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金童杨旭:从实习生到全球副总裁(二)



 “国内的机会确实要比美国激动人心得多。”杨旭回忆,“终于能够做更能发挥才能的销售工作,而且过去10年在英特尔学到的东西,了解的企业文化统统能派上用场,当时我简直兴奋极了。我感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鼓舞。”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PC)的概念才开始在中国老百姓中普及,占据市场主要位置的国外品牌在中国销售欧美市场的存货,国内厂商还似蹒跚学步的孩子,由于实力不济,只敢跟着国外厂商的市场策略行事。1995年,当“奔腾”产品早已遍布欧美市场达两年之久时,486机型还继续充斥国内PC市场。

每当英特尔产品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刻,PC市场的格局都会发生重大改变,杨旭凭借常年在英特尔工作的经验深信这一点。而中国市场似乎能够最好地证实自己的想法。国内PC厂商渴望能够像家电厂商一样,续演漂亮翻身仗,成为中国市场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所以,他认为不合理的局面是到打破的时候了。

杨旭意识到国内厂商的想法不是没有可能。在那个特定时代,国外PC企业完全以总部为导向,所有的市场和销售策略都由总部制定,国外企业中国分公司毫不关心新产品的销售,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权限。

所以,机会只会在国内厂商手中。杨旭坚信“扇子可以从两面打开”,通过扶持国内企业,扩大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从整体环境分析,他认定中国政府一定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PC企业本身就会有新的发展契机。

杨旭铆足了劲,然而事情却无法一帆风顺。机遇总与挑战并存。

1995年的中国PC市场,DIY机型占50%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牌占40%有余,国内品牌不足10%。杨旭力主扶持国内厂商,通过推动“奔腾”替代“486”,进一步扩大英特尔在中国的版图。

 英特尔金童杨旭:从实习生到全球副总裁(二)

这样的策略在英特尔中国公司内部遭到空前的反对。4人组成的OEM销售团队,除杨旭外,2人坚决反对,持中立态度的人只说了一句,“我不知道,让我做我就做。”

是孤注一掷,还是重新制订决策,杨旭面临着选择。他承认,与后来英特尔经历的很多次风浪相比,刚到中国时的压力最大。

杨旭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10年英特尔的历练,让杨旭意识到,在英特尔,只要你有执着追求就会有机会。不要因为受到阻力就去改变,在压力面前保持必胜信心和乐观态度,是英特尔教会他的,所以,他必须尝试。

如今回想起来,正是这个大胆又不乏冒险的决定,促成了中国PC市场新纪元的到来,199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此后的5年,中国PC企业迎来了高速成长期,通过迈向“奔腾”机型,国内企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也让杨旭的名字进入英特尔高层的视野。

决定性的转机出现在1995年12月底,杨旭接到了老朋友杨元庆的电话,当时杨为联想集团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在白石桥的联想办公室里,杨元庆郑重地告诉杨旭,“486”的库存已经没有多少了,明年我准备上“奔腾”。

杨旭心头一阵雀跃,终于找到愿意领头的国内企业了,两个月来与国内厂商不断地沟通有了成效。机会不等人,仅用了一个季度时间的筹备,杨旭就专程飞往美国寻求总部支持,英特尔破例给联想一个“芯片+主板”相当有竞争力的价格。1996年4月,“万元奔腾”计划启动,这个计划让联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市场的执牛耳者,出色的市场成绩,让国内企业纷纷选择跟进,“奔腾”在中国市场的推进势如破竹。

无论是杨旭还是杨元庆都没有想到,这次携手成就了中国PC市场格局的重大改变。这对早在1994年2月一次聚会上结识的朋友,后来双双成为PC界的焦点人物,他们的私交为人津津乐道。直至今天,杨旭仍清楚记得与长他2个月的杨元庆相识的准确日期——1994年2月26日。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双赢”。1995年到2000年堪称中国PC企业的黄金发展期,联想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头羊,英特尔中国业务也获得了快速增长。2000年,由于突出的工作业绩,杨旭升任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全面负责中国的销售和市场工作。 

依靠沟通稳定军心

从底特律办公室新想法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实习生,到总愿意与同事沟通的中国区总经理,杨旭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喜欢与人交流的习惯。

“他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很有亲和力,他很愿意与员工沟通,想了解你的工作达到了哪些效果,为实现它你会采取怎样的策略,如果工作效果不够理想,及时与他沟通,阐明原因,他通常会给予很大的理解。”一位曾供职于英特尔的职业经理人这样评价前任老板。

这种乐于与人交流的个人特质日益成为杨旭突出的工作方式,然而,在刚成为英特尔一员的时候,这也让他吃过不少苦头。

那是刚到底特律的办公室工作不久,老板接到下属们的“投诉”,大家抱怨新来的实习生经常在工作的时候,不分场合、时间地提问,有的时候甚至不分内容地与人聊天,这让同事们哭笑不得。杨旭意识到是自己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他不断寻求方法改进,他仔细观察老同事们如何交流,虚心学习各种沟通技巧,当初那个困扰同事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不见了,杨旭不再在工程师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追着提问,也不再在快下班的时候逼着销售人员解答他成堆的疑惑。相反,一张贴在办公桌上的纸条、一封E-mail、一次午餐中的聊天,或是开诚布公的谈话。无论是谁,都开始喜欢与杨旭交流,他也成为了真正的沟通高手。

这有助于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公司的同事,上司、下属、合作伙伴都成为他的朋友。杨旭自小在父亲那里获得的教育,在英特尔这所大学校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在刚回国工作的那段时间,他正是凭借与合作伙伴间的良好互动,促进了中国业务的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8765.html

更多阅读

英特尔微博式生存:世界没有陌生人

酷营销英特尔微博式生存:世界没有陌生人 文/本刊记者闫芬 发自北京与往年一样,今年春运受到了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然而,在人人感慨“一票难求”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人已经完成了他们春运期间特殊的归乡之旅。当2012年1月20日最后

英特尔40年成长记:烈火燎燎炼真金

2008年1月12日,美国旧金山圣克拉拉,英特尔总部。   在一幢如同迷宫一般的大楼里,到处是小隔间、咖啡杯和出入证。突然,向导在一个普通的小隔间门口停下,神秘地问《IT时代周刊》记者:“知道这是谁的办公室吗?”  灰扑扑的隔板,中间摆放

杨旭:从实习生到INTEL全球副总裁

  “你们招人更看中过去经验,还是未来潜力?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在如潮的应聘队伍里,这个年轻人声音洪亮,充满自信。英特尔主考官缓慢地抬起头,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中国留学生,稚气未脱,神采奕奕。  这是1986年

段振华:从采购员到全球副总裁

从未做过销售的他,把冠捷做到中国销量第三;从采购一直打拼到全球副总裁。   自从冠捷在大陆建厂,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段振华,就把大陆的办公室当成了家,把80多岁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扔在了台湾,春节都很难回家一次。  28年前,段振华进入冠

马明哲:从司机到平安集团总裁(二)

系列专题:马明哲事件  初掌平安 1987年9月,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授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分别出资

声明:《英特尔金童杨旭:从实习生到全球副总裁(二)》为网友十夏九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