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富豪身家400亿 彭小峰发家故事(二)



“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

有一件事情是彭小峰至今也难以忘怀的,正是这件事触发了他对太阳能产业的激情。

2003年,彭小峰去欧洲客户家做客。闲聊时,这位欧洲朋友告诉他,家里马上要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且德国在推行太阳能的新条例,彭小峰突然很有兴趣。

彭小峰开始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都作了一番调查。“我认为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

最初,彭小峰想自己建立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线,但他没有这样做。

由于长期从事外贸工作,擅长与客户打交道,但是彭小峰发现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硅片业务几乎没有什么投资者,而且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制造半导体的单晶硅片生产,为太阳能提供多晶硅片的都在美国和日本,这个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国内也有做几兆瓦的企业,不过我算了一下,如果要把成本降下来,我必须要做到50到70兆瓦。”

50兆瓦的生产线,投资就要5亿元。彭小峰只有3个亿的资金,怎么解决剩下的2个亿呢?

由于彭小峰在江西新余有一个上游供应商,双龙集团为其劳保用品供应PU产品,彭小峰在对方劝说下就到了新余设立工厂。当自己偶然跟当地几位政府官员谈起太阳能业务的构想时,当地政府动心了。

当时的新余市委书记和市长到苏州去找彭小峰,希望他能够把基地建在新余。“我就说了三个条件: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三是电力供应。”彭小峰认为,硅片公司不仅需要不断电保证,新余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满足自己,那么这个工厂建在新余是最好的选择。而新余给出的一个条件——4毛/度的电价也让彭小峰喜出望外。

时任新余市市长、现任新余市委书记的汪德和告诉记者,他们用了2个月的时间,通过信托公司获得了1.2亿元的信托产品支持,同时省财政支持了3000万以及城市经营节余的5000万资金,配套给了赛维。

“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认为我做好自己的市长就行了,何必冒这个风险,有些人则并不同意。但是我说通了他们。” 

筹备硅片制造基地

从2006年的200兆瓦,到今年年底规划实现的400兆瓦,硅片制造为赛维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而未来,1.5万吨的硅料制造,将帮助赛维进一步腾飞。

硅料(又称“多晶硅制造”)是硅片的上游产品,多数技术掌握在几个大型的国外企业手中。而赛维将在明年年底和后年分别实现7000吨和1.5万吨的产能,并全部提供给自己的硅片公司。

在公司同事看来,彭小峰是一个生意上的“天才”。一般而言,由于太阳能需求和设备的紧缺,一套硅料生产周期需要24个月组建完毕,相比18个月的硅片生产周期要长。此前,一家国外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生产,所以索性把上述产能的生产设备卖给了彭小峰。而为了获得长期和持续的硅片供应,这家外国公司又与赛维签订了十年的协议,并预付了定金。

 32岁富豪身家400亿 彭小峰发家故事(二)

在汪德和的眼里,彭小峰是一个聪明而且实在的人。2003年左右,彭小峰刚开始研究太阳能市场,就签署了大量的国际硅原料和设备的合同,筹备硅片制造基地。“大家在上市材料中光看到了我们的设备,其实我当时材料都订好了,而且是长期的,很便宜的订单。”上市之后,彭小峰又开始研究起硅料的设备和制造工艺。

赛维工厂里,公司从国外聘请的资深技术骨干,二十多年来最熟悉的产业是硅料制造而不是硅片。“我们的硅片产品大约有70%的成本是来自硅料,所以解决了硅料我们将会有更大的发展。”2009年年底,公司的硅片产能将达到1.6G瓦。

彭小峰说,自己与施正荣并不太一样。“无锡尚德2005年年底上市的时候,即将投产的赛维,已经是他们的最大供应商之一,2006年我们就要投产了。我们与无锡尚德并不同,当初施总是拿着几十万美元去投资的,而我则是带着3亿多资金和一个团队去组建赛维的。”

与常人思路不同也是彭小峰的一个特点。他说,如果公司走国产化道路做硅片,晚十年都做不成。“硅料也是这个道理,20年前中国有30多家硅料厂,产量停留在几百吨级别,但是国外已经千吨级了。国外千吨级的硅料厂每公斤卖30美元,我们国内的成本要60美元/公斤,我们怎么跟国外竞争呢?现在,国外已经是3万吨级的硅料基地,国内又是千吨级的大量硅料公司,这不是在重复历史吗?” 

彭小峰说,宁愿多花一些钱在硅料的海外技术上,但是要跟国外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这样才能赢得比赛。“所以我们要建就建一个规模级和效率高的硅料基地。利用中国的制造成本跟国外赛跑。我们的优势在于,电耗比国外低,有着丰富的金属硅原料基地,同时有大量的研发投入,长期来看我们的综合成本肯定低于国外。”

汪德和与纽交所一位高管谈起彭小峰时,对方说,很少见到一家公司,几乎一半的员工甚至车间工人都拿着这家公司的股票。汪德和就这个问题也问过彭小峰,彭小峰的答案是:“我希望自己所有的员工可以在新余买得起一套房子。”

尽管政府没有入股赛维,但是汪德和并不后悔。“他们连本金和利息都还给了我们,而且我们也从引进这家企业中获益匪浅。比如我们现在就要成立一些投资公司入股即将上市的公司,同时赛维给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彭小峰

● 1975年出生

● 1993年毕业于江西省外贸学校,主修国际贸易

● 1997年3月建立了苏州柳新集团,直至2006年2月一直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

● 2003年接触太阳能行业;2004年辗转世界各地考察

● 2005年7月,创立了江西赛维;2006年4月投产

● 2007年6月,赛维LDK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683.html

更多阅读

最年轻的百亿富豪彭小峰:是否在持续挣热钱

早期发展速度超越了英特尔、Google的赛维,能否将神话续写下去?彭小峰将面临持续数年的考验。   文|宋清华 出处|英才杂志11月刊   走在赣西小城新余开发区的大道上,远远就可以看到矗立在赛维基地的宣传展牌:世界最大多晶硅生产基

最年轻的百亿富豪彭小峰:是否在持续挣热钱(2)

邵与彭小峰是EMBA的同学,加盟赛维前任国泰君安证券管理董事,有长期投行业务经验。当问及邵为何选择为赛维工作时,彭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他为什么不选择与我合作呢,我有这样好的一个项目。从创业之初赛维就是国际化的,市场、技术、资本

新能源首富彭小峰的账本

      彭小峰生长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一个小山村,去年他32岁时,就已经在福布斯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个人资产高达400亿成为中国新能源首富。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经过特殊的苦难,“感谢时代”,他喜欢这样说,但是显然好运气

赛维LDK彭小峰:公司价值关键在基本面

专访江西赛维创办人彭小峰   王佑   32岁的彭小峰,在2007年进入内地众多富豪榜的前十名。他创立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NYSE,下称“赛维”)今年6月1日登陆纽交所,令其个人市值也一路飙升到了400多亿元人民币。

“美国式英雄”彭小峰:如何暴富180亿

很难想象,一个人会用“超越光速”来作为自己的名片。十年前,江西省一个23岁做外贸的小伙子名片上的英文就是“Light DK Peng”,意思是“超越光速”。  十年后,缩写的LDK已经成为赛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正是这个当年自

声明:《32岁富豪身家400亿 彭小峰发家故事(二)》为网友岁拽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