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籍侨领 浙籍侨领杭州探讨金融危机对策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风雨飘摇。4800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遭遇到一个异常寒冷,而且不知何时才会结束的“冬天”。

  目前,在全球共有约145万浙江籍华人华侨,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更是有过半华侨华人来自浙江。如何才能度过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也成为海外浙商们急需攻下的严峻课题。

  “咱们的弹药还充足”,“眼下的危机也是契机,寻求转型的时候到了”,在昨天召开的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上,来自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浙商已经开始探讨各种积极“自救”的方式。

  重灾户:暂时“冬眠”,缩小规模等待“春天”

  “非洲国家的经济原本就相对落后,金融危机一杀过来,影响也是非常严重,”乌干达青田同乡会会长林建在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会的这次换届会议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那家矿业公司,已经停工大半年了。”林建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地货币对美元贬值了30%,加上金属价格下跌厉害,“现在开工就是亏损,还不如暂时‘冬眠’。”

  林建在乌干达经营着一家矿业公司,同时也从事其他商品贸易。他说,以前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在国内的订货量有1000多个货柜,现在“只能尽量缩小规模,利润都赔在汇率上了”。

  目前,在乌干达共有五六百名浙商,“据我了解,已经有近1/5撤回了中国,”林建说,“我们好几个在那里做生意的朋友说好了:‘等什么时候经济好了,咱再冲回去!’”

  在东欧,大多数浙商也开始缩小生意规模,将多余的资金拿回中国投资。

 古田籍侨领 浙籍侨领杭州探讨金融危机对策

  克罗地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金王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克罗地亚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当地人消费力下降,导致我们的销货量也大打折扣。生意越来越难做,现在不少人都相应减少了进货量,并裁减了一些员工,将手中富裕的资金拿回中国投资。”

  轻灾户:储够“弹药”,保持浙商固有优势

  法国华商会秘书长杨青,在法国从事服装、皮革等贸易。在他看来,金融危机之中,浙商们反而显现出了优势。“因为咱们有个优良传统——能存钱,这就让我们在危机中保证了资金的充足,”杨青说,“拿温总理的比方来说,就是我们的‘弹药’还是充足的。”

  杨青表示,金融危机导致利润减少、生意难做是肯定的,但“浙商没那么容易被打倒”,“现在首要做的就是控制收支平衡,保证不亏损,在此基础上静待市场变化”。

  而来自中南美洲的浙商们则乐观得多。

  巴西在世界遭遇金融危机时,被称为难得的“亮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巴西2009年可能成为34个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几个避免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

  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尹霄敏现在是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荣誉主席,在巴西从事家电、箱包等产品的贸易。在1996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巴西,曾经使雷亚尔贬值100%以上,进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冲击,但尹氏集团公司却“活”了下来。

  去年上半年,巴西经济形势特别好,尹霄敏本来预计圣诞节会销售火爆,所以增加了进口。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消费者也受到影响,买进口货的人减少。由于圣诞节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货物积压较多,曾经历过金融风暴的尹霄敏一度打算减少订单,适度收缩,但到了今年却发现巴西的消费已开始复苏。

  “现在看来巴西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曾经有一阵子货币贬值,导致大家的资产有些缩水,但现在雷亚尔又升回来一些了,”尹霄敏说,“巴西人已经离不开中国商品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巴拿马温州同乡会主席冯雅迪也表示,金融危机对巴拿马影响不大,而且浙商们拥有聪明的头脑和肯干的精神,没那么容易倒下。“就算有企业倒下了,那也不会是浙商!”冯雅迪自信满满地说。

 危机之中寻找商机,“转速”快才能赢得先机

  省海外交流协会这次理事会换届会议给众多浙商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经验,抱团应对危机的平台。

  正如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在他题为《世界的变化与华商的机遇》的演讲中所说的,“这场金融危机将会带来很多机会,不要浪费这次危机”,如何在危机之中寻找商机,也成了会议期间代表们互相聊天的主要话题之一。

  日本(中国)忠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斌对本报记者说:“也许因为一直在第一线工作,所以比较敏感,我们在去年初就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子,现在日本整个经济受影响很大,消费力下降已经很明显了。”

  今年44岁的温州人吴晓斌,在日本已经工作了14年。刚到日本时,他做过烧烤、摆过地摊、洗过公厕,而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涵盖了视听、数码、通信、电子电器、汽车用品及网络等领域,集设计、生产、贸易为一体,在日本也有了一定知名度。

  吴晓斌说,在他看来,危机更是一个商机,“原本我们斗不过松下、索尼这些日本大公司,但现在日本人的消费能力下降了,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但与此同时,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抬头了,”吴晓斌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日本一些家电行业协会不断推出新的行业标准,设置技术壁垒;而且当地银行在融资上也明显偏向日本几大公司,这对我们都是不利因素。”

  尽管如此,吴晓斌还是抓住了金融危机中的商机。他的公司迅速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跟进研究最新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他加强了新产品的开发,“我们这一年来开发的新产品是往年的两倍,从销量来看,效果明显”。

  “现在正是变革的最佳时期,”吴晓斌说,“一成不变的产品难以在危机中保持吸引力,这时候就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吴晓斌建议,对从事其他行业的浙商来说也是一样,越是在危机之中,越要敢于创新,“浙江人头脑‘转速’快,应该能够比外国人更加容易抢占危机中的商机”。

  此外,还有些海外浙商开始跳出原先所在的国家,将目光瞄向了其他国家的市场。

  在迪拜拥有4座大型商城的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今年打算进军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让他看好美国市场。

  乌干达青田同乡会会长林建也表示,已开始在其他国家寻找新出路。

  还有一些浙商建议在危机之下积极转型,调整贸易结构。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美国江浙工商总会名誉会长王珏不仅投资房产,还搞起像飞机配件等以前老华侨想都不敢想的行业,即使是危机之下,订单照样接连“飞”来。

  王珏说,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会给了大家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家乡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增添了我们应对挑战的信心。我们不再感到是在孤军奋战”。

  2008全球华商资产缩水1/3相当于蒸发了近30场奥运会

  全球金融危机乃至更长期的经济衰退,给华商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

  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的总资产约为2.5万亿美元,比2007年缩水约1/3,相当于蒸发调近30场北京奥运会。这其中,(一)股市下跌引发大型上市华商企业资产缩水四成五;(二)房地产贬值和美元升值致美欧华商企业资产减少700亿美元以上;(三)房地产低迷与汇率动荡无碍亚洲非上市华商企业。

  美国:传统产业受冲击,专业人才加速回流。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中心所在,因美国社会失业率上升,身处不同行业的华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欧洲:贸易批发举步维艰,零售百货市场低迷。2008年,欧洲华人贸易批发业可谓举步维艰,一方面因为经济不景气,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降低;更重要的一方面,华人贸易批发的货源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华商以人民币进货、用欧元(英镑)出货,这决定了国际汇率市场的动荡必然对商贸业形成极大冲击。

  亚洲:华商企业面临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造成的冲击正在进一步显现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68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学习《易经》哲学思想

在北京奥运会前,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群体曾预言后奥运经济是多么的繁荣,又预言通涨的压力是如何如何的大,建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结果奥运以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这一切使所有的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不过他们跟风很快,马上笔锋一转又加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

在奥运会前,所谓的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群体曾预言后奥运经济是多么的繁荣,又预言通涨的压力是如何如何的大,建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结果奥运以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这一切使所有的滥语充数的所谓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不过他们跟风很快,

通衡浙商资本 浙商资本“小孩耍大钱”

  重投资而轻实业是浙商的新选择,但如果一个制造业企业过分依赖股权投资,没有基本的实业支撑,未来会怎样?  文|本刊记者 李冬洁    出处|《英才》杂志8月刊  两年前,一个叫蔡骅的浙江人捕捉到了浙商转型的蛛丝马迹,成立了浙商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探讨“后危机”时代的饰品品牌的推广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样,开始从严冬中逐渐回暖,市场开始进入金融风暴的“后危机”时代。回首这一年,破局、突围、御寒、解困、过冬、拐点等各种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关键词充斥我们的眼球。通过对那些决定饰品行业重新洗牌、沉浮商海

声明:《古田籍侨领 浙籍侨领杭州探讨金融危机对策》为网友往事清秋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