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拉动内需的最好办法就是涨工资



 人家缺钱我不缺

  没有上市计划

  记者:听说娃哈哈的现金流很充裕,没有银行贷款。从来没向银行借过钱么?

  宗庆后:人家缺钱我不缺。娃哈哈到现在,从来没向银行借过一元钱。我们的产品销售是先收保证金,这样就不会有坏账。但这么做的前提是你的产品要俏,你要有信誉。人家把钱放在你这里放心。

  记者:这么好的企业为何不上市,让更多的人分享?

  宗庆后:国内的股市目前还不是真正按效益来体现的。如果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就需要对股东负责。像娃哈哈这样的企业如果股价乱跌,股东的资产就被稀释。如果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好,反而会拖累股民。

  不能依靠西方复苏

  推动经济增长

  记者:依您看,这一轮经济危机过去了没有?

  宗庆后:中国不可能依靠西方复苏推动经济增长。美国经济是借贷经济,实体经济也不怎么样。华尔街的金融炒家造成了金融危机,从而带动了经济危机。中国虽然没有金融危机,但主要问题是外向型依赖太深了,人家国外消费降低了,出口生意就不好做了。这时候,出口退税再降也是没有大作用的,把钱送给人家都没用。外面需求少了,就要靠拉动内需来高速发展。欧美只有7亿人口,而我们有13亿人口拉动,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记者: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拉动内需?

  宗庆后:关键是分配,让老百姓多分点钱,他才敢花钱。还要改变消费习惯。中国人存钱是因为保障不足,养老、看病、小孩子读书都需要存钱。而且普遍存在上一代人养下一代的啃老现象,不像美国人那样子女一旦成年父母就不管了。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不断涨工资,涨物价。只要收入高于物价增长,就很正常。

  再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不然下一代没人当农民了,我们吃什么?谁给你种庄稼?要让农民的收入高过当工人的,他才肯回去种地。现在农产品供大于求有部分原因是农民信息不灵。一个产品,今年好卖,明年大家又一哄而上一起种,造成过剩,国家对农民确实需要在信息等方面进行指导。

  现在生产力解放,农村劳动力富余。大量农民工涌到中心城市,无法消化就业又大量回去,是不是可以发展县域经济来吸纳劳动力?

  建议个所税起征点

  提到5000元

  记者:全国两会的时候您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提案,在社会上引起过很大反响。您为什么要力挺这个提案?

  宗庆后:政府要把钱多花点在民生上,税制改革,减税让企业多赢利,企业就可以给员工多发工资。我提议把个所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以上,很多人说这样是对富人有利。瞎说!现在收入2000元以上就要缴个人所得税,我们公司员工意见最大的就是,你宗总给我多发奖金,发得多,工资单上扣完税后收入都是负的。

  政府确实需要转变下职能。很多地方你拿钱去补贴,还不如让他勤劳致富。经济就是分工不同来互相交换。现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从业者收入不高,第三产业怎么可能发展?他没钱来享受,内需也就起不来。

  “80后”创业

  比我们更难

  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上世纪80年代的人也开始创业。您对他们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

  宗庆后:他们比我们更难。我们创业的时候,是短缺经济,只要敢闯,机会很多;还有一种是靠科技创新创业,像阿里巴巴等一大批网络企业。后面再创业,如果没有创新的东西,很困难了。像现在欧美创业更难,因为它经济成熟,什么产品、什么类型的公司都有,机会更少。

  另外现在“80后”的精神状态(指吃苦)可能也没有我们那一代好了。比较浮躁,自己创业可一定要吃得起苦。

 宗庆后:拉动内需的最好办法就是涨工资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现在“80后”的年轻人?

  宗庆后:中华民族复兴靠他们。现在中央提出爱国主义,我感觉比较及时。不少年轻人觉得什么都是西方好,西方说什么都觉得对,过节也要过洋节。这一代人苦日子过得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被人家的文化同化,就会被边缘化。现在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认为确实有必要唱唱红歌,进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

  为员工打工 不言退休

  见宗庆后,很难。基本上,采访要求都会被他的外联办主任以这样的理由给婉拒了——“宗总没时间,在国外。”

  他总是在路上,开会、谈判,所以,如果你哪天在机场看见一个神似宗庆后的人,那八九不离十就是他。

  “我很喜欢读书。”宗庆后从里间推门进来时,记者正在他的书橱前“端详”。他看见了,温和地笑笑,也不阻止。问他喜欢看什么书,宗庆后抖抖烟灰,“我看书很杂,也看得很快。大部分书在机场买,坐完飞机就翻好了。人要多读书,读书可以丰富社会阅历。”的确,他几面墙的书橱里什么书都有,政治的、管理的、历史的、健康类的……

  他的烟瘾似乎很大,说话间,掐了一根,又点上一支。透过袅袅的烟雾,我们发现,宗庆后稍许有些憔悴。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里,娃哈哈的组织结构可能是最精简的。董事长与总经理都是他,而且不设副总经理。连合资公司的经理全部由宗庆后一个人委任。从几十个人的校办工厂,到如今百亿资产的大企业集团,他仍然强势而辛劳地掌控公司大大小小的一切。每天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1点。员工一句话让宗庆后倍感欣慰,“宗总是在替我们打工。”

  “我不能倒,娃哈哈自己的员工有3万人,还有经销商、农民,供应链上多少人。今天我的员工都希望我能活得久一点,继续带着他们奋斗下去。”宗庆后很直白,他无法想象一个不在自己掌控之下的娃哈哈。退休,他没想过。尽管他已经64岁。

  在娃哈哈内部,宗庆后用他的“家文化”来实现他“开明的独裁”。“你看,这么多年,员工们对我都很忠诚。所以,我女儿有时会说我像个慈善家。”

  独生女儿宗馥莉4年前回国也进了娃哈哈工作,宗庆后安排她先去公司熟悉熟悉情况。父亲眼里,女儿很勤奋,很负责,也有很多新思路。“她太直来直去了,还要慢慢带。她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文化。美国是硬碰硬的。我是你老板,你是打工的,我付给你多少钱,你为我做多少事。这在中国是不行的,中国是要讲人情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410.html

更多阅读

宗庆后:三年再造一个娃哈哈

  2009年,娃哈哈集团成为浙江效益最好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成为浙江首家年利税超百亿元的企业。  不过,在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看来,这些辉煌都属于过去,眼下,他正一刻不停地带领“娃哈哈”迈向更高的平台。  3年内力争销

宗庆后: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首富

这是一个只要劳动就完全可以创造财富的时代,是一个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意义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宗庆后阳春三月,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福布斯财富榜放榜了。在长长的名单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杭州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以7

宗庆后:达能事件是我们发展中付出的学费(2)

 “达能事件是我们发展中付出的学费”   2007年,中国商业史上最激烈的合资冲突“达娃之争”将宗庆后推到风口浪尖上。对于自己在哇哈哈的“专断”,宗庆后表示,大的失误没有,否则也发展不到今天;小的失误肯定存在,“印象深的是在跟人合

宗庆后:我只不过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

在宗庆后看来,中国的企业不搞集权行不通,他认为企业管理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他认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他表示:“我其实也很民主,不同意见我也会接受,不存在面子问题。”   相信

大众创业就是骗局 宗庆后:大陆新首富 创业靠的就是感觉

   1987年,当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十多年后,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谈及自己的创业经验,宗庆后的回答很简单:“创业靠的就是感觉,我可能感觉比较准确吧。

声明:《宗庆后:拉动内需的最好办法就是涨工资》为网友安宁的空白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