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康:鞋匠到鞋王实现完美蜕变



 个人简历

  ★1947年出生,浙江温州市人。康奈企业创始人,具有高级经营师、高级制鞋工艺师职称,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鞋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第四届中国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企业杰出管理者代表、2004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等荣誉。

  ★1962-1979年,在温州通用机械厂工作。

  ★1980年,创办红象皮鞋作坊。

  ★1985年,把企业改名为鸿盛皮鞋皮件厂。

  ★1989年,企业更名为长城鞋业有限公司。

  ★1992年,郑秀康注册了“康奈”中文商标和挺胸昂首的人头像商标。

  ★2001年,康奈集团组建。

  ★2006年,康奈集团除制鞋主业外,还涉足皮具、服饰、内衣、鞋模等产业。

  目前康奈在海外拥有100多个专卖店(柜),康奈十一五规划将在海外开店达到1000多家。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鞋王,20多年前,因为养家糊口这个简单的生存原因,郑秀康在租来的8平方米住房里开始了自己的制鞋之路。

  33岁拜师悄悄学做鞋

  第一双鞋卖价贵过师傅2元

  “20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相当困难,我的家也是困难重重,爱人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谈起做鞋子的初衷,郑秀康告诉记者,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唤醒了温州人,也使自己重新审视人生,考虑如何改变贫困的现状。

  “那时,我决定做消费品,要么做沙发要么制鞋,而最终选择制鞋,是因为家里的住房太小了,一家老小挤在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里,连个沙发都放不下”,回想起当年已经33岁还拜师学艺的经历,郑秀康说,比自己小6岁的师傅直摇头说:不要学了,我只招十五六岁的学徒,学起来很难,而且最起码要3年才能出师的。

  “我得养一家人的生活,教我吧,我能行的!”郑秀康的诚心最终打动了师傅,由于当时还在工厂里上班,郑秀康只能偷着学习制鞋技术,往往是熬夜到天明。凭借做机械工十几年的经验,仅仅40天,郑秀康就做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双皮鞋。

  随后的几天,郑秀康又连夜赶制了几双鞋子,当年国庆节送到鞋店销售,鞋店老板看了鞋子后告诉郑秀康:别人的鞋子给14元,你的就给16元吧。

  一个刚出道的新人制作的鞋子竟然比师傅的鞋子卖得贵,郑秀康的解释是:我是学机械出身,最重要的是看重技术标准,比如对于皮革的薄厚、每个部位钉的钉子、缝线之间的距离,其他制鞋师傅靠的是目测,但我却是拿卡尺一一测量,同样是39码的鞋子,尽管是手工制作,但绝对是相同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鞋子看着舒服,穿着更是舒适。

  媳妇卖掉陪嫁物品

  副厂长下海甘当小鞋匠

  “郑秀康能制鞋子”的消息很快传到工厂领导的耳朵里,厂领导担心人才流失,把已经是副厂长的郑秀康找去谈心询问,并向其承诺分房等各种优厚条件,郑秀康也不敢承认,只好说:“是我老婆在家里瞎做做,不是我做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郑秀康算了一笔账,现在偷偷地做,每天也能做三双,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工资最起码要多三倍,如果辞职专心做的话,则会挣得更多,媳妇孩子的生活就会更好点。穷则思变,郑秀康还是向单位正式提出了辞职,下海当了一名小鞋匠。

  “最难的就是没有场地,没有资金”,回想起当年的艰难,如今的郑秀康说:非常感谢自己的老婆,家里8平方米的房子成了车间,老婆将陪嫁过来的物品全拿出来了,那个年代最稀罕的5块毛料和手表全部按照半价贱卖了。

  “当时她的压力也很大,娘家人也不能理解,女儿才四岁,小儿子还在襁褓中”,郑秀康说,媳妇吃了很多的苦,自己全心制鞋,孩子全交给了她一人,那时没有自来水,她就去河里挑水洗衣做饭,担心把孩子留在家里影响我干活,扁担一头是孩子,一头是装满水的桶,毫无怨言。

  家庭作坊式地干了5年时间,1985年的一天上午,郑秀康获悉了国家政策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消息,当天下午,他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鸿盛皮鞋也很快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资金短缺两次举债

  房东不要欠条借了500元

  下海当上个体户后的第二年,郑秀康就带上了徒弟,市场需求大,但是没有资本扩大规模,家里的亲戚也很贫困,有心却无力帮助。于是郑秀康决定向房东借钱,病在床上的房东老婆婆看了郑秀康的鞋子后,拿出了500元交给了他。拿到钱后当即就去购买原料的郑秀康回家路过房东的门口,只听见房东的女儿和她的妈妈正在吵架:“你怎么把钱借给他,还不要借条,这钱是爸爸留给您养老的,他家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不好,他做皮鞋做不成,拿什么还我们啊?”

  “我是看着秀康长大的,为人忠厚老实,这孩子有出息,他会做成的。”老婆婆的话让一个大男儿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后来,郑秀康很快就将500元还给了老婆婆,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业做成,不负借钱给自己的大娘。

  武林火烧温州鞋后,郑秀康开始酝酿机械化生产皮鞋,但一条流水线就要100多万元,靠着手工作坊积累的原始资金非常有限。此时,亲朋好友都向郑秀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没有现金,都是将家里的房产、地契交到了郑秀康手里。“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啊”,郑秀康边告诉记者边用手比划着,终于从银行顺利贷款50万,成为温州制鞋业成功机械化生产的第一家。郑秀康告诉记者,借助这次资金上的助力,康奈鞋业开始步出温州鞋一向低廉的名声困扰。

 总理面前夸赞子女

  中国鞋王有心培养接班人

 郑秀康:鞋匠到鞋王实现完美蜕变

  “从小开始,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忙,一个星期只能见到一次是常有的事情”,作为郑秀康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康奈集团主管营销副总裁的郑莱莉告诉记者,“但是父亲对我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听妈妈说,在自己刚学会走路时,父亲就教自己跳舞,父亲边唱边跳,自己就睁大眼睛咿咿呀呀地跟着学,后来才知道跳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子女长大后,孩子的教育问题郑秀康仍没有放松,女儿从天津财经学院毕业后,又继续到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儿子郑莱毅高中毕业后,郑秀康就将其送往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皮革的设计、生产与商务管理,在英国独闯三年,如今能够说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郑莱毅现在也被聘为康奈集团副总裁,负责企业制度建设。

  2004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的陪同下,来到了康奈工业园。郑莱毅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两年前的事情时一直表示“激动人心”,“当时温总理在一个车间门口的宣传橱窗上发现有几张康奈参与奥运的图片就高兴地问,你去雅典为中国体育健儿助威时,见到了萨马兰奇?在向总理汇报后,温总理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们做得好!’”

  温总理即将离开康奈集团,与集团领导一一握手道别,当他和郑莱毅握手时,站在旁边的周津淼副总经理告诉温总理:郑莱毅是郑秀康的儿子,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郑秀康接着也自豪地向总理介绍,儿子女儿如今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在康奈,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郑秀康告诉记者,集团对接班人的要求是,用浙商的精神,把康奈这个民族企业发展下去,把康奈的品牌在国际市场打响。

  “工作是一种乐趣,李嘉诚80岁了还在工作,郑秀康笑着说,“我与他比还很年轻,而且多一个人会多一份力量的”。

  “中国狼”乘航空母舰远航

  武林大火殃及“鸿盛”

  “不是你的鞋不好,是你的温州出身不好,只要换成上海牌就可以重新上柜了。”

  至今,郑秀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能清晰地回想起当年上海华联商场一位负责人扔给他的话。这一切源头就是来自1987年“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劣质鞋”事件,刚刚完成原始积累正欲带领鸿盛皮鞋厂(康奈前身)大展宏图时,郑秀康遭遇了事业上的空前打击。

  当时,武汉、大连等地也跟着燃起了焚烧温州鞋的烈火,全国的大中城市拒绝销售温州鞋,各大商场相继将温州鞋扫地出门,温州鞋商开始隐姓埋名,温州鞋没人再敢打上“温州制造”的字样。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很多顾客拿起制作精良的“鸿盛”鞋,看到“产地温州”后却又放下了,“尽管被烧的鞋子当中,没有一双是我们生产的,但是温州的牌子烧掉了,我们也逃不了被株连的命运”。郑秀康告诉记者,上海的厂家、商家考察,夸赞鞋子质量比他们的好,但要到上海销售,必须打上上海的牌子才能卖出去。当时康奈的主要市场就在上海,无奈之下,只好与上海搞联营。

  “那几年,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温州品牌重新响起来”,心有不甘的郑秀康开始了漫漫求解之路,踏上了有着世界鞋都之称的意大利。意大利使郑秀康大开眼界:原来制鞋可以达到如此高的工业化程度,相比之下,即便是当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制鞋水平也显得很落后。意大利之行也让郑秀康看到了中国鞋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带着强烈的再创业的冲动,郑秀康踏上了回国之路。

  二次创业重造品牌

  回国后,郑秀康首先将原鸿盛皮鞋皮件厂更名为“长城鞋业公司”,寓意像一砖一石筑就长城一样一丝不苟地对待产品质量。

  在借品牌和创品牌的选择过程中,郑秀康选择了创品牌,请人设计了一枚昂首挺胸的中年男子头像作为商标标识,随后郑秀康亲自到北京找国家工商局注册,人头形商标在当时的商标领域里还没有先例,当时负责整顿温州劣质鞋事件的国家工商局领导很支持郑秀康的品牌创意,人头像很快被批准注册。但是对于“长城”的商标,由于已有人注册在先,最终选择了“康奈”这个商标。国家工商局的有关领导说:这个人头像商标设计得很好,寓意自信、意气风发。取名“康奈”,寓意“健康发展,其奈我何”!

  郑秀康开始了重塑温州鞋品牌的漫漫征程:

  第一步,郑秀康投入120万搞技改,先后引进中国台湾、意大利制鞋设备,此举在温州制鞋历史上成为划时代意义的举动,标志着温州制鞋业开始告别手工业时代,向现代机械化工业时代迈进。

  在具备了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初步获得成功后,郑秀康开始调整产品定位,决定生产欧版高档皮鞋,皮鞋档次与价格同步提升,在当时上海皮鞋零售价每双不足100元时,康奈高档皮鞋零售价则达到了40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这也促成提升温州鞋声誉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

  1993年,康奈获得“中国十大鞋业大王”称号,陆续进入全国百货商店,代表温州制造的皮鞋重新进入全国各大商场。1994年,康奈参加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举办的真皮标志佩挂筹备会,在当时人们印象中与“假冒伪劣”几乎齐名的温州企业——康奈的到场没有引起同行们的任何注意。然而,经过专家对所有参评皮鞋在隐瞒品牌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后,康奈鞋获得了质量银奖和设计金奖。在这次会上,康奈改变了人们对温州鞋的成见。

  一鼓作气走出国门

  赢得的各种荣誉让郑秀康体会到翻身当家扬眉吐气的感觉,一些商场经理主动接近他,请他吃饭要求销售他的产品;许多厂家愿意出钱为“康奈”贴牌生产,甚至有人愿以1000万买下“康奈”品牌。而郑秀康不愿看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的康奈鞋。痛定思痛,1996年,郑秀康毅然决定,从批发市场退出,实施连锁专卖。在稳稳占据了国内行业领先地位后,郑秀康开始国际市场的“探路”。他告诉记者,在国内做得再成功也不能叫国际品牌,康奈一定要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去闯一闯,去创世界知名品牌。

  2001年1月18日,康奈第一家海外专卖店在世界时尚之都——法国巴黎开业,这也是中国鞋类品牌在国外开设的首家专卖店。店面不大,但是昂首的康奈商标却很醒目。

  5个月后,康奈又在纽约开出了第二家专卖店,每双皮鞋定价超过了60美元,一改以往中国鞋低价位、低档次的丑小鸭形象。康奈专卖店的顾客中,“老外”与华人数量比例达到8∶2。2001年9月19日,第三家康奈海外专卖店在世界鞋都意大利开业。

  随后两年时间里,康奈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开出了100多家海外专卖店,而且每个店都实现了当年赢利。

  康奈破解贸易壁垒

  就在康奈大踏步在国际市场展示中国自己品牌形象时,又一场火烧温州鞋事件刺痛了郑秀康的心。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的中国鞋城,约400名西班牙人聚集街头,烧毁了一辆载有温州鞋集装箱的卡车和一个温州鞋商的仓库。事实上,在西班牙烧鞋事件发生前,温州鞋也曾数次海外“蒙难”: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俄罗斯扣鞋事件,2003年冬的罗马烧鞋风波,2004年2月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温州鞋被查抄事件。

  2005年,欧盟开始对中国输欧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从今年4月开始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此案也成为欧盟迄今为止对华最大的一起反倾销案件。

  “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我们的人力成本低,这既是优势,也是不幸。”接二连三的贸易摩擦,郑秀康开始反省思索:“如果说1987年杭州武林门之火烧醒的是温州人的质量观念,那么西班牙之火则让我们明白中国鞋业必须站在世界鞋业的前沿,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必须国际化。”

  为破解国际贸易壁垒,2004年,郑秀康斥资1000万元,与英国全球性鞋类认证机构SATRA签订合作协议,在国内建立符合SATRA认证的世界级鞋类设计研发中心,康奈也开始了从一个标准的执行者向国际贸易技术制定者角色的转化。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个结晶,2006年8月28日,康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核心技术的的高端“商务舒仕”鞋全球同步上市。

  西班牙焚鞋事件后,以郑秀康为首的温州鞋革考察团专程赴西班牙,与该国的鞋材鞋机行业协会等进行了沟通;去年12月,康奈集团成立25周年,郑秀康特意邀请西班牙埃尔切市鞋业主席安东尼奥参加“从康奈之路看中国鞋业国际化”论坛。参观交流时,安东尼奥感慨地表示:“我来晚了,没想到温州鞋业这么发达,康奈皮鞋做得这么好。”而借此良机,郑秀康代表温州鞋业与西班牙埃尔切鞋业界,共同发表了以“和谐贸易,互利共赢”为主题的“温州宣言”。

  郑秀康告诉记者,康奈不满足做一个国际品牌的鞋商,中国企业要创世界品牌,仅靠一个行业一家企业难成气候,康奈愿做探路者,希望更多各行各业的精英同时跟进,组成联合舰队,起航远征。

  郑秀康谈品牌

  品牌是由“品”和“牌”组成的,品就是产品、员工的人品,两者相加就是“品”;牌,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排”进行业当中,并不断地往前排,合起来就是“品牌”。

  创品牌过程中,1993年郑秀康率先在电视上打出“穿康奈、好气派”的广告,由于上口,在消费者中很传诵开了。

  还是1993年,康奈一副总带队去天津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展览会,当时计算大约需要投入20万元,而这展会只展览,不订货,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这位副总拿不定主意,就去问郑秀康。郑秀康当即决定:去!今天我们投入了20多万,相当于一辆桑塔纳,就算我们把它投入了海里,今后浮起来的就有可能是一艘大轮船。如今,康奈这艘中国鞋业的航母不仅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出现,而且在国外也不少做广告,美国的小面包公交车上也做了康奈皮鞋广告。

  记者手记:

  好脾气董事长逼着女儿剪鞋帮

  采访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是在凌晨两点多开始的。

  与其工作人员多次联系协商之后,一向低调的郑秀康终于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间定在8月28日晚上9点。没想到的是,由于天气原因,当天康奈集团在深圳举行的露天发布会推迟,直到夜里十二点多才结束,记者不抱任何希望地拨通了郑秀康本人的电话。“我知道这件事,我是明天早上7点多的飞机离开深圳,6点前任何时间都可以接受你的采访。”在记者刚刚自我介绍后,郑秀康就这样给记者吃了个定心丸,并满含歉意地说:“就是要辛苦你,很晚了。”采访也最终在凌晨4点多顺利结束。

  郑秀康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公司员工告诉记者,郑秀康经常衣着朴素地巡视车间,就像老农巡视自家的田地一样,是一种天然的亲近。员工都叫他“郑老师”,只要有时间,郑秀康就跟员工交流心得。20多年来,他坚持在员工食堂用餐,大家劝他开个小灶,都被他谢绝了。

  但是好脾气也有“变脸”的时候。1998年,郑秀康的女儿郑莱莉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康奈。郑秀康让女儿先下车间,从最基本的剪鞋帮做起。女儿一双小手拿着大剪刀从早剪到晚。“手都磨出水泡了,连带我的师傅都心疼得不得了,向父亲求情,可一向慈祥的父亲板着脸就是不同意我换工种。”郑莱莉告诉记者说:“后来手上都起了老茧,女孩子谁不爱美啊,最后这些厚厚的茧子还是在街头找一些民间人士用偏方去掉了。虽然吃了苦,但是现在我知道了,通过基层的锻炼,可以了解鞋是怎么构成的,这对我搞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很有益的。”

  “我要他俩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锻炼,就是告诉他们也应该像我一样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我相信他们会成长为优秀的企业领导人。”面对女儿略带撒娇的“埋怨”,郑秀康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女儿,这样告诉记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089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鞋王郑秀康创业故事:创业从小鞋匠做起

资金短缺两次举债 房东不要欠条借了500元 下海当上个体户后的第二年,郑秀康就带上了徒弟,市场需求大,但是没有资本扩大规模,家里的亲戚也很贫困,有心却无力帮助。于是郑秀康决定向房东借钱,病在床上的房东老婆婆看了郑秀康的鞋子后,拿出了

康奈郑秀康:从鞋匠到鞋王的完美蜕变

个人简历   ★1947年出生,浙江温州市人。康奈企业创始人,具有高级经营师、高级制鞋工艺师职称,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鞋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第四届中国优秀

埋头苦干 康奈鞋业总裁郑秀康 埋头与抬头间前行

推门走进郑秀康的办公室时,他正倚着桌子,双腿微微弯曲,专心致志地埋头端详着“康奈集团战略规划图”。 正前方,正是他创业28年的醒目标识――康奈商标,一个高高昂起的“老人头”。 站在窗口眺望远处,南侧厂房雪白的墙壁上,高挂着一句康奈

穷人创业项目 穷鞋匠创业,成就中国的鞋王

“到目前为止,康奈在全国已拥有2500多个专卖店(柜)。”接受记者采访时的郑秀康表示,目前康奈在海外拥有100多个专卖店(柜),康奈十一五规划将在海外开店达到1000多家。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鞋王,20多年前,因为养家糊口这个简单的生存原因,郑

郑莱莉:责任与激情的碰撞

 选择独立自由的人生还是回归家族责任?这是1998年困扰23岁的大学毕业生郑莱莉的一个问题。   此时的郑莱莉在深圳有一份前程无限又可以实现独立自我的会计师工作。她的父亲郑秀康是中国制鞋业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之一──1980

声明:《郑秀康:鞋匠到鞋王实现完美蜕变》为网友骚年你乐了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