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伟:为中国黄酒吆喝



绍兴是一座飘逸着酒香的酒城,绍兴人喜欢黄酒,以善饮黄酒出名。

“绍兴飞出的麻雀也能喝二两酒!”每逢有人以这一俚语极言绍兴人的善饮时,最高兴的莫过于浙江省绍兴市古越龙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傅建伟。

然而作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中国最大的黄酒企业统帅,傅建伟却不善饮酒,他的酒量甚至还不及“绍兴麻雀”的水平。

据悉,傅建伟执掌古越龙山后,亦曾试图超越“绍兴麻雀”水平,作过多次破坏性、试探性尝试,结果是一喝就难受,就咳嗽,就嗓子里有异物感,就喉鼻出血,屡试屡败,只好望“麻雀”而兴叹。

然而正是这位酒量连“麻雀”也不如的绍兴人,却使绍兴黄酒业风生水起,摆脱低迷,跨江南,越长江,过黄河,使酒香漫向全国,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依然逆势上扬,势头强健。

 

 黄酒的绚丽多姿

傅建伟1960年出生于绍兴,1977年考入同济大学工程机械系,毕业后就业于绍兴一纺织企业,26岁起即在一家纺织厂做厂长。1998年,一纸任命使他成为绍兴最大的黄酒企业的领军人物。

其时全国黄酒业在白酒、啤酒、葡萄酒的挤压下惨淡经营,全线低迷,销售持续下滑,前景堪忧。

然而一头误撞入酒世界,傅建伟被博大的酒文化惊呆了,一如他瑰丽的文字所述:“我发现这世界是那么绚丽多姿,那么神秘可探,那么魅力四射:她既古老而又时尚,经历千年而不衰;她既俚俗又高雅,能居庙堂之高,又入百姓之门;她既刺激而又养身,不但调节身心,更可以激荡思维;数不尽的酒典佳话、名人趣闻、美丽传说,由她而生……”

绍兴是个空气里都弥漫着酒香、书香的古城。文人因酒而文采陡增,酒得文人则韵味悠长,中国文人与酒结缘,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个个欢喜这杯中之物,酒饮微醺,睿智灼见便会化做诗文、书画喷涌而出,绍兴的黄酒成就了许多文人和许多杰作,陆游的诗、王羲之的书法、徐渭的画都有黄酒的功劳。

傅建伟发现,啤酒、葡萄酒、黄酒三大古酒,独黄酒源自中国。黄酒的黄是黄河的“黄”,是炎黄子孙的“黄”!黄酒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可有些中国人却崇洋媚外,钟情国外的葡萄酒,中国黄酒却备受冷落。

黄酒业必须振兴,振兴就得创新!傅建伟与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完成 《黄酒的功能性组分的检测与研究》、《黄酒的保健功能研究》等课题,发现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降血压和降胆固醇活性肽及酚类和功能性低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揭开了黄酒的养生保健机理;引进冷冻、膜过滤等现代新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黄酒界的黄酒沉淀问题。

 

 一声吆喝6000万

“酒香还须勤吆喝!我要为中国黄酒吆喝,为绍兴黄酒吆喝,为古越龙山吆喝!”傅建伟说。

如何吆喝?

2005年,傅建伟一声吆喝,竟花了6000万元——他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此举震惊中国黄酒业界。

作为企业家,他用广告吆喝,连续5年在央视投放广告,2007年广告费增加到8000万元,推动了黄酒业向全国扩展,极大地提升了古越龙山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名酒出名邦,酒以城而名闻遐迩,城因酒而声望倍增,名邦多才子。傅建伟血脉里奔涌着绍兴的文化因子。他虽工科出身,却善诗文,工辞赋,尤喜填词,文友称其词音调豪壮,颇具东坡风骨,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歌方能表达。

作为文人,傅建伟用手中的笔为黄酒吆喝,他在《中国酒》杂志上开出专栏,不喝酒的他,却写出一篇篇浸润着酒香的文字。绍兴人称喝酒为“咪”酒。一日,他在街头见一老人边吃花生米边饮黄酒,其悠闲畅快怡情微薰的神态使他灵感忽至,顿时领悟了“咪”的神韵,于是《浅谈绍兴人的“咪”字》一文诞生了。

在机场,在车站,在会场,他常会灵感勃发,随手抓张纸——酒店的便笺、杂志的空白处、报纸的边角,迅速将空灵的思绪抓住,然后让思想再在脑海中发酵,待时敷衍成文。

 傅建伟:为中国黄酒吆喝

就这样,不善饮酒的傅建伟不停地为黄酒吆喝,开专栏,写博客,出书,他的吆喝声中弥漫着酒香。

吆喝声中,绍兴黄酒已跨长江,越黄河,进驻北方,蔓向全国。

 

 首创原酒交易

中国黄酒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8年,傅建伟从收藏热中获得启示,他首创原酒交易,使黄酒作为藏品进入收藏界,黄酒因此成为收藏新宠;他还着手建成中国黄酒博物馆,举办开酿节、利用酒道表演等加强黄酒文化传播;他还与法国“卡慕酒庄”合作,不花一分钱进入对方在全球的3000多家免税专卖店,把黄酒打入法国、西班牙等42个国家和地区;与曾成功推出金六福酒的华泽集团合作,推出古越龙山30、40、50年高端黄酒。

傅建伟执掌古越龙山的1998年销售额为5亿元,2008年已高达22亿元,企业总资产已逾40亿元。金融危机中,今年1—6月,“古越龙山”销售同比增长10.8%,主业黄酒出口创汇同比增长16.75%。

不嗜酒,却爱谈酒,不善饮却善将黄酒的源流、品质、趣闻轶事、社会和科学价值,以及蕴藏其中的东方哲学根基说得清晰透彻。和他聊天,像是上酒文化专业课。

傅建伟说,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酒种,堪称国粹。酒性柔和温润,醇香绵厚,饮时忌狂饮滥喝,要温饮慢呷,这些都与中庸调和的儒家思想恰相吻合。黄酒和儒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绍兴黄酒生性温和,风格雅致。白酒辛辣,啤酒味苦,葡萄酒偏涩,而黄酒温和圆润,刚柔相济,恰如国人中庸之秉性。黄酒承载着人们释放精神、惠泽健康、表达情感、激发智慧的作用,这与儒家崇尚仁义、主张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息息相通。黄酒温和的风格、健康的理念与小康时代、和谐社会吻合。低耗粮、低酒度、高营养的黄酒,符合国际酒类消费趋势。他预言,今后惟一能与“洋酒”抗衡的将是黄酒。

 

 传承酒文化

绍兴酒是“水的形态,火的性格”。傅建伟性柔似水,从不疾言厉色,脸上总充盈着酒样温和醇厚的笑。

然而柔情似水的他,有时却刚烈如火。

一次,与古越龙山集团结对的西部地区某领导到达绍兴,这位地方官员张口就要古越龙山给他们扶贫款3000万元。傅认为,予鱼不若予渔,提出帮助该地区建一酒厂。但这位官员对建酒厂毫无兴趣,会谈至下午4点就不想谈了,问:“5点钟能否吃饭?”秘书还打听何处可桑拿。傅的酒性发作了:“败家子!尽糟蹋钱,我一分钱不给!”不管绍兴领导如何劝说,他拂手而去。

傅建伟执掌古越龙山后,一篇篇发文章,一部部出书。已出版《永远的古越龙山》、《朝花夕拾》、《沉醉绍兴酒》、《琥珀色的诱惑》、《岁月留痕》等近10部书,内容大都与酒有关。新著《沉醉酒乡》将出中、英、日文三种版本,今年10月此书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参加法兰克福书会。他也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2007年度十大风云浙商,浙江省改革30年“30位杰出浙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而今,傅建伟继续逢人便吆喝黄酒,继续不喝酒却大谈酒文化。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处酒肆之畔而不沾酒,有人称傅建伟为酒仙——不善饮的酒仙!

 

 个人名片

傅建伟

年龄:49

籍贯:绍兴

职务: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

浙江省绍兴市古越龙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107.html

更多阅读

王俊峰:为中国法律人赢得全球尊敬

“30”也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门槛。因为真正的历史是在不知不觉中把“饭”蒸熟的。然而,30年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总结回顾的时机。改革开放30年的峰回路转,承载了太多希望与唏嘘。人们曾因选择太多而紧张莫名,但他们依旧被希望的光

2013年省优质课嘉兴实验小学吴建伟:《机械摆钟》实录

吴建伟:《机械摆钟》实录时间:2013年4月17日地点: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活动:浙江省2013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执教:嘉兴市实验小学 吴建伟【课前谈话】“我们又见面了,记得我叫什么吗?”组号安排、组合 人员分工。试话筒,让学生说

刘建伟:尘肺病人维权,堪比登天

刘建伟:尘肺病人维权,堪比登天【一杯茶的心声关注工人行动】  1、我从很早就意识到了尘肺病的严重性  《江湖》:刘建伟先生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成为帮助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的志愿者的?  刘建伟: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为中国粒子物理积累信誉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9日走出人民大会堂。作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负责人,他代表270余人的庞大团队领取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记者询问获得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倍受关注奖项的心得,王贻芳说:“奖项是建

因赛广告王建朝:陪伴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中国梦,是2013年年度关键词,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追求。  作为一个中国的广告人,你是否也有一个广告业的“中国梦”?梦想着有朝一日与中国的民族品牌一起走向世界?梦想着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世界上赢得荣耀与尊敬?梦想着在

声明:《傅建伟:为中国黄酒吆喝》为网友孤獨臆想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