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办企业一定要认识自己



改革开放30年来,一批企业家在东海之滨悄然崛起,他们展现的创业激情和创富能力,改变了自己、影响了世界。

  鲁冠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从田野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归田野的赤子情怀,令人钦佩;他历经40年风风雨雨却愈发根深、枝繁、叶茂,让人称奇。

  就像一瓶有年份的酒,总有一种历久弥香的韵味。我们也想探寻鲁冠球的“常青之谜”。

  记者:大概20多年前,你曾经说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乡镇企业趁着国有大中型企业还受着某些旧体制束缚的时候,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后来,国有企业也搞活了,你又说“老虎出山好,猴子照样跳”;现在,万向集团已经是国家级的大企业集团,各种排行榜上有名,各种奖牌也拿了不少,你还自认为是“猴子”吗?

  鲁冠球:万向集团还是“猴子”,没有变!你们看看现在的央企,实力强、规模大,有的还占有垄断地位,国有企业肯定还是“老虎”。当然,现在的发展空间很大,“老虎”和“猴子”合作的机会也很多,这种经济界的“生态平衡”肯定还会持续下去。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

  万向集团“走出去”以后,发现在国际市场上的“老虎”更多。所以,办企业一定要认识自己,最大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

  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错误。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华,但是,力量不可超越。这个一定要想清楚。现在各种论坛、峰会很多,去听听可以长见识,但真要做的时候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很多人知道,我一直想搞汽车,但上世纪80年代,到国外一考察反而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因为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相差千万里,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发展,我们选择了电动汽车。因为这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大产业,如果成功了,我们就做电动汽车;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做电机、电池、电控,给电动汽车配套。

  记者:企业家往往要经营两种资源,一种是经济资源,一种是社会资源。我们注意到,有些民营企业家喜欢把精力放在“公关”上,抄捷径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经济资源,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强行起飞”。

  鲁冠球:我经常告诫部下,经不起检查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害人的事情,更不能做。做了这种事情,顶多一时快活,最后肯定得不偿失。

  现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不少“潜规则”,但是万向集团办事一定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法则,来获取资源、争取支持。我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房地产公司的每一块土地都是拍来的。这样做确实也费些时间,我们批财务公司、申请企业上市,前前后后都花了十来年。但是我们选择的产业和项目,最后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为什么?因为我们坚持3条标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自身实力。不符合产业政策、对社会和环境有害的项目,坚决不上。

 鲁冠球:办企业一定要认识自己

  我们投资也好,与他人合作也好,一定要重视和保护对方的利益,使我们的存在,成为他人的需要,使我们的利益,成为他人利益的源泉;与更多的人共生,就可以与更多的人共荣。

  我一直强调,谁有别人可以利用的资源,谁就可以利用别人的资源。要想利用,必须付出。我们要有先人后己、先予后取、先劳苦后收获的胸怀。只要我们为他人带来了利益,为社会作出了贡献,那么,他人的资源、社会的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是规律,就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不可以违背。

  记者:作为万向集团的“掌门人”,面对那么多企业和项目,面对那么多投资的机会,你怎样来做好决策?

  鲁冠球:一个人的作用总是有限的,依靠一个人的脑袋管理这么大的集团肯定要出问题。所以,我们很早就放权,经营权统统归企业,集团主要掌握投资决策权。而且,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慎重确定。

  每一次作出决策前后,我们都要反反复复地听方方面面的意见。我经常讲,走上负责人的岗位,选择的是精益求精,而不是一团和气。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往往限制了建设性的争执。求同的心态,还会使你喜欢使用和提拔那些想法、做法和你一致的人。这样,你的周围也会聚集一批与你的思维相似的人,一旦你想不出办法,你周围的人也不会有办法。甚至会让周围的人看你的脸色行事,对你毫无帮助。

  任何一项正确的决定,只有在各种观点都公开讨论之后,才可能作出。要鼓励下属挑战你的想法,这对你无疑是一种启发和触动。顽固和没有弹性,是负责人的致命伤。批评,往往是他人送给你的最好礼物。

  记者:你在万向集团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你退休了,这条大船还能像现在这样稳步前行吗?

  鲁冠球:我现在还没有想过退休的事,哪一天不接触“万向”的事就觉得心神不定。看着今天的万向集团各方面发展得很好,就像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花越开越漂亮,心里确实很有成就感。

  但是,万向集团的明天肯定属于年轻人,我也相信,他们一定会干得比我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667.html

更多阅读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逆市而上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国产化能力严重不足。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建议,应通过政策倾斜、扶优限劣,在金融危机中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大企业。   

鲁冠球:中国商业界“常青树”企业家

改革开放只有30年,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创业史却有47年。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所经历的风雨正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缩影。   “铁匠铺”39年变身“跨国公司”   1962年,那年鲁冠球只有17岁,他创办了一

鲁冠球:商界常青树

18年A股市场,能够一直引领上市公司成长的掌门人屈指可数。据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中,目前仅有8家公司的董事长始终未变,万向钱潮的董事长鲁冠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是中国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声明:《鲁冠球:办企业一定要认识自己》为网友岁月之沉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