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40亿贷出的帝国(一)



孙树华

孙树华故事的前半段,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农村穷孩子的个人奋斗史,但从一位乡长做主给他第一笔贷款之后,孙树华和他的华林集团就一步步变成了乡、县、市、省诸多人士政绩与财富的来源地,而这位小学都没读完的河南首富的财富,则来自几大国有银行数以十亿计的贷款。

从前年初开始,41岁的孙树华就很少在他的公司华林集团出现,因为从那时起,他已成为逼债的银行和媒体围追堵截的对象。这一年,他将他的座骑——一辆黑色奔驰600轿车,悄然换成了一辆越野车。

这辆奔驰,曾经见证了孙树华的荣耀与梦想。据称它是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现的第一辆奔驰车,“京AG0116”的牌照显示着主人特殊的身份。这种牌照被认为“花钱也搞不到”。

 河南首富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40亿贷出的帝国(一)

今年6月1日深夜,躲债的生活终于结束。在哈尔滨的一家宾馆里,正在上网的孙树华被警方抓捕。

距此一个星期前,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对孙树华正式立案侦查。距此两天前,新华社播发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许可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消息。作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最大的企业老板,孙树华还曾身兼河南省人大代表、淮阳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对孙树华实施刑事拘留的命令是从公安部下发的,理由是孙树华涉嫌贷款欺诈。他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材料、土地重复抵押等方式,从农业银行、上海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获得了13.6亿元贷款。

事实上,从2002年以来,孙树华主要是依靠贷款,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貌似强大的“华林帝国”。最高峰时,他从各家银行拿到的贷款总额高达40亿元。

他的手法是以一些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为平台运作贷款。将近10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拿在他手里,从南水北调工程配套项目到锂电池,从高速公路到桥梁建设,从发电站到教育,林林总总。尤其在2003年一年,华林集团以蛇吞象的气概,马不停蹄地接连拿到了六七个大型项目,并以此从银行拿到贷款。这些项目如果同时开工,需要200亿元的投资。华林集团的资产因此也在短短两年期间,由不到2亿元一下子膨胀到47亿元。

2004年10月,在河南小有名气的孙树华被运作进“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成为“河南首富”。对于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企业家来说,这是他荣耀的顶点。仅仅三四个月后,他的贷款欺诈问题便浮出水面,并被有关方面追查。他也成为债主最想见到的人。

两年多后孙树林的身陷囹圄,不过是延续了很长时间的一个悬念的终结。 

“一副农民样,一颗霸王心”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一带,孙树华白手起家终成大业的事迹,已经是一个被说滥的故事:小时候炸过油条,卖过煎饼,捡过破烂,蹬过平板三轮车,兄弟姐妹6个人在艰难困苦中长大成人,都没读过多少书。在家中排行老三的孙树华,最终依靠在捡破烂时发现的农用塑料薄膜业机会,从收购废旧薄膜到自己设厂生产,从而逐步建立起在河南周口地区有一定实力的塑料生产王国。

有人形容孙树华:“生着一副农民样,有着一颗霸王心”。还在为温饱问题而挣扎的少年时代,孙树华就生活在人称“中原第一湖”的淮阳县龙湖边上。烟波浩渺、一望无边的龙湖是淮阳人的骄傲,这里相传是中华文化始祖伏羲生活过并且死后安葬的地方。孙树华发迹后,曾投资为龙湖边上的伏羲、女娲像重塑了金身,并且赞助了伏羲广场的建设工作。

至今龙湖边上的人都津津乐道于孙树华小时候的艰难生活。“小时候他和他哥就在那边炸油条卖,他们兄弟经常被烫得满手是泡。”一位环卫女工人指着湖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孙树华掘到第一桶金的地点,就位于离龙湖不远的淮阳县曹河乡。从19岁开始,他以曹河乡为据点,将从农地里收来的废旧塑料薄膜运到济南、上海一带出售,并且从云南贩回大批的磷肥销售。“整个淮阳县农民用的磷肥,差不多都是他从云南贩回来的。”孙树华的二哥、至今仍住在龙湖边上的孙树星说。在1980年代末,这两项生意运转了几年,使孙树华积累了五六十万元自有资金。

据熟悉孙树华的人称,只读过三年书的孙树华大字不识几个,连自己的签名都写不好,没有什么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他在1993年出过一次车祸,躺在医院昏睡8个月才醒,人显得更加木讷少言了。

这场车祸究竟给孙树华带来什么影响,仍然是个谜。

一些跟孙树华打过交道的人认为,1993年的那场车祸,改变了孙树华的人生态度。当奇迹般“复活”后,他对很多事情看淡了,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嗜好,惟一的爱好就是工作。并且,“做大事”成为他在公司里经常宣传的个人理念。“官、产、学、研”四轮驱动是他公司里的文化人帮他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哲学。

但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回忆道:“他后来脑子出了问题,是那次车祸导致的。”孙树星的具体证据是,车祸后的孙树华,性格变得怪异了,与家里人交流时动不动就发脾气,“后来我们不见他了,只通电话,他的疯脾气让人受不了,再后来我们电话也打得少,因为在电话里他也乱骂。”

也有人说孙树华的木讷少言是在与“大人物”打交道中形成的习惯。“他是官员办公室里的常客,所以说话肯定得先思考好了再说。”一位与孙树华有过紧密合作关系的人说。

但无论如何,在43岁的孙树华因贷款问题被警方刑事拘留以前,他在运作项目、资金的过程中,的确表现出了惊人的能量。河南安彩集团前任董事长李留恩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孙树华是个能量极大、背景极深、可以通天的人。”安彩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厂、一家有着上百亿元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

  “贵人相助”

一个毫无背景、从捡破烂起家的穷孩子,如何能够建立起如此深厚的人脉资源,并且以一个毫不起眼的贫困县城为基地,最终拿到那么多国家大型项目,从银行里拿到如此高额的贷款?

有人认为,孙树华能办成很多“大事”,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就是“傻大胆”。“再大的项目他也敢拿,对一些官员送礼,他的方式也很直接,就是拿着成箱的钱往别人桌上一放。”河南本地一位关注孙树华两年之久的记者说。

据知情者称,孙树华虽然个人生活极度节俭,但在“请客送礼”上却从不小气。孙树华出门从来没有刷卡的习惯,都是带着成箱的现金。在他的车后备厢内,总是成袋成袋地码放着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一位当年跟孙树华同桌吃过饭的记者亲眼见到,孙树华拎起身边的一只密码箱打开,从里面掏出成捆的现金付账。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孙树华曾经向某银行申请11个亿的贷款,最后拿到手的钱只有7亿。

据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孙树华在北京还拥有6辆宝马、奔驰一类级别的高档轿车。“这些车他都送给北京的那些关系重要的人物开。”

孙树华跟人打交道时经常是显得非常客气,态度极其友善,甚至给人傻呵呵的感觉。“这样可以让人对他没有防备心理,很快建立起信任。”一位华林内部人士说。

此外,“贵人相助”是孙树华创业经历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孙树华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叫迟新志,是当时的曹河乡乡长,他看到孙树华从事的塑料薄膜生意后问他:“你为什么不办一家工厂,自己来生产塑料薄膜呢?”孙树华告诉他,自有资金不够。这位乡长便做主由乡里的信贷社给他提供了100万元左右的贷款,成立了一家塑料生产厂。

也有人说,这一阶段孙树华通过“搞关系”的方式,从淮阳县工商银行等地方贷过几十万元。但迟新志的帮助,显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孙树华一直将迟当作恩人。当迟从淮阳县法院副院长的职位上退休后,孙树华便让他到华林当了一个厂的厂长。

“最初是乡里给他贷款,然后是县里给他贷款,再后来是市里、省里,孙树华就这样,一步步地做得越来越大了。”孙树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有恩必报”,为人善良,讲义气,是熟悉孙树华的人对他的普遍评价。“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民,有着农民身上的那些突出优点。”一位跟孙树华打过交道的河南记者说。他“讲义气”的名声让一些人很放心地将钱借给他。

2004年8月,一位河南银行系统里的人看到孙树华有困难,以私人名义借给孙500万元。这个后来为追不回这笔钱而急得要跳楼的银行职员说:“孙树华很讲义气,我当时相信,这笔钱借给他,他一定会还的。”当孙树华陷入困境后,这个银行职员找到过孙树华,孙回答:“我现在有困难,你等一等,过段时间,我一定还给你1000万。”可是此后孙树华已经无法再维持“讲义气”的形象,这个银行职员再也寻不见孙树华的影子。

“他不会出卖别人,如果出问题了,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把别人供出来。所以很多人很放心地和他交往。”在谈到他为什么能够交结到一些“大人物”时,一个熟悉孙树华的人这样说。

另一个“贵人”的出现据说正是孙树华的善良带来的。这个“贵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但传播得最广的版本是,一个上海客商到淮阳考察项目,与孙树华谈合作,几天下来没有达成意向,上海客商准备返回上海,但突然染上重病,躺倒在淮阳县的医院里。孙树华得知后,天天跑去服侍,前后长达一个月。客商病愈,与孙树华成为生死至交,合作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孙树华1997年将塑料厂改名为“沪光塑料厂”,隐约可见这位上海“贵人”的影子。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孙树华的二哥孙树星甚至认为,这个“贵人”根本就不存在,是孙树华出了名以后别人杜撰出来的。但据一位跟华林多次打过交道的人说,华林鼎盛时期,时任华林常务副总裁的哈尔滨人罗镇,经常将这个故事讲给来访者听;并且罗镇说,是孙树华亲自讲给他听的。

这个故事里更神秘的情节是,据说这个上海客商在北京拥有极丰富的人脉资源,他是孙树华“能量”的秘密来源。 

这个总投资12.5亿元的亚洲最大PE管材生产线项目,华林拿到以后,实际上并没有资金实力投资兴建。“觉得项目很有前景”的张银海在一次省里开人代会之际,将项目介绍给河南安彩集团当时的董事长李留恩。最终,安彩出资3000万,与华林共同组建安彩华林化学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并持有30%股份。此外,安彩还提供了4290万元作为运营资金,并承担起1.35亿元贷款担保责任。华林则以土地等固定资产入股。

安彩华林是在2002年6月注册成立的,其PE管材可行性报告三个月后才得到国家计委的批复。但早在当年5月,农业银行的4.5亿元贷款就已经到达华林的账上。

张银海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是冲着华林集团贷款的,而不光是看这个项目公司。”至于9月国家计委才批下项目可行性报告,张的说法是:“项目报告还没得到审批时项目就启动,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不是这样,也没有今天的安彩集团呀。”

张银海的儿子张超的建筑公司参与了安彩华林PE管生产线的兴建工作。到2003年,由于SARS的影响,项目暂时停工,张超退出。对此,张银海说:“我儿子是参与投标获得这个项目的。我当时不知道。我知道后就劝他,不管做不做得好,最好不要做。”

安彩和华林的合资关系仅仅维持了9个月。李留恩提出要撤股,并且索要已经投入的7290万元资金。至于撤股的原因,首席执行官报道:http://ceo.icxo.com,李留恩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解释是,觉得华林的管理家族味太浓,极度混乱,孙树华独断专行,安彩方面在管理上插不上手。“进入以后才发现上当了,孙树华是一个招摇撞骗的人,一个坏家伙。”

李留恩说,他后来碰到张银海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批评他“不该将安彩拖进来”。对此,张银海说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当初根本没料到孙树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今,安彩集团还有3000万元未能从华林讨回,并且1.35亿元的担保责任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从头顶掉下来,银行有可能从安彩的账户里划走这笔钱。

与两位“受害者”所描述的情形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安彩在这件合资案里只是充当了一个“托儿”的角色。当“托儿”的功能完成后,安彩便急于退出。

“反正损失的是国家的钱,又不是自己的钱。”一个对这起合资案较熟悉的人士说,“华林借助安彩集团的巨大影响力,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当安彩撤资后,孙树华因为害怕与华林有债权关系的银行失去信心,而不惜假造安彩集团的公章,并模仿李留恩的签名,以维持合资关系仍在继续的假象。

华林向农行申请的4.5亿元贷款,张银海介绍说,“完全符合贷款程序”,是由淮阳县支行报到周口市支行,到河南省分行,到农行总行,层层上报的,总行再派工作小组到淮阳考察项目情况,并最终由总部批准的。

但根据一位农业银行内部的人士透露,孙树华在农行的贷款,还是有人脉资源在起作用。“华林前后向农业银行系统贷出了二十多亿的款项。贷款都是直接由总部批准的,凡是涉及华林的贷款,下面的分行不要问为什么,一律放行。”

农行系统与孙树华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从种种迹象中并不难看出。华林有一支专门负责融资的团队,几名成员都是曾在农业银行工作过的人。2005年,农行周口市支行一位行长被立案侦查,其中查出这位行长的司机有一张由华林提供的700万元存折。另有一位支行行长离任后,就去负责曾经由华林拿下的南阳天池崖水电站建设项目。

2005年,华林陷入债务危机后,农行周口市支行信贷员鲍建主动辞职离开农行,自告奋勇地来担任华林集团法定代表人。据一位接近孙树华的人说,此人之所以在华林陷入困境之际“勇敢地走进华林,为华林分忧”,完全是因为他被孙树华的“义气”所打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612.html

更多阅读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行业

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被理想折腾了近200年的国人,愈发珍惜当下的现实。身居高位的人,要有德;做咨询的,要德才兼备,这些都是妄语,君不见身边混日子的咨询师满地皆是吗?叶敦明感到真的有点恍惚了,靠智慧谋生的人,居然是那么的缺少远虑、深谋和自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点(一)

       品牌的核心价值,就象一提到沃尔沃,我们就想到安全的汽车,一提到金利来就想到,男人的饰品,这就是核心价值。          围绕着核心价值,就是品牌的外在表现,围绕这个核心,哪些内容应该表现出来,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

河南鄢陵第一首富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40亿贷出的帝国(二)

  “我们要与华林共存亡” PE管材项目为孙树华赢得了巨大声望,取得了来自政府层面的重视,可以说这是他继续获得更多“大项目”的一个支点性项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PE管材项目使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开始对孙树华刮目相看,承诺在政策上

陈锦胜:其貌不扬却身价过亿的商人(一)

有个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钱最好赚,一是赚有钱人的钱,二是赚想赚钱的人的钱。但是这两种钱并不是想赚就能够赚到的,不仅需要赚得巧,更重要的是要对路。广东中山市的陈锦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手中凭的却是一种鱼。

声明:《河南首富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40亿贷出的帝国(一)》为网友枕边徒留芳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