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工商名录 从企业家集群到商帮



  一、温州企业家的集群现象

  温州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典型案例,无论是柳市的低压电器还是鹿城的鞋业与打火机等行业,其产业集群的现象十分明显。对于如何形成这样的产业集群,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企业家集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978-1988年的十年期间,温州的私有企业从无发展到350家,而个体户从1980年的1984家发展到1988年的146622家,增加了73倍,营业额达到了19亿多。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体户中,商业行业的个体户比工业的份额更大。从商业的营业额来看,占据了将近80%左右。

  另外一个事实是工业企业的数量。在温州的1978年,工业企业个数已经有4085个,而到了1988年则达到了65405个,增加了15倍;而1988年的苏州工业企业个数只有31046个,只有温州的一半。1988年温州就有超出6.5万的企业负责人,如果我们大致认为一个企业有三个股东或合伙人那么就有将近20万的现在和潜在企业家,加上个体户的14万,以及经营商业企业人数,将近50万直接参与有决策权和有风险的工业、商业企业的工作。用全民皆商形容当时的温州,可能会有点过头,但也反映其存在的实际情况。

  二、历史上的商帮

  一个地方出现大量的具有密切关系企业家的现象,就是企业家集群,而当集群的企业家通过血缘、业源或地缘等关系组成了新的更大的商人群体,便形成了商帮。中国历史上有晋商、徽商等十大商帮,它们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的背景。

 企业家工商名录 从企业家集群到商帮

  如陈文龙认为,目前中国存在着可以以地域识别的45个地域性商人圈,其中五个最为有名,分别是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和珠三角商帮,而温州商人则被某些企业界人士特别从浙江商人中单独列出,且排位靠前。这些商帮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山东商帮主要看青岛国有企业,以规模和品牌的影响力著名;苏南商帮依靠的是从乡镇企业的改制,企业家大多具有干部和国有企业的背景;浙商人数众多,地域不同,企业家集群特征不尽相同。浙东北地区更靠近苏南商帮,宁波偏向于海外华商,温州商帮主要以内生为主,几乎完全依靠市场;福建商帮则以打拼取实利为主;珠三角商帮具有港澳背景,更类似于海外华商。

  三、温州商帮的形成

  温州商帮最具区域特色。温州有200万左右温州商人(温州市区户籍人口780万)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近50万温州人则在全世界各地经商。本地商人(企业家)、温州以外的全国各地商人,以及海外的温州商人,构成了温州商帮的三支主要力量。而三支商人队伍的形成是由点及面,进而到网络。

  最早的企业家,可能是一些在外的从事低端手工业的温州人,他们由于没有办法在温州固有的体制下生活,特别是农民,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支撑庞大的人口群,所以只好迁离温州。事实上能够决定迁离温州的农民,其所具有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其实就要比其他安于温州现状的人高出一些,已经决定了他们预期可以有更高的收益。而且一旦离开了温州,就会形成了一个新的节点,同时保持了与温州的联系。这些外出的人群,早日会回到温州,因为这里有熟悉的人群、闲暇的资金和足够的劳动力等。一旦一个新的产业启动以后,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人力资本便不断的生长蔓延,最后造成了企业家集群,大量相关的企业家集中聚集在相近的行业,产业集群开始形成。

  由于在本地竞争的激烈,企业的盈利水平越来越低,所以部分企业家就转而到异地从事贸易,到其他城市去开店经商。这些出去的企业家,开始逐步遍及全国各地,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从高收益城市到低收益城市。又生成商帮(企业家)网络上新的节点。

  这些出去的商人,所获得的受益,反过来又对在温州农民、工人甚至干部产生冲击,继而又带动生成了具有血缘、亲缘和乡缘等关系更多的企业家。当一个地方的温州企业家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所从事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时候,企业家们又开始分化。一部分的企业家开始新的迁徙,到具有更高收益的城市,另外一部分的企业家开始转型到相关行业,直至到市场建设、房地产开发,甚至国际贸易、娱乐餐饮、资本经营等。

  当一个城市的温州商人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他们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加上温州商人天生具有的公关能力,使得他们可以享受各类政治待遇。同时也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他们往往会成立温州商会以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一旦有了温州商会以后,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温州商人之间开始有了密切的联系。网络上的节点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就得到了放大。

  而对于本地的温州企业家而言,一方面本地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家外出,但同时那些外出的温州籍企业家,却给本地的企业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加上本地产业集群的完善,成本的降低,交易的方便等等,也使得温州本地的企业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网络中心的节点,就自然成为38个国家级生产基地,80个驰名商标,50个中国名牌等的集聚地,也保持着与外面节点的强联系。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与国外的联系逐渐增多,同时也由于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国家对外的开放,使得到国外经商更加便利,早期的利润率也远高于温州和国内其他城市。所以,就开始出现海外的温州企业家(商人)的集群。

  温州商帮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不断生成的过程。企业家群体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化就需要企业家群体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汲取中国古代商帮衰亡的教训,及时提升中国商帮和商人的素质,适应发展的时代。也需要政府管理思路的转变,努力增加企业家的供给,如更多地培养下一代的企业家,更好地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的企业家,增加新鲜血液,创新企业家集群,推进经理革命,努力扩大企业家的国际化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657.html

更多阅读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产业结构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

高集群:有梦想就是任性

谁曾舍得放弃坐拥的半壁江山而迈步从头跨越?谁会愿意在辉煌成就的时候从一个沙场转战另一个沙场?谁能在声雀名噪的时候放弃原本的圈子而投身另一个圈子?高集群,这位国美前华南总经理,曾管理着国美七省区域几佰亿的销售,也就是他放弃当

网易丁磊养猪 从网易养猪到恒大卖水

这年头,奇怪的事还真多。从网易养猪到恒大卖水,行业的越域,似乎到了一山比一山高的地步。估计在中国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出现卖茶叶蛋会造出原子弹来。国民的生猛力量,真是不可估量。早些年前,中国富豪级人物牟其中先生就是用小工艺品到苏

张晓波:产业集群要变危为机

     在工业化发展早期,产业集群孕育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它具有的社会功能具备抵御商业天敌的勇气,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见证了产业群体顽强的生命力。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集群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市场饱和

声明:《企业家工商名录 从企业家集群到商帮》为网友不需要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