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芸劫恶龙吟第十六回 岩间龙吟



      大红袍是武夷山的乌龙茶,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岩茶,这名字听上去就带了些许山林间雄深英武的气息。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碧水丹山,峭峰深壑,“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通常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并称闽北 “四大名枞”。岩茶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岩骨花香”,品之与闽南名茶“铁观音”口味迥乎不同。故因其极为稀有珍贵,历来佳话逸事不断。

  乌龙茶肇源于宋,理学名宿朱熹当过管茶的官儿,曾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建“武夷精舍”,躬耕茶事,行吟茶丛。他曾有诗云:“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手自栽。地僻芳菲真自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可见朱熹对于武夷名枞有很深的渊源,并将茶理与其理学思想互渗,感于武夷茶苦而后甘,“中庸之为德”,颇具君子“素其位而行”的高士风范。

  清代袁枚七十龄品武夷茶之文章,亦可一观:“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疴、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而武夷大红袍,则是极品中的极品,言其众枞之首,亦为不忝。其实真正的大红袍少之又少,极少有人能够品之。坊间流传当年尼克松来到中国,毛主席曾给了他四两大红袍茶,美国总统不解地看着他,那眼神似乎在问:“中国不是茶的故乡吗?何故如此小气只给我区区四两!”主席仿佛读懂了那眼神,大笑着说:“大红袍每年只产八两,赠你四两,我已经是送了半壁江山了!”而我们目前经常品到的大红袍,皆属于茶师以母树大红袍的工艺标准拼配出来的,这里面名家众多,各具善缘。

  闽人喝茶,通常十分浓厚。初喝茶的人,一般很难接受那种猛烈而雄浑的味道。因此,初喝大红袍,投量还是以适中为上。笔者以为,闽北名枞才是名符其实的乌龙,片片碧青的叶子被茶人拼制成了黝黑油亮、叶脉长长的模样,真仿佛一条条呼之欲出的潜龙,正等待着云布雨施之后,便能够翱翔于九霄之上,如飞龙在天了。
 贞芸劫恶龙吟第十六回 岩间龙吟

  泡茶要有好心情,先将心放平和,那就有了一半的好茶。欲获好茶,还必用好水,好水方能将茶性全然发挥,亦不负好茶之缘。好水之得一在水质,二在火候。此前苏东坡有诗论沸水状,古人全凭感觉观察水的适宜,以蟹眼、松风喻水,一颗心与周遭外物实在是息息相关。

  泡岩茶还是用盖碗灵活便利,冲泡之水一定要够温度。所谓三沸水悬壶高冲,为的是将茶性全然激活。历经洗茶后,便可品味心仪的大红袍了。初泡出水宜快,味道在水和茶之间相溶待进,这时候的口感是比较简淡的,心也立即充满了期待。

  经过了初泡的洗礼,这时的茶便如唤醒了的美人一般,朦胧中将大红袍的来由似要说个清楚,口中已是回甘不已,心中却向着山间岩路,跌撞着奔了过去。

  第三泡往往是精彩的开端。这时盖碗中的每一个叶片都舒展着丰盈广袖,在水中旋转律动,和着浓亮鲜明的汤色、弥漫不已的茶气,不仅胜却人间无数,便是那天边风月,也要来此模仿一二。

  冲泡的次数是评定茶优劣的标志之一,第四泡若是依旧口味醇厚,那对于一个“痴茶客”而言,定是无上的缘分了。这时所谓“岩韵”似开始登场,但确也因人而异。类似我等没登过武夷山的,也只能想一想北京的凤凰岭,虽不曾如武夷山高峻蔽日,亦可以行山间陌路,顿感野逸丛生,时现真龙。

  几泡浓茶过后,淡茶仍是上品佳酿,冲和口味,涤除玄览。以后的几泡,定是逐渐地归乎平淡,归乎至简,归乎水的味道。水依然是水,它的和善不会随着茶的浓淡而丝毫改变。

  一泡好茶,就这么不期而遇地走进了你我的生命,这场邂逅似是前缘注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254.html

更多阅读

封神演義 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 封神演义哪吒的故事

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詩曰:金光洞裏有奇珍,降落塵寰輔至仁。周室已生佳氣色;商家應自滅精神。從來泰運多梁棟,自古昌期有劫燐。戊午時中逢甲子,漫嗟朝野盡沉淪。話說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

声明:《贞芸劫恶龙吟第十六回 岩间龙吟》为网友守望童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