场

      站在太华南路,左边是可以触碰历史年轮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右边则是混合着传统气息的时尚大华。从历史到现实,从珍贵遗产到文化商业,如今的大明宫遗址区已成为北城覆盖面积最广,文化业态最丰富的“文化环岛”。  11月16日,《

大明宫商圈:文化矩阵下的时尚新宠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为北郊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大明宫遗址区的全面开发更加快了区域全面发展的步伐。  如今,大华·1935、华远锦越、四海唐人街、大明宫万达、大明宫中央广场等大型商业密布太华路沿线,使得这

大华中国:有限资源下的零售攻防术

     对于一家成立80年、在亚太区超过500个网点,零售业务占比30%以上的老牌银行来说,来自新加坡的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中国”)在进入中国28年后才开始发力零售业务,难免被外界评价为“行动迟缓”。  但大华中国自

声明:《大华·1935:城市生活的时尚步调》为网友場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