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二)



创业搜索用商业理性把握机会

事实上,写完《硅谷商战》,把现在发生的事情讲清楚的时候,创业的想法已经开始占据李彦宏的思维。在1998年的下半年,由于Infoseek公司的决策者认为网络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传统媒体,因而公司对搜索技术的重视程度明显开始走低。作为一个用商业思维来看待技术发展趋势的专家,李彦宏明显感到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存在着问题,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搜索应用迟早会成为热点。此时尽管已经成为Infoseek的技术总监,但李彦宏还是开始考虑离开Infoseek。

但在选择创业地点以及选择创业时机的问题上,李彦宏却没有盲目地做出决定,因为商业理智告诉自己,要用商业的眼光理性看待问题。

对于李彦宏来说,在美国创业并不是一个不可行的选择。李彦宏凭借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从业背景,完全可以在硅谷找到投资人,创立一家关于搜索技术的公司,但在李彦宏看来,此时美国的搜索技术竞争已经开始白热化,自己的加入毫无优势可言。而对于前景广阔的中文搜索市场,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一片空白,回国创建中文搜索,无疑能使自己的技术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同样,在回国创业时机的把握上,李彦宏同样显示出了商人的眼光。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投资的高潮,在.com概念的空前炒作中,稍微有一点新奇的想法就可以融到一笔资金,无疑是融资的最好时机,但李彦宏却依然选择了继续埋头打工。

当时感到中国还不需要搜索这个技术,大家都在做概念。事实上李彦宏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互联网热起来,在网络充斥大量信息的情况下,做搜索业务才有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的这句古话很好地说明了道理。直到现在,李彦宏谈起创业经历的时候,仍然向媒体表示,他回国创业的时间不是晚了,而是恰好:我回来并不晚。当时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新的渠道。这正好迎合了百度针对的市场。

1999年,当李彦宏作为专家应邀回国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的时候,突然发现,搜狐、新浪等网站已经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劲头,网民把上网当成时髦,各大聊天室里永远有一堆人在闲扯,知名的BBS上也开始流行相互拍砖,社会各阶层都在谈论网络如何如何,不少人的名片上也开始印E-mail地址,大街小巷中穿着.com文化衫的行人也比比皆是,李彦宏意识到国内的环境已经到了可以下海的时候。

时不我待,看惯了硅谷商战的李彦宏十分清楚时间意味着什么,尽管手中仍有价值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没有兑现,但他却义无返顾地决定离开了。 

第二部分:创业百度营销高手本色初露

成功取信于风险投资人并拿到超出预想的投资,依靠市场感觉通过精打细算扛过互联网的寒冬,李彦宏初步展现出了一个商人的经营天分。

找投资就是营销自己

在一般人的眼中,风险投资商们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对技术本身不见得有多精通,但商业敏感却超出常人。尤其在硅谷,商业模式相似的创业计划满天飞,聪明的投资者只有更关注执行这个创业计划的人,浅白一点讲就是投资的关键是要投对人。

李彦宏自然非常清楚这一点,要想能够拿到风险投资,首先要将自己营销给这些投资人,要让投资人对自己产生充分的信任。如果投资者不信任自己,随便派个财务或别的什么高管去公司坐镇,形成外行干涉内行的局面,这无疑会影响做事的效率与热情。

1999年的10月到11月,本来不爱开车的李彦宏整天开车在旧金山沙山路(美国西部的风险投资集中地)走门串户,寻找合适的投资人。当李彦宏、徐勇把创办中文搜索引擎的想法抛出,引来了好几家风投要追着投钱。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网络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卖点。但在送上门的美元面前,李彦宏的前提就是要求投资者对搜索引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在中国大陆,因为投资方不能持续支持而死掉的项目并不少,其中有些项目回过头来看,的确有着不错的前景,关键是没坚持到最后。

千挑万选之后,李彦宏和徐勇最终和PeninsulaCapital(半岛基金)和IntegrityPartners两家投资商达成了协议。而据说协议的达成完全是因为李彦宏的一句话。

一位投资人问李彦宏,你多长时间能够把这个搜索引擎做出来?李彦宏想了想,说需要6个月。多给你钱,你能不能做得更快些?对一般人来说,只要能拿到投资,对于投资人的要求,往往想都不想就拍胸脯,何况是增加投资。但李彦宏却迅速地拒绝了对方的提议,表示自己必须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这对于风险投资商而言,无疑吃了一粒定心丸,使他们相信自己面前的这个中国年轻人,是值得信赖的,因为他不会说大话。事实上,李彦宏承诺6个月的工作量,4个月就做出来了。Robin从来不说大话,后来百度上市后,员工谈到老板李彦宏时,评价最多的也是他对承诺的极为认真。

同时,投资人在亲耳听到Infoseek的威廉·张证实李彦宏的技术水平的确能够排进世界前三时,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本来李彦宏想融资100万美元,而充满信心的风投们却又追加了20万美元的投资,执意给了120万。占百度25%的股份。随着后来百度的盈利与上市的骄人战绩,这一笔风险投资可以说是这两家投资机构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投资。

1999年圣诞节,怀揣着资金的李彦宏回到了北大开始创业,一切也许是巧合,8年前他起身去美国的时候,也正是圣诞节。 

商业判断驱走互联网寒冬

在互联网低谷时期的大背景下,百度从一开始就能够迅速地在国内搜索领域站住脚跟,与李彦宏的商业直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当百度还没有实现盈利的时候,已经将国内其他同类公司甩在了后面。

在李彦宏刚着手创办百度的时候,国内也有搜索客悠游等为数不多的专业搜索引擎公司。同时,一些门户网站,如搜狐等,也研发自己的搜索引擎业务。但这些搜索引擎公司往往只是着重于向客户销售搜索引擎软件以及系统,而门户网站则仅仅是把提供免费搜索引擎服务当作提高访问量的工具。

李彦宏看到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问题--销售整个软件或系统给客户往往会因为价格和后续服务产生问题,对于门户而言,一次性花大价钱购买一套搜索引擎经济上不划算,况且由于产品出售后维护往往也是问题,所以很多客户一度拒绝搜索引擎。于是百度采用了美国已有的Inktomi公司模式,按照客户网站的访问量进行收费的方法,如此一来无疑减小了客户们承担的经济压力,为此,百度曾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在你成功的背后的口号。

就这样与流量挂钩的付费模式很快受到各大门户网站的欢迎。同时,由于李彦宏在搜索上的顶级技术资源,也为公司的专业性提供了足够保证。百度推出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所有大的门户网站都成为了百度的客户。

李彦宏对商业危险的判断也帮助他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按常理,一般人当拿到风险投资后,一定会大把烧钱,例如租高级写字楼,配置先进的办公设备,但李彦宏却不同,我所见到的创业型公司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我当时判断美国的风险投资商在中国会吃大亏。凭借华尔街和硅谷的经验,李彦宏知道在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他一直谨慎地花着那120万美元--投资商曾要求他在半年内烧光120万美元,李彦宏却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预算;为省钱,办公地点就设在了自己的母校北大资源宾馆的两个大房间里……这也换来了员工对李彦宏的又一个绰号:抠门老板。

在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正因为此前的精打细算,百度不仅没有关门,反而在此时融到了第二笔资金1000万美元。

人们纷纷开始惊异于李彦宏当初做法的前瞻性,而李彦宏说自己只不过完全是凭借直觉,当初也并没有想像到纳斯达克股市会如此快的崩盘。其实,这更多是他不愿过多评价自己超前而稳健的商业意识。

事实上,这次逆市融资背后的关键点在于李彦宏对于正常商业状态下的未雨绸缪,李彦宏在第一笔投资还有一半时就着手了做了融资。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转型搜索门户借势新浪营销

客观而言,与其说百度的成功是由于推出搜索门户和竞价排名模式,倒不如说是由于市场运做的成功。

事实上,从2000年年底开始,百度卖得越好,李彦宏的压力就越大,尽管技术领先,让百度很快形成了市场垄断,但是依然没有解决如何盈利的问题。投资回报一直是负数。

整个2001年对于中国互联网界来说,是悲惨的一年。大批的网站纷纷倒闭,少量勉强维持的也几乎都在裁员,各大网站都陷入了生存危机之中。此时,对网站们来说,搜索服务完全成为了一个花瓶,只要有个搜索框挂在那里装门面就行了,实在不行就弄个网站搜索,只在自己的网站里捞点信息对付一下就成了,就两尺布,顾头就顾不上腚,当时有这样一句玩笑形容各大网站花钱的窘境。

 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二)

这样的形势让李彦宏知道,百度必须做点别的了。因为连门户网自己都吃不饱,等待门户网站赚大钱重金购买搜索引擎技术服务无疑是痴人说梦,再等就是等死。

在经历了与董事会的一番激烈争吵,一怒之下摔了手机的李彦宏顶住压力推出了两个对百度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推出自己的网站直接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竞价排名--按照企业或者其产品名称在搜索结果上出现的先后排序向企业收费,甚至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压根儿没有再征求其他高管的意见。

商业模式的剧变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从这层意义上看,投资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别无选择。李彦宏后来这样表示。

有时候,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有时并不是什么难事,而最难的问题却是如何让广大用户知道、认可这种模式,毕竟百度长期隐藏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光环背后。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很能比喻当时百度的状态,百度原先的业务模式可以看成是OEM业务,把技术产品卖给门户网站,让他们来对外零售,自己不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而自己做门户搞竞价排名后,则是变成了自有品牌的营销,百度必须有自己的营销渠道。

想成为公众知晓的公司,首先百度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迅速提高知名度的问题。由于许多门户网站都在找各种理由拖欠百度的服务费,于是李彦宏想到了最大欠债户新浪……

2002年3月,新浪网搜索引擎中的网页搜索服务被百度停止,此时点击新浪的搜索栏,网页上却显示的是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录www.baidu.com。

就因为这一句话,不仅让百度的访问量一夜之间狂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网民纷纷知道了百度这个曾经隐身于各大门户网站背后的搜索技术提供商,推出了方便实用的搜索门户和它的竞价排名。

尽管李彦宏至今都在坚决否认百度停止新浪服务是有意而为,但业界却始终认为这一次百度的新浪停机事件,堪称营销的经典案例。在此之前,百度每天的流量也就是三五万而已。

在一战成名后,百度品牌知名度被广为传播,同时,李彦宏迅速组织了市场人员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销售工作,至此百度开始进入赢利阶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724.html

更多阅读

李彦宏帅气 年轻帅气的百度总裁--李彦宏 个人介绍和创业史

【个人档案】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

李彦宏: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愿意分享心得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年会于2010年2月26日-3月1日召开,主题为:亚布力10年—企业家思想力。图为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  李彦宏:我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愿意说的和不愿意说的都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或者更敬

李彦宏:无政策保护反而使互联网公司高速发展

 李彦宏:元庆讲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我讲的是国际化,我们俩好象在相互给对方做官告,但其实这个事情我已经想了很长时间了,我上次参加亚布力的会议,站在这个讲台上是四年之前,也就是2006年,那个时候百度刚刚上市,那个时候,我的印象是企业家

李彦宏:创新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8月18日,全国各地的著名民营科技企业家聚集北京,庆祝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盛会。以下为百度网络有限公司的总裁李彦宏演讲。   李彦宏: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刚

李彦宏:中国已经非常接近真正的市场经济环境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特别圆桌会议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言实录:   李彦宏:这个

声明:《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二)》为网友习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