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危房改造政策 浙江企业界怎样做到“危”中寻“机”



 1月数据显示,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有喜有忧的局面。在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行趋势,进出口同步深幅下跌的同时,包括社会零销总额、新增贷款等重要经济指标却出现了回升,中国经济似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状况,这种看似回升的状况是否能持续,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能否将这次危机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机遇?

  近日,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前沿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著名经济学家魏杰、马晓河、巴曙松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他们的解读和分析。虽然他们的表述属各自一家之言,但他们的研判,却帮助我们对接下来的中国经济走向,看得更清晰些。

  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

  巴曙松:从国内的经济指标来看,应该说最坏的时候正在过去,可能去年10、11月份是这一轮经济调整阶段性的底部。

  马晓河: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已连续四个季度下行,CPI和PPI也在不断下降,经济面已发生一些变化。中国经济从高位回落是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将是一种U型变化曲线,2009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低于2008年,但不久经济还会出现高增长。

  中国已率先主动调整

  魏杰:国家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投资和消费。在财政政策上,中国的作用空间大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目前我们国家的负债数量占了GDP的18%,按照欧盟的标准,一个国家负债在60%上下都算正常。所以这次启动经济,中国可施展的空间比较大。

  总的来看,这一次政府对经济的振兴政策出台较快,中国已经早于西方国家进行新一轮的主动调整。此次启动措施已开始见效,估计今年6月某些产业可能出现“回暖”迹象,但将来的走势,最终有待于消费的提高,有待于国家启动消费的政策见效程度。

  “突然消失的需求”已近尾声

  巴曙松:回过头来看,去年下半年突然的经济失速,与企业的库存调整有关。

  因为中国经济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所以国内许多企业大量增加原材料库存,提前下订单。我们做了分行业的测算,发现在2008年的8月很多行业的库存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开始回落,原材料价格回落,我们这些拥有大量库存的企业又大量压缩库存,不下订单,整个产业上下游的不同环节,突然大家都同步压缩库存,一下订单没有了,需求没有了,所以有的企业家把这一现象叫作“突然消失的需求”,这是导致市场恐慌很重要的原因。

  估计在今年一二季度,随着库存的消化,订单就会开始增加,经济逐步地恢复。企业家反应很灵敏。目前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库存调整已经接近尾声,经理人采购指数从11月份见底,12月份稍微增长一点,1月份又提高一点。原材料库存开始回升了,产成品的库存在下降,说明积压并不是那么严重。一旦库存下降,中国经济会找到动力所在。

  为什么经济研究者要特别关注企业动向,因为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民营经济带动,而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的反应很灵敏。所以我们说,中国经济经过这么一个非常剧烈的库存调整,最困难的时候正在过去。可能出口部门等还会经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是政府的刺激政策正在逐步发挥作用。

 今年还会出现第二次探底吗

  经济将呈现可持续性回暖

  巴曙松:现在有人担心,因为回升过快,可能出现二次探底。所谓二次探底,从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经验看,就是1998年二季度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大幅度加速,带来GDP的第一次反弹,但是由于企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民营企业的投资持续回升,出现负增长,GDP在1999年再次探底。所以,这一次,在政府的4万亿元财政投入已经迅速见效的前提下,我们下一步还是要考虑一下怎么带动社会投资,使经济平稳地恢复,避免过大的波动。

  关键看能否尽快转向内需拉动型

  魏杰:这一次的风险和实践教育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从过去的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

  政府财政投资在启动基础设施上是见效最快的,一般来讲,见效最快6 个月,最慢9个月。而启动消费政策,一般最快见效9个月,最慢要一年。

  这次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雷厉风行,目前已显出效果,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

  这次的“4万亿”大量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所以预计从6月份开始,与钢铁和水泥相关的产业就开始回暖。钢材的价格最近连续上涨,库存下降,这已经是一个信号。很多行业将在下半年出现复苏,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下一波,就要启动内需,来保持这种经济回升的势头。

  一切只是成长中的烦恼

  马晓河:我对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是阶段性和周期性的问题。3到5年后,又会出现高增长。

  中国近期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快形成的“成长中的烦恼”。 只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就可以解决。而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的,则是“更年期的烦恼”。

 下一步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在哪

  要大幅度地为企业减负

  魏杰:要促进生产性投资,首先要大幅减少企业负担。包括税收负担,各种费用负担,还要保持企业资金融通的渠道畅通。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

  要启动资产投资

  魏杰:我们现在启动投资,不能光启动民生投资、生产性投资,还要启动资产投资。资产投资主要是指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投资,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资产投资如果不活跃起来,相关产业就不会活跃,尤其是人们的财产性收入就不会增加。财产性收入不增加,当然消费就起不来。消费起不来,国内市场就无法拉动。

  政府拉动之外,需要激活社会投资

  巴曙松:内需谁来做呢?政府、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在危机时期都主动加强了收缩,现在主要靠政府投资带动,带动的效果目前暂时只是体现在铁、公、基这些行业建设。

  1997、1998年的时候,这种直接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可能是有效的。因为那时候政府和政府直接能控制的企业资源占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一半以上。可到了2008年,经过市场化的发展,政府能直接控制的经济资源降到了30%左右甚至更低。在浙江,大概90%以上都是民营经济,所以现在我们希望30%的政府直接投资去带动70%,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才行。

  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把这些真正的社会投资激活起来,这才是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我们看居民21.5万亿的储蓄,这是铁的数字,说明中国有坚实的扩大内需的空间,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分析怎么来鼓励他们消费。

  促进社会需求结构快速转变

  马晓河:按照当前情况,要转变“三架马车”失衡的问题,我们应该稳步提高消费率,促进社会需求结构快速转变。要启动老百姓消费,需要逐步消除收入分配政策、文化观念、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中严重制约消费的因素。

  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率、消费率、出口增长率“三率”结构转换的拐点,可能比一些国家要来得晚。

  我曾对世界24个大国1970至2003年人均GNP从500到5000美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都经历了投资率先升后降、消费率先降后升的过程。多数国家在人均GNP2000至3000美元时出现拐点,但亚洲国家一般要在4000美元之后才会出现拐点,因为东亚文化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转换滞后。去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000美元左右,距4000美元还有一个时段。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事情是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国民消费率偏低和投资率偏高的倾向,从制度和政策上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

  培育中等收入者群体

  马晓河:要想抑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培育和做大中等收入者群体,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是必须做大国民经济这个“蛋糕”;二是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在初次和再分配过程中科学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度扩大。三是强化税收调节,扩大财政转移支付,整顿分配秩序,创造机会公平。

  为中国人自己的消费空间而生产

  巴曙松:有些数据不一致,让投资者和经济分析者感到很困惑,比如说城镇消费。虽然许多大城市的消费在明显下降,但二线城市、小县城和农村消费却比较平稳,甚至有些小城市消费的增长还很迅速。

  从草根观察看,像在北京、上海,不是说大家没钱去吃饭,而是大家吃饭没什么生意谈了。但在二线小城市、农村,该消费的还在消费,这其中也看出,中国其实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种消费梯度和差异很大,内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可能下一步,我们要为中国人自己的消费空间而生产,我们的消费空间很大,但是怎么把它培育起来,这是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另外一个伟大转型的关键。

 是否又是中国再上台阶的机遇

  将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

  巴曙松:我对中国经济还是充满信心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3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事实上,每一次有外部冲击的时候,往往是中国经济进行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一个新台阶的时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做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下了决心,为我们后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的银行改革还会推迟一段时间。我们还做了国有企业改革,很多大型国企股份制改造后上市。从那时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为此后10年的内需市场树起支柱。加上加入世贸,没有这一系列改革,就不会有2003年至2007年的经济持续5年两位数增长。

  这次又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时期。我个人觉得,我们可能最需要的还是回到通过改革来培育新的增长点。改革和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危机主要的增长动力之所在。

  这盘棋我们占了上风

  魏杰: 2009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

  对于中国经济的这次调整,我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如果把全球经济局势比作一盘棋的话,现在这盘棋的棋面上,我们占了上风,必须要把这盘棋下好。过了这一关,中国将来不得了。

  中国经济长期看好

  马晓河:中国经济具有保持长期增长趋势的四大因素。

  一是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到2020年,中国有14.5亿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14.5亿人的消费潜能将是非常巨大的。

  二是中国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浙江省危房改造政策 浙江企业界怎样做到“危”中寻“机”

  三是中国的工业化远未完成,经济成长仍呈现加速趋势。现在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中期阶段,工业化完成以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将在10000美元以上,而目前才3000美元,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期,制度变革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新发展。制度改革推动了过去30年的发展,也将推动今后的经济发展。

  中国分量越来越重

  巴曙松:我看到一个分析报告说,2009年全球进入“007”时代,意思是说:全球进入零利率和零增长,只有中国有可能超过7%的增长。

  如果中国达到7%或者是8%的增长,那么全球GDP的增量部分有80%以上是由中国贡献的,所以中国现在总量上不是一个大国,但是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

新能源新材料开发浙江潜力很大

  魏杰:对浙江省来说,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值得关注。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里面,强调了这一领域在未来经济版图里的重要位置。越是缺乏天然资源的地方,越是有可能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中走在前面。例如,我知道宁波一家空调企业,他们将某个原部件,换了一种新材料来制作,立即提高了整个产品的性价比。所以,浙江省在这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产业洗牌将带来新的机会

  巴曙松:中国的文字有它传统的智慧,“危机”就是由“危”和“机”组成,产业洗牌将带来重新升级的机会。

  对于浙江的中小企业,我想不需要有太多的担心,浙江的企业家一向以反应灵活著称。一个浙江的家具企业家,最近投了几千万美元到意大利成立一个小公司,因为意大利那家公司在东莞的厂已经关掉了,母公司也陷入了困境,但是在技术设计环节上,意大利人还是有着优势。我们的这位企业家的这个动作,就是埋下伏笔,准备等到这家公司万一撑不住破产了,他就可以把这个牌子买下来。

  经历这次危机之后,意大利一个百年老店的家具品牌将由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运作,这不是很有意思。

  杭嘉湖“实验室经济”可先走一步

  魏杰:有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叫“实验室经济”。如何把知识变成技术再变成产业,这是很重要的一环。中国需要像美国一样,有一个庞大的现代化实验室经济,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从卖产品变成卖技术。

  这一次来到杭州,在西湖边喝了回早茶。面对着清晨的湖水,我想到了中国能够发展实验室经济的地方并不多,而杭嘉湖得天独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先行地区。

  实验室经济输出的是技术,是产业链中价值含量最高的一块。在将来,谁控制了实验室经济,就等于控制了许多产业。这是经济转型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83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在Word2007中设置“拼写和语法”选项 word2010拼写和语法

用户可以借助Word2007中的“拼写和语法”功能检查Word文档中存在的单词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拼写和语法”选项,使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更适合自己的使用需要。在Word2007中设置“拼写和语法”选项的步骤如下所

怎样克服面试中的紧张焦虑 怎样克服紧张焦虑

面试是进入公职机关的最后一道主要的门槛,因此可以说每一位进入面试的人,心里就像绷住一根弦一样,也就是说每位考生,都会以高度的精神状态去抓住这次进入角色的机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心情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克服面试中的紧张

怎样在Word中打钩和打叉? excel 打钩打叉

小王初次来到印刷行业,在操作Word时突然遇到个难题,制作试卷过程中的一些选择题需要标注“钩”、“叉”,但是在之前的培训学校里头好像只学习了一些基本的Word操作和应用,到底如何在Word中打钩、叉呢?虽然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

怎样在网页中查找关键字 如何在网页查找关键字

怎样在网页中查找关键字——简介网页中查找特定关键字怎样在网页中查找关键字——方法/步骤怎样在网页中查找关键字 1、火狐浏览器编辑-查找-输入关键词-自动就弹出来了,还可以区分大小写。怎样在网页中查找关键字 2、IE浏览器,点右

声明:《浙江省危房改造政策 浙江企业界怎样做到“危”中寻“机”》为网友的匕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