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机审书刊发行部 外资集结书刊发行市场2



 政策、服务:疑问与肯定并存

    中国的书报刊市场,是被列在需要倍加呵护的幼稚工业之列的,出版业政策的天平仍然向国有企业倾斜。比如,国家规定民营企业不能从事一级批发、不能成为某种图书的全国总代理,而新华书店却有教材及教材类图书的专营权等等。虽然,对外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与其它行业的开放程度相比,政策的壁垒仍然显得高了一些,在资金投入、股份比例、场地面积、店面总数、经营时间上,对外资企业都有严格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仅限于出版业的流通领域,而对出版业的生产领域,内专家的分析是:5年之内,外资根本就没有进入的希望。根据国家政策,2003年5月1 日起,允许外国投资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期刊的零售业务。2004年12月1日起,允许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批 发企业,取消对外资从事书报刊分销服务的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及企业设立形式方面的限制,但加入5年内超过30家分店的书报刊连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

 北京中机审书刊发行部 外资集结书刊发行市场2

    在高高的政策壁垒面前,在中国出版业的产业链上,外资究竟能打开什么样的局面呢?这为竞争留下了许多疑问。

    但在服务的争夺上却是肯定的。据预测,“洋书店”最有可能采取两种登陆方式:超级书店——

    这种书店小的有6000平方米左右,大的达8000平方米,图书品种在 10万到20万之间,规模上和上海书城差不多。它有两个“撒手锏”:其一,便宜。超级书店凭借其全球范围内的数量优势,能从出版商那里得到比竞争者更多的折扣,每个月都有大型的“特价日”,在价格上领先于几乎不打折的国内书店;其二,人性化。滚动扶梯方便读者高处取书,每个楼面都留有专门的免费阅读区,还有咖啡厅、快餐厅和网吧,甚至提供“读者心理咨询”,让你完全沉醉在“书式生活”中,这与国内书店拘谨局促的购书氛围对比鲜明。24小时书店——由于运营成本过高,国内投资者对 24小时书店不敢问津,但在外资的经营攻略中,24小时书店却往往和超级书店互为犄角、互为补充。“财大气粗”的“ 洋书店” 极有可能以这个“无人区”为突破口,在“阅读零时差、全天不打烊” 的噱头下,把读者抢过来。可见,外资企业良好的服务意识很值得国内借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3290.html

更多阅读

中达金桥?对!那就是我! 北京中达金桥

“嗨!你好,我是中达金桥。”“你好,你是做什么的?”“我么?我是搞IT的。”“你就是做IT服务的那个中达金桥?”“对!那就是我!”我的小名叫中达金桥,全名叫做“北京中达金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人送外号“

声明:《北京中机审书刊发行部 外资集结书刊发行市场2》为网友卡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