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危机应对的手段有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



 (一)

  春天总是在冲破凛冽的西风中到来,历史总是踏着泥泞和坎坷而履新。

  都说梅花透露春消息,这个数字,便是春讯:2009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破万元关口;12月,浙江进出口同比双双大涨,全年出口在全国占比不降反升,攀至11.15%。

  然而,仅仅一年前,浙江经济还面临“大考”。其时,国际金融危机自华尔街决堤而出,全球遭袭,冬厉穹冥。

  砥砺奋进中,一年过去了,中国交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艳答卷。

  而浙江,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戮力同心,共克时艰。一年的汗水,正抹开遮眼的尘埃……

  一个在力推转型升级中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浙江样本”浴火新生,正在迎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二)

  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第一回。2009年,勇立潮头的浙江,在大洋彼岸凌厉寒流的侵袭中,浸透了苍凉。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外需急挫。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增幅仅为3.4%。这是浙江改革开放30年来季度增幅的最低纪录。工业指标下降,企业效益恶化,财政收入减少,出口大幅下挫,一些行业龙头停产……一时间,浙江经济高处不胜寒。

  非同一般的萧瑟,源自浙江经济的独有特质:外向度和民营经济占比均高达七成,易受国际因素影响;产业结构以终端消费为主,众多企业处于产业链底端,核心竞争能力偏弱;人均GDP超越6000美元,继续增长难度加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支出增长有限。

  外有国际金融危机,内有长期积累弊端。一个30年未有之困局,横亘在前……

  怎么办?

  双重任务,清晰地展现出浙江决策层的思路——

  其一,必须保持经济一定速度的增长。东海之滨、开放前沿的浙江,分布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不维持一定的增速,就难以确保较为充分的就业。保增长,就是保民生。

  其二,必须推动转型升级。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突显。不及时解决这些矛盾,将来的代价只怕更大。解决这些矛盾,就要转型升级。

  历史再度将浙江推到求变创新,以变革抢占先机的重大关口——

  以往的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这两个过程合二为一,在转型升级中应对危机,保持增长,提升浙江核心竞争力,那么,浙江不仅能从根本上战胜危机,更有可能赢得危机后新一轮发展的先发优势!

  这正是省委、省政府破解新世纪以来最大困局的一把钥匙……

  (三)

  顺此思路,一个个深得科学发展精髓的厚重步伐,沉稳迈出,步步为营,目标坚定指向迎战危机,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先机……

  针对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全力开拓新兴市场,深度挖掘国内市场。

  “海外义博会”,“温州名购”,新平台全新亮相;广交会,华交会,政府助浙企奋力抢滩,连续3届广交会展位最多、规模最大;阿联酋、希腊、尼日利亚……全球多个角落,留下浙商探寻新市场的脚步。然而,此“市场”已非彼“市场”,新的市场探寻之路,更多地赋予了品牌的提升,价值的凝练,营销的创新。

  针对产业结构低端徘徊,精心构筑发展平台,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一个个省部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下了;海航引来了,广东核电集团引来了,28家央企与浙江展开密切合作;借外力,意在提升自我,新兴产业布局、服务业发展规划、“海上浙江”等11+1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反复酝酿,密集出台。大平台可望就此撑起,大发展更是令人期待。

  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竭力开发智力源泉,借力合力共织智囊。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开始在浙江试点,这是全国第一家;青山湖科技城奠基开建,它被誉为“浙江硅谷”;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直接客户一举突破2000家,企业科研投入明显加大;近千家企业实施主辅分离,企业研发能力酝酿裂变。一粒粒科技“种子”,在这个经济寒冬里播撒,浙江可望收获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针对经济增长内需偏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发展成果共享。

  百万户农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在拉动投资的同时,“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句话落到了实处;社保,医改,稳步推进,全省近600万老年居民将享受基础养老金,这在全国都属创举。政府把该办的事办好,百姓花钱的后顾之忧少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动机就能长久轰鸣。

  一年过去了,浙江交出迎战危机、转型升级的初步答卷,颇为惊喜——

  在调整结构中保增长,增长更有效率。

  利润是反映效率的重要指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一季度下降20%,然而累计至11月已增长27%,利润总额达1742.5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与全国工业利润下降形成鲜明反差;前10个月全省新增3312家具有高成长性和高效益的规模企业,利润增幅达778.6%。

  在转型升级中谋发展,发展更有保障。

  从第二季度开始,浙江经济开始整体趋稳反弹,在第一季度GDP增长3.4%的基础上,第二、第三季度分别超过8%、10%,回升幅度居东南沿海省市首位;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7.7%,增长率与全国的发展水平基本持平;进出口从11月份开始飘红,全年进出口总值降幅小于全国2.8个百分点。

  (四)

  2009年,浙江的经济发展成果,含金量大,来之不易。2009年,浙江更踏上新的发展“鼓点”。

  有专家概括2009年浙江经济的特点是“下滑早、跌得猛、回升快、增长实”。还有学者评价,以外向型经济和低端出口加工产业著称的浙江,果敢反思存在的问题,这在整个国家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

  回顾2009年,一个通过转型升级应对危机、抢占先机的“浙江样本”渐渐呈现——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高度重视科技因素和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说:“我深知,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历史经验更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新的科技革命,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化危为机,科技是关键。这正是省委、省政府在过去一年,以空前力度强化浙江科技实力的原因。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高度重视挖掘内需,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浙江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列各省区第一。过了这个门槛,又是一片天地。居民消费结构面临升级,现代服务业孕育重大机遇。转型升级的浙江,努力搭建三产大“舞台”。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来自于服务业,三产增加值增长12.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6%。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坚决摈弃高污染、资源推动型增长,转而依靠创新驱动。哥本哈根会议迎来低碳时代,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浙江坚决与之切割:我们要“干干净净”增长,不以资源为代价;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不松,环境保护的硬杠杆不软。全省环保系统否决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项目达700余个,涉及投资额35亿元左右。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高科技产业却在浙江如火如荼……当低碳时代全面来临,浙江可望继续领航。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将更多关切的目光投向惠民。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这是新时期浙江乃至全国都必须遵循的发展理念。在保增长的压力下,浙江丝毫不吝啬,将巨资投入社保、医改领域,加大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第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第25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风雨晦涩的经济寒冬,浙江执政者坚定走转型升级之路,临危不惧,高瞻远瞩,执政为民,写就了应对危机“浙江样本”的壮丽诗篇,播撒着明天的希望。

  (五)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矢志转型升级,化危为机,抢抓先机。这在一贯以勤劳、聪慧见长的浙江人民中产生巨大引导力。这种引导力,再次激发了浙江企业家、浙江人民克服困难的草根韧劲和创新精神,并在全社会形成关于企业模式的大反思、大讨论,奏响了浙江全社会转型升级、抢抓先机的最强音。

  看一看浙江的企业历经危机一役,如何反思和反击——

  这一年,世界缝纫机之王邱继宝,跌倒了再爬起,背负亿元债,再走创业路,这一回他瞄准了“循环经济”。有媒体评论,他大概是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最早感受冲击、最先体验阵痛的人,或许也是最早找到出路的。

  这一年,PTA产能居世界前列的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停产重组后,向节能降耗和科学管理要效益,当年实现产值130亿元。从负债100亿元,到去年底拥有近7亿元的现金流,它只用了一年时间扭亏为盈。

  这一年,鲁冠球面对汽车零部件出口一度下降50%的困境,毅然宣布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福利,与员工共克时艰,到年末,超额完成任务,利税增长61%;鲁冠球再放豪言:将“奋斗十年添个零”进行下去,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

  这一年,“浙商大会”、“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中国民企高峰论坛”,一个又一个,主题直指转型升级。大反思中,从政府到民间,凝聚着突破瓶颈逆势飞跃的豪情。长期“潜伏”产业链最低端的企业,开始认真反思“低小散”;更多企业在营销服务上创新手段,对传统产权结构进行改革,试水海外并购,尝试境外设厂……

  这一年,数百万工人与浙江企业一道,共渡难关,不离不弃。竺士杰“十年磨一剑”,其“竺士杰操作法”名扬天下。“中国工人”,因其对中国经济的伟大奉献,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其中,少不了浙江工人的身影。

  这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执政者、企业家与人民倾力合奏。它激昂,深邃,涤荡着钱江两岸的每一个角落,冲击着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套路,启发着新的梦想。

  草盛盖天地,根藏千钧力。浙江5000万儿女的创新实践,将源源不断为浙江的新梦想输送动力。

  (六)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浙江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现在仅仅是个开始。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只有转型升级,浙江才能彻底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对浙江乃至中国的未来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华山天险,唯此一径。

  从另一个角度看,谁先迈过这道坎,谁也将坐拥新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强调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广东考察工作时,反复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

  浙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完全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最根本的要点是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这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必须完成的考卷,也是浙江企业、浙江人民需要面对的课题。

  今后的浙江,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走出新路子,才能在改革开放的航程里,继续引领潮头。

  (七)

  春风送暖,春色渐显,又是一年气象新。

  看今日钱江两岸,注入了科学发展元素的“浙江样本”,正剔除旧有模式的缺憾。一个更加健康、轻盈的浙江,蓄势待发。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等待我们去开掘。

  2010年1月,新年伊始,浙江省代表团辗转港澳两地,为“浙江周”活动摇旗呐喊,为浙江走向国际,寻求更加开阔的平台。

 舆情危机应对的手段有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已经起步……

  浙江,请收好行囊,捋清思绪,攒足气力。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我们期待你昂首阔步的身影!

  回报我们的,必定是一次更加绚丽的蜕变,必定是一次更有分量的飞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99717.html

更多阅读

李玉娟:网络舆情危机的深层透视——基于社会心态的分析视角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网络舆情危机频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社会心态具有内在关联性。目前社会不良社会心态主要有:非理性心态、群体性怨恨心态、焦虑心态和质疑心态等,这些不良心态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并对舆情危机产生严重

丑陋的浙江人 丑陋的贵州人

丑陋的浙江人既然写“丑陋地理志”,就不能不写到浙江人。浙江素来以富庶著称,中国近代史上有“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广东人革命”之说,浙江的温州人更是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其风雅如斯。浙江人尤多文化名流,从骆宾王、孟郊、罗

网络舆情 聚焦洋奶粉测评背后的舆情危机与民间检测

张志伟    乳品安全一直国民高度关注的话题,每个细小的产品质量事件都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给整个行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不断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负重。近期优恪网发布的检测报告,激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对第三方检测机

出租车运营证 电动出租车运营的深圳样本

     电动出租车运营的深圳样本:充电耗时和零燃油附加费影响司机收入 电池衰减致行驶里程缩短  今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项目开展的第五年。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宣布,规定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

声明:《舆情危机应对的手段有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为网友耍酷是爷的资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