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是自寻死路 毛 盘剥供货商利益是自寻死路?



 近几年来,随着超市、大卖场、专卖店等新兴商业业态的日渐勃起,作为零售业最主要业态的传统百货业,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极度红火之后,开始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在世纪交替的2000年前后,全国百货业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颓势,从疯狂打折赔本赚吆喝到大面积重组并购,从因货款纠纷引发关门歇业到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百货业一时呈现出哀鸿遍野的危局之势。尽管近两年来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传统百货业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发展有所回暖,但整个行业盈利下滑、市场份额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仅以百货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为例,2003年,全市60余家大型商场中间,只有三家保持了毛利率的正增长。

  盘点分析百货业陷于困局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在商业流通领域极不发达的年代,百货业以其齐全的货品、让人称道的档次,当仁不让地一统零售业的天下,囊括了零售业的绝大部分利润。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百货业内部“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商业零售领域也呈现出日益细分化的势头,传统百货业的“地盘”开始逐渐被新兴商业业态所蚕食:“人气”品种副食、日用品类,开始被超市占领;“利润”品种家电类,开始被国美、苏宁等专卖店所抢夺;“档次”品种家具类,开始为专业家居市场所替代。此时,百货商场仅且仅有服装服饰、化妆品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力品种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你们这是自寻死路 毛 盘剥供货商利益是自寻死路?

  按理讲,变化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面对市场突变,从生存发展计,广大百货企业理当审时度势,革新求变,不管是与其他业态企业抢夺品种地盘,还是在同一业态内部展开拚搏,“至死方休,强存弱汰”,都需努力拓展新路,以求延续昔日雄风。但是遗憾的是,有太多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变革的压力,忽略了对市场的应变。由于固守传统思维,以致于在零售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开始日渐颓败,客流锐减,利润稀薄,尽显老态龙钟之势。为了苟且生存,延续生计,他们不得不采取违背商业合作规则的非理性做法———开始以种种借口转嫁自身运营成本,盘剥损害供货商利益———殊不料,这些在百货企业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自救”之举,却因为供货商紧接其后的应对之策———商品涨价,进一步减少了客流,促成了一个本不该有的恶性循环。

  更可怕的是,由于惯性使然,传统百货企业大批具有“话语权”的“内部人”,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假借各种名目,或明或暗地对供货商索拿卡要,攫取了可观的不正当利益,形成了事实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基于“利己”的短视心理,为确保这份利益,促成了他们对企业运营现状的维护———尽管他们也希望企业大发展,但任何可能打破这种利益格局的企业变革,都可能被他们视之为对自己的伤害,进而作出阻绕改革的种种非理性做法———这也正是大批传统百货企业之所以临至破产,也难以推出变革措施的根源所在。

  凡此种种,只会加速传统百货企业的颓败与倒闭。尽管在一个物质产品极大丰裕,商品供过于求的相对过剩时代,生产厂家异常看重零售渠道的力量,异常尊重销售终端的地位,但是随着零售业态的高速发展,零售渠道越来越多元化,销售终端也越来越多,过去那种几家百货企业一统城市商业流通的垄断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在现今的零售市场上,迫于竞争的压力,已经开始出现零售商争抢品牌生产商加盟的新态势。非但如此,一些大型生产厂家也出于发展的需要,开始自建营销网络乃至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终端。当此时,传统百货企业只能采取连锁经营、改变品种结构、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予以自救,任何按过往思维,继续盘剥、损害生产商利益的非理性“自救”做法,只会导致与生产商的反目恶交,其结果必然是因货品不全而失去客源损害自己。

  在产业分工愈益细化的现代社会,唯有诚信合作,才有自身发展。能否与商业伙伴建立起利益共享的诚信合作架构,用已形成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互动机制,正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尺码。面对商业零售领域的发展新态势,传统百货企业该是向盘剥、损害供货商利益的做法痛下杀手的时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2811.html

更多阅读

优菜你们这是要公开关系了吗哈哈! 国际关系史 公开课

晚上一回到家,照例上论坛看AKB的消息,结果无意中点进一则新闻,是讲今天的「AKB48东京秋祭り」的,这场音乐会定于30号播放,我随意的拉完了这条新闻,然后饶有兴趣的看了下歌单。天知道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这么激动人心的歌单了,我泪奔~~~~~~~~~

声明:《你们这是自寻死路 毛 盘剥供货商利益是自寻死路?》为网友我是叼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