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良:骑“虎”而行



贾文良基本面

企业名称: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职务:董事长

员工人数:100多

爱好:爬山、游泳、健身

人生格言:没有做不到,更没有想不到

最欣赏的品质:忠诚不二,没有杂念

最大的优点:爱自己

自认为需要提高的地方:管理水平

贾文良跟“车”耗上了。还不是普通的车,而是一种水陆两用的特种车,他给取了个名字,叫“西贝虎”。

“我是头脑发热搞出了这么个车。”在一次论坛上,贾文良快言快语地说。“但最终我是胜利者。”他又有些自得地表白。

 2009年5月3日,劳动节假期的第三天,义乌西贝虎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文良没有给自己放假。

采访他的过程仿佛面见一位神秘大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绕过大厅两辆迷彩色的水陆两用特种车,穿过隐藏于其后的一扇玻璃门,走楼梯直到顶楼——电梯是有的,但是没有贾文良自己的磁卡,谁也到不了他所在的楼层。

电梯出来的墙上悬挂着几张他与某军事院校合作的证书,贾文良的办公室则在走廊的尽头。一进办公室迎面就见到一排十多个小屏幕,闪烁着整幢大楼每个角落的画面——这时候方知,自己这一路均被“监视”了。

这样的氛围显得颇为神秘,好在办公桌后一张贾文良与新婚妻子的巨幅照片冲淡了一些严肃——这也是《浙商》记者第一次在老板办公室里发现这么大幅的婚纱照,显然是在向外界“炫耀”着他的幸福。

人都是有两面的,在采访之前,记者脑海里突然闪过这么一句话。

“我是头脑发热搞出了这么个车”

贾文良,47岁,浙江义乌人。务过农,卖过耗子药,当过泥水匠、油漆工。第一次“发财”是19岁那年到安徽做泥水匠,三年下来给自己买了一块手表和一辆自行车。后来开了个油漆铺子,一边卖油漆一边揽活,成了“万元户”。

人生真正的第一桶金是1990年前后卖三合板,“那时候钱太好赚了,一年能赚几十万。”那个时代令贾文良至今都充满感慨。

1996年,贾文良的第一家工厂开工,投了1000多万元,生产各种各样的花色板,“就是对三合板进行二次加工,那时候我厂里的品种在全国都是最多的,到现在也是最大的。”

“我胆子大,想法超前,什么都敢想敢做。做实业我想得很简单,大不了苦一点累一点。以前我从来不叫苦叫累,总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嘛。”

 贾文良:骑“虎”而行

这样的男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义乌最早富起来的那拨人,最早开上小车,住上高档社区。不过,号称从不叫苦叫累的贾文良这两年终于觉着有些“疲惫”了。

因为他跟“车”耗上了。还不是普通的车,而是一种水陆两用的特种车,他给取了个名字,叫“西贝虎”。

“我是头脑发热搞出了这么个车。”在一次论坛上,贾文良快言快语地说。“但最终我是胜利者。”他又有些自得地表白。

2003年左右,贾文良动了造车的心思。在这之前,他原本打算移民到国外。“不过我始终觉得年纪轻轻就过着退休似的生活并不自在。看到国内发展形势那么好,心里又痒痒起来。”就这样,贾文良回国,开始打算人生又一次新的创业。

他拿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在杭州造一幢酒店式公寓,另一个就是后来令他伤透了脑筋但又给了他许多满足感的“西贝虎”。

“结果我地产项目上赚的钱,全扔进车里了。”贾文良说。当年的他,并没有意识到造车是件多么复杂的事情,只是一味地喜欢车,他称这是“男人的本性”。他觉着这件事可以做,可以慢慢做。他觉着人就是该有个目标,“19岁的时候我还在喝稀饭,那时候我就想奋斗到有个两万块钱就可以了,结果我成了现在的我。有什么样的结果是自己勤劳付出的,这样才有收获,才有成就感。”

“后来我才明白,这玩意是高科技……”

上了这个项目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国外买回来一辆,拆了,然后装回去。这样反复研究、琢磨,造出了第一辆“西贝虎”。

“自己装起来的,变速器什么的,都是自己照着样子做的,结果捣鼓出来的第一辆,开起来突突直响。后来我才明白,这玩意是高科技……”

贾文良有个车间,号称“里面有关于西贝虎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很简单的一间厂房,几个技术人员蹲在地上,对着一堆材料和图纸比比画画。贾文良凑过去跟大家打了个招呼,讲了一段激励的话,然后带着《浙商》记者走到车间一角。

这个角落里或挂或堆放着许多汽车配件,贾文良指着一堆车模子说:“喏,一个要几百万元,现在都成了破铜烂铁。”同样成了破铜烂铁的,还有十几个车架子,几十只轮胎,以及数不清楚的各种小零件。

“这就是民营企业想搞新产品,想创新的代价。”贾文良说。他还说,以后成功了,要弄个展览馆,把这些都展出来,让大家看看。

6年间,贾文良的西贝虎已经换了12代,前前后后卖出去了几十辆。“订单倒是很多,去年出口审批也下来了,国外订单也来了不少。但国外我现在还不想卖,还没到时候。”贾文良说。他认为西贝虎“出国”了,那就带着一种民族品牌的色彩了,“那一定得做到非常好,我自己非常满意的时候,起码要像奔驰、宝马那个级别,我才能放心卖到外面去。”

第一、二辆西贝虎卖给了南极考察队。“其实那时候我还不想卖——还没有造好。但南极考察队听说了我们在搞这个车,一定要买两台带到南极去,我只好硬着头皮弄出来了。但我跟他们说好,这车用起来有任何问题,我们包,而且只要我们换代了,就给他们免费换。”贾文良说,“做生意这么多年,讲求的就是个信誉。”

这是西贝虎现在还不“出国”的重要原因。“这车还不完善,但不卖不使用我们也很难发现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国内卖了一些,出了问题我们随时可以派人去。时刻跟踪着,心里比较有底。”

由于“西贝虎”都是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使用,有时候贾文良还会去实地“考察”。不久前,刚有一辆“西贝虎”被发往滇西南中缅边境,一家企业在澜沧江开发水电站项目,购买西贝虎用作前期勘探。

“为了了解地况,我自己去走了一趟,那地方没有路,走下来感觉就跟一路长征似的。”贾文良回忆。饿着肚子沿着江边走了两天,在丛林中穿梭,由于气候潮湿,蚊虫都硕大无比。“惊险,还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滚下去了。”回想起来,贾文良还心有余悸,“但我得去,我要感受一下,看看我这个车在这种地方到底能不能用,我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

去年汶川大地震,贾文良捐了两辆车到灾区。“当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说起这件事贾文良有些自豪,“不少救援车掉到水里沟里熄火了,全靠这个车给拉上来。一些道路变形扭曲了,别的车过不去,这车没问题。”

“后来我收到很多邮件,包括一些国外的华人,还有我在清华大学读EMBA时的同学,都很激动,说我太伟大了。”

“没有钱胆就不壮,做事就望而却步”

但造车太不容易了。“我现在这个产品一直在研发过程中,一直没有产生效益,这么多年都是挺过来的。”贾文良说自己终于发现造车“不是个人所为的东西”。

他很佩服的一个人是吉利汽车的老总李书福,觉得他“很伟大”。他甚至还很为李书福前段时间遭记者盘问资金问题打抱不平,“李书福做得这么好,没有他,现在汽车能这么便宜吗?说到资金,他能筹得起来,你管他怎么来的呢?关键是要信任他。汽车这个产业链太大,而且更新换代很快。其实他个人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他的内心一定很累。”在西贝虎身上,贾文良前前后后投入了1个多亿。在汽车行业,这点钱太少了,还不够一些大厂塞牙缝的——但这却是贾文良几乎全部的家当,甚至包括去年结婚收到的红包,“一分不拉,全进去了”。

提起资金的问题,贾文良一脸“很受伤”的表情。缺少政府关怀,没有资金支持,贾文良觉得自己的企业就像是后爹后妈养的。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进步,就像小孩子一样,看着一天天长大,很有成就感。最早的时候这车就一个发动机加上个架子,连座位都没有。你看我现在的车已经很漂亮了,都第12代了……”他的语气半带着委屈,半带着炫耀。

他提起今年刚去了趟重庆长安汽车公司,“他们让德国那边帮忙设计了一个长安奔奔车型,就是让人帮着设计一下,扔进去1个亿。我哪有那么多钱?所以我这个车一直拖到现在。没有钱胆就不壮,做事就望而却步。”

正是因为没钱,贾文良一开始选择自己开发所有的零件,最终发现这是条死路。“高端的、高科技的东西,还是得专业的人去做。这个事我去年才摸透,要是我有钱,我当初就让人家专业搞这个的去做了。”贾文良说。

他指的“高科技的东西”主要是变速器。在尝试了多年之后,贾文良终于发现自己动手去造变速器简直就像一个大笑话。今年,他把这个关键部件委托给了一家德国合资的汽配厂开发生产。

“我原来设想是今年能做一万台出来,现在看看实现不了了,被变速器拖下来了。不过,等变速器的问题解决了,今年生产个一两千台是没有问题的。有了这个基础,明年就有好几万台可以生产了。”贾文良主动给自己的年度目标减少了一个零。

好在他还有一帮子跟他一样做梦都在造车的人。晚饭桌上,一圈年轻的面孔。加了一天班,这就算是过节了,“是所有人的‘劳动’节,包括我。”贾文良强调。

小伙子们轮番给贾文良敬酒,真心实意地,贾文良来者不拒。喝着喝着,他又教训起人来,说做人该怎么样,做事该怎么样。

他心里是有苦衷的。大家都明白,都理解,也都宽容。大家都相信他的梦想,所以劳动合同跟他一签就是10年。

放下碗筷,大家突然整齐划一地拍起手来,拍三下,齐声喊:“西贝虎,冲冲冲!”

“这就是我的人,值得信赖。”贾文良说。

回工厂的路上,他执意自己开车,车开得略有些霸道。我想起他说自己10多年前就去学开飞机了,但到如今还是没有一片天空能让人“自由地飞翔”。

我又想起他说他到了40岁的时候才终于觉得自己成熟了。这种“成熟”或许更多地带着某种“悲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428.html

更多阅读

外交部洪磊用“相向而行”似引歧义 外交部洪磊

看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四套)整点中国新闻(直播)节目,其中一个新闻片段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针对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发言,主持人的主持词中和洪磊的发言中及屏幕下面字幕的表述均为“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洪磊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小虫子 发表于2007年12月16日 17:35 阅读(12)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昨晚就关了手机,终于可以在周末偷得一日清闲,去图书馆轻轻松松的瞎转悠了。却

君子: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君子: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素位而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

声明:《贾文良:骑“虎”而行》为网友别辜负相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