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型管理 告别“粗放管理”



浙商戒律之四

近年来,凡是倒闭破产的企业,无不是管理粗放落后、漏洞百出的企业。

2005年我们报道《超同大败局》(《浙商》杂志2005年4月刊),至今印象很深的是:公司老总用了一大帮亲戚,可这批亲戚不断挖公司“墙脚”,甚至往出厂的产品中使假掺杂,以捞取好处。

再来看看正在重组中的纵横集团,这家浙江绍兴纺织企业中的“领头雁”,管理同样十分混乱:偌大的企业,废料都没有管理。有人估计,光这一块,企业每年的损失就达几千万元。

而已经重组完成的另一家绍兴大型企业,原总经理身兼着某村的支部书记。有人说:这位总经理管一个村、一家小企业也许不成问题,但让他管理一家资产上百亿的企业,怎么管得好呢?难怪在经济危机面前要“原形毕露”了。

还有些企业,前几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上、扩张上,对企业内部管理没有时间也不愿多花功夫。目前这些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由于前几年钱太好赚了,很多企业家忘记了以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浙商精神,导致心态和价值观的扭曲,投机大行其道,实干、实业不再受推崇。但我依然相信劳动创造财富。”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如是说。

“通过这次危机,企业家应该认识到抓管理、练内功的重要性了!”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说(见本期《浙商对话省长》)。

财富是“管”出来的!这是多么精辟、生动的总结。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接到举报,说公司有人在偷出厂化纤原料。他想:公司管理如此严格,产品出厂门要过几道关,不可能有人能偷原料出来。但他不放心,还是亲自查了一番,最后发现原来是采购方有人在偷原料——汽车开出厂门后,到一僻静处私自放下一大包料偷偷卖掉。当然,他最后告诉了对方老总,对方也忍痛把这名采购员——还是老总亲戚开除了。

由此可见,管理是具体、繁琐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抓管理,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要静得下心来。苦练内功之一个“苦”字,充分说出了管理的不容易。

诚然,管理是门大学问。本期我们还推荐了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有关管理的一封信,相信大家读后会很有启发。是的,管理企业过去重在“管”的话,今后要重在“理”。董事长、总经理主要是“理”。

在制作今年2月期杂志《管理致胜之“西子模式”》时,西子联合的首席经济学家刘吉瑞说过:浙江许多机械设备类中小企业,如果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如借鉴日本丰田的精益管理法,美国的财务管理法等),毛利率起码可以提升10%以上。要知道,现在许多企业利润只有百分之几甚至亏本,这10%可以救活多少企业?

所以西子联合董事长王水福认为,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与其倡导科技创新,不如说管理创新更容易做到,也更能帮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

 粗放型管理 告别“粗放管理”

提升管理,实乃中国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功课!

开春以来,许多企业在招工,原材料也在上涨。经济危机见底了吗?前期我们太悲观了?有一种说法:经过了前段时间的恐惧,国外买家又开始下订单了,因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还是需要的嘛,而浙江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日用必需品为主。所以浙江有理由率先走出这场危机。当然,经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见本期《中国经济回暖了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599.html

更多阅读

揭秘:地产酒区域市场如何单品称王?

伴随着中央十八大会议出台的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白酒塑化剂事件、消费疲软、渠道库存积压、经济环境低迷等多因素的影响,使白酒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很多白酒企业开始调整之路,如从广泛招商型向市场运作型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

设备精细化管理 论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当前国内的设备管理状态正在从以前的粗放型管理逐渐演变为精细化的管理,虽然不同各个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模式有所不同,也不能强硬的要求企业必须套用某一种设备管理方法,但是企业是可以用精细化管理的

浅析财务档案管理工作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浅析

一、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我国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一般为国有独资,国企粗放型管理的通病在这些公司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无法通过银行的电子

山东兴民钢圈王嘉民:9亿财富

之前,王嘉民与十几个农民汉子合办着一家铸造厂。多年的摸爬滚打后,王嘉民感到低附加值产品和粗放型管理难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多次外出考察后,王嘉民嗅到了农用运输车市场蕴含的商机,但那时的他们没有整车制造

声明:《粗放型管理 告别“粗放管理”》为网友我曾畏惧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