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到海外施工招投标 谁妨碍了国企海外上市



风雨上市路

  3月初,当中国石油路演团抵达波士顿进行预路演时,基于不同信仰的数十人高举标语守候在会场门口,强烈反对中国石油在美上市,并不时地投掷鸡蛋。在一片反对声和众多基金经理的惊诧莫名中,董事长马富才一行最终穿过后门才得以脱身。

  反对者包括劳工组织,他们认为中石油剥离100万职工损害工人利益;也包括环保主义者,他们认为中国石油破坏环境;甚至包括人权组织,由于中国石油在苏丹拥有一个油田项目,而苏丹列在美国人权组织的“黑名单”上,中国石油因而受累。

  众口铄金。美国最为庞大的几家基金(诸如纽约城市养老基金等)率先宣布放弃了对中国石油的认购,上市之路落下了第一道阴影。

  但是,真正让中国石油头痛的,是市场的冷漠。中国石油上市集资额一再削减。2月间,市场传闻中的中国石油集资额将在80亿至100亿美元上下,占其总股本的30%(此前中国电信IPO在1997年底也不过融到了40多亿美元),到了预路演时,这一数字迅速收敛到了50亿至70亿美元。在摸清市场之后,主承销商宣布采用了最为保守的方案,即出售10%的股份,筹集资金用以减轻负债及安置员工;在整个IPO中,在港公开发售部分也降到5%。

 国企到海外施工招投标 谁妨碍了国企海外上市
  3月下旬,一番努力之下,市场开始回暖,英国的石油巨头BP阿莫科表示将购买整个发行额度的20%,并锁定(LOCKUP)一年内不得出售;而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等四家机构也拟斥资3.5亿美元购入股票。当时香港的《南华早报》对中石油使用了“微热”的字眼。

  即便如此,在3月30日的定价时,中国石油也显得尤为谨慎。“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市场”,该公司一位财务人员称。定价区间最终锁定在H股1.24至1.51港元,美国存托股(ADS,相当于100股)为15.93至19.40美元,这个数字是相当务实的。因为承销团最终拿到的订单大约只有227亿股,超额认购倍数为1.3倍。

  然而,就是这些订单也有人怀疑其真实分量。有关人士指出,象BP阿莫科这样的战略投资者,事实上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零售市场之门,并非真正的投资。因为一般而言,石油公司很少投资于同行,即使投资也要占到总股本的20%以上才能并到财务表上,否则只能算作成本。BP阿莫科仅仅投资了中国石油公开发行部分的20%,从投资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而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恒基投资等两家大机构占了一半左右,真正的散户应者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不自然的投资者”,一位分析家称。市场对于中国石油的接受是十分勉强的。

  仿佛为了配合这种观点。4月6日,代号为PTR的中国石油在纽约开盘,很快就跌破了发行价。而在香港,中国石油与创维同日上市,表现却大相径庭。中国石油以1.21港元收市,最低时为1.17港元,而创维升幅则高达37.7%。

  挑战来自何方?

  资本市场并未立即对痛下改组决心的中国石油热情相待。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国企海外上市的颓势并未得到扭转,其根由何在,立即成为人们的中心话题。

  对上市时机选择而言,人们并无太大的分歧。中国石油上市期间,一方面世人正在为新经济痴狂,另一方面油价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欧佩克正在与主要石油进口国掰手腕。对于前者,从分流资金的角度看,当然大大影响了能源股的吸引力。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石油路演及定价期间(3月13日-30日),新经济股已经开始蒸发,部分传统能源股均有所上涨,大多数石油公司股价都有2%至5%的反弹。而对于油价问题,部分分析家认为影响较为中性,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利好,摩根一位分析员的说法极为干脆:“现在时机不好,还有什么时候好?”

  与去年中海油在定价上的翻船相比,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中国石油的定价并没对下单构成阻力,每个ADS只有16.43美元,石油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EV/EBIDA(经债务调整后的现金流倍数)只有4倍多,较之主要竞争对手(ENL、REPSOL等为6.4倍左右)折让近30%,市盈率也仅为8倍多,事实上市场需求已无太大的价格弹性。

  来自美国的反对势力也的确吓跑了一些投资者。除了一些与政策关联性很强的基金(如教师和公务员的退休基金)没有申购外,很多机构投资者也因无暇细听解释放弃了中国石油,因为据说基金经理最忙的时候一天甚至可拿到11个IPO的请柬。对此,一种估计是中国石油少收了6亿至10亿美元。

  但真正的症结还是在国有企业的公信力上。主承销商高盛(亚洲)的一位高级主管称,中国石油是一家真正不靠包装的企业,因此它的意义远不同于一般的H股。中国石油代表了一个行业性国有企业总体重组后的市场价值,因为它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的正面题材,既不是新经济,垄断概念也即将被打破,是一家唯有改制才能获得效益的企业。因此市场的评价也就代表了投资者对于国企改革的信心,从而是中国国企借以反躬自省的参照。

  路演过程中,投资者不信任的声音此起彼伏。数其大端,主要表现在对公司运营能力、企业独立运作及法人治理结构以及政府监管方面的质疑上。比如企业的庞大规模和主导地位何时转化为价值的增加、成本削减计划的实施时间及成效、独立董事的作用、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几乎每一项改革都面临着真实性的问题。

  摩根斯坦利添惠一位分析员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冷遇在很大程度为历史所累。从整个亚太地区来看,此前上市的国有企业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不良的印象,无论从业绩还是制度承诺,都与招股书相去甚远。除中国电信、联想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H股红筹公司都一溃千里,其中H股的总体股价较发行价跌去了一半左右,而其净资产收益率如果放到国内,大部分连配股资格都拿不到。这样的业绩不仅无法给自身赢得持续融资的机会,同时也给后来者制造了愈加明显的麻烦。“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投资者只能进一步置疑国企上市的动机。反观同样是从国企脱胎而来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石油公司ENI和REPSOL,股价都在IPO基础上有了成倍的增长,市场并没有不假思索地投反对票。因此,在有“旗舰”之称的中国石油试水之后,后来者更应从长计议,引为镜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4272.html

更多阅读

乐评,究竟是谁拿了魏如萱爸爸的笔? 门 魏如萱

魏如萱的《我爸的笔》内地歌名为《爸爸的笔》,这首歌是一首非常幽默的歌曲,幽默到一些不了解娃娃的人会认为他在爆粗口,但是我认为它幽默中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那就是谁拿了魏如萱爸爸的笔?有人问歌词中不是唱了是玛丽兄弟拿了魏

谁发现了美洲大陆?二 白令陆桥 发现美洲大陆

【 谁发现了美洲大陆?】系列文章之(二) 亚科斯达的《西印度群岛的自然与道德历史》一书中,其推理不是依据漫无目的文化比较和无法验证的跨越大洋,而是建立在地理学基础上的。后来随着人们对北太平洋地理知识的增长,他的观点逐渐被人接受。

是谁发现了焦裕禄这个典型?图 焦裕禄典型事迹

是谁发现了焦裕禄这个典型背景材料焦裕禄同志弥留之际,对到医院看望他的兰考县一位副书记说道:“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

声明:《国企到海外施工招投标 谁妨碍了国企海外上市》为网友末疚鹿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