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润集团戴学斌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2)



 地产大腕们能走出胡雪岩阴影吗?

  中国近代百年商业史上,始终有一个阴影笼罩不去,百年以来很多商人的行动准则、行事风格基本上都覆盖在这个阴影所确立的框架之下,尽管有人左冲右突,但始终未见全面突围,房地产行业尤其如此,这个阴影就是————胡雪岩。

  先追本溯源一下,简略的看看中国历代商人是如何致富的。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陶朱公、子赣、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巴清、卓氏、程郑、孔氏、邴氏等二十多位春秋、战国、秦汉富豪的简略形状。

  仔细看来,这些富豪主要从事的是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三大行业。

  个别也有发战争财的,如汉代“文景之乱”,朝廷没钱给军饷,向大家借钱,大家怕战争胜负未定,借出去血本无归,都不肯借。只有无盐氏勇敢的站了出来,承担了此次战争国债的发行任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吴楚兵败,朝廷胜利,无盐氏从此富甲关中,比靠滑铁卢战役爆富的英国商人罗思柴尔德如何?

  司马公记载的这些富翁里还有两位分别靠盗墓、赌博发家的,咳,这个都属于非法行为,有兴趣的咱私下探讨。呵呵。

  主要还是铸造冶铁业、物流业、畜牧业三大行业制造了绝大多数富豪。

  现在回头看,当年之所以富豪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行业中,还是因为这些行业类似于现在的房地产、汽车、IT行业,属于当时的新兴产业(当时中国正在进入铁器时代,冶铁绝对的是当时的高科技,时髦得很)、或者是消费升级行业,畜牧业兼具行业分工和产业升级,还具有当时的高科技属性、属资本、技术、人力三密集行业。

  伴随着新的分工涌现出大批新兴富豪,确为社会发展应有之义。当时肯定也有腐败现象,但认为这些富豪是靠腐败起家,那基本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富豪(不包括赌博、盗墓那两位啊)基本还是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脉搏、在产业经济腾飞的时候,积极投身到创富行业,从而完成了财富积累。

  等到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卖”,这些富豪基本就都歇菜了。

  以后国内再数得上的富豪,基本就都云集在官宦子弟或贪官队伍里了,石崇、刘瑾、和珅和大人……

  元明时代出了个沈万三,这个不是贪官。专家论证,沈哥是土地经营起家,辗转贸易发家。苏州和杭嘉湖地区历来是闻名全国的“粮仓”,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沈万三拥有田产数千顷,自然有大量的稻米作为商品出售。而当时的北方,包括元大都(北京)在内所需食粮,主要靠南方供给,沈万三肯定是一“售粮大户”。由此,沈万三积累了大量资本。富起来的沈万三转而“通番”,将地产的纺织品、瓷器等输往亚非各国,而回船进口大量的珍宝、香料和药材,一去一回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附带一句,在元朝最兴盛时期,马可波罗一伙也是因为做类似的生意来中国的,可见当年国际贸易有多火啊。

  但沈哥政治头脑不清,竟敢说要替天子劳军,经济头脑一百分、政治头脑零分。又碰上个小心眼的朱元璋,偌大的家产,被朱元璋一句话就给弄得完菜了。

  巍巍中华,好不容易这样一个企业家,就被酷吏这样做掉了。

  再下来,到清代,广东出过一个伍秉鉴,伍秉鉴是十三行的领军人物,行业属性也是国际贸易。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

  这位老兄之所以能够爆富,主要是依靠的广州的通商口岸地位,形成了绝对程度上的垄断,这种垄断具有官商、贸易许可、地域垄断多重色彩。等到鸦片战争打完后,咱大清朝又被迫签订了五口通商后,广州的贸易垄断地位一被打破,十三行的贸易量开始下降,再加上替朝廷赔款、贪官勒索,伍家的辉煌也就结束了。

  再下来就是胡雪岩,先依靠王有龄、再依靠左宗棠,成了二品红顶戴商人,千古商人第一。但左公一死,胡雪岩也就土崩瓦解了。胡雪岩去了,可这种官商模式没去。

  为什么只有胡雪岩的官商模式发扬光大了?

  回头看一下笔者刚才不厌其烦讲述的那些例子。

  几乎两千年的“盐铁专卖”政策,牢牢的把握住了当年的这些升级朝阳行业,根本轮不到私人插手,想在这里面发财,没门。

  沈万三富可敌国,最后挡不住朱元璋的一句话,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大家的价值取向,重官轻商。

  伍秉鉴的致富有太强的时代背景和地域因素,很难具有复制的可能。

  只有胡雪岩,他的出现实际上是踩在中国两千年商人的肩上、是一位集大成者。社会价值取向“重官”,那就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官威、借政府采购、借政府制造的垄断效应、借政府的信用致富。

  朋友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盘算一下。

  同样,你也经商,新技术不好研发掌握吧?那你就很难进入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做不了微软。

  而获取资金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最便利方式,就是走胡雪岩公的路线,不会技术、不会融资、没有高等级的信用,那请客吃饭、给人送钱、陪人玩弄女色、拉关系这总会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是这都不会,恭喜你,你可以做良民了,安心科举吧,没准有望成为范进。

  从中国传统商业的氛围来看,胡雪岩的路线实际上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可复制性的一条道路。拉关系以求垄断,以垄断以求发展,以发展以求财富,以财富再拉关系,如此循环。

  相比于西方工业革命后的一些科技或金融企业来言,他们是以技术、以资金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求垄断,以垄断求更大的财富。其间也少不了腐败,女色、钱权一样不少,比咱中华帝国差不了什么,在腐败程度上或许更有过之而不及。美国刚兴起、以及南北战争刚结束的时间段内,百废待兴,群豪并起,那才叫一个无法无天呢。

 插进来一个例子:

  1868年,美国市场两大富翁范德比尔特与德鲁之间,爆发伊利铁路股权争夺战。那时候铁路是最火的新兴经济、高科技,前进的方向,时髦。呵呵。

  范德比尔特开始大量购进伊利股票,同时指使他所控制的法官颁布法令不得增加伊利股票的总量。

  德鲁和他的盟友则指使他们自己的法官下达了完全相反的法令,他们把大量伊利铁路的可转债转成了股票,同时还印刷了数万股崭新的伊利股票。结果,他们使得范德比尔特控制伊利股票的美梦彻底破碎,并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在市场上全数抛出了他们刚刚制造的掺水股票,席卷了范德比尔特的七百万美元后逃离纽约。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范德比尔特和德鲁都继续疯狂地贿赂立法机构以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最终,两败俱伤的范德比尔特和德鲁达成了妥协。

  这种贿赂疯狂倒什么程度呢?当时的人记载的情况是:有些议员(立法机构)以1000美元的价格卖出了他们的选票,却被卖价更高的同僚耻笑为可怜虫。腐败彻底公开化,连面纱都不要。

  拉拢腐蚀法官、议员,直接修改法律,哈哈,拉个把法官下水的贿赂行为一对比成了小儿科。

  但是,请注意,尽管腐败现象横行天下,但通用、西门子这样的公司,确实还是有核心技术的,“他们是以技术、以资金求发展,以发展求财富,以财富求垄断,以垄断求更大的财富”,就算被打断了腐败环节,尚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技术。象微软这样的企业,就算发生了贿赂案,高管或大股东跟哪个高官一起翻船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丧失吗?你会因为微软发生腐败,而不用XP吗?

 蓝润集团戴学斌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2)

  就算企业有人被抓了,关系网要重新铺垫,但企业的核心技术、靠技术积累的资本、市场还在。

  但是,官商型的企业不一样啊,他们是“拉关系以求垄断,以垄断以求发展,以发展以求财富,以财富再拉关系,如此循环放大”,关系一断,企业的根基就动摇了。本来就没技术,好不容易赚了几个钱,一清查,先是归还银行贷款、再是归还挪用的社保、养老种种名目下的资金、再把非法坐庄赚的钱一没收、在查查非法所得……行了,一轮检查下来,一夜回到解放前不说,还倒欠一笔人民血债。

  实际上官场更是无情啊,靠上的关系往往很容易倒在互相倾扎的斗争中,

  《红楼梦》里怎么说,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所靠的官员往往就是冰山,自己又能风光多久呢?

  胡雪岩最终的下场,就是最生动、最现实的例子。唉,可利字当头、利令智昏、现实逼人,在寻找到大树的那一刻,欣喜还来不及,谁又能像那样远、想那样多呢。

  这种胡雪岩模式先天就决定了中国近代商人的悲剧性。本文所探讨的个别大腕,慎重啊。周正毅、张荣坤殷鉴不远啊。

  回头细说房地产行业,行业的支柱一是土地,二是资金,土地具有先天的垄断属性,这块地你占了,别人就没戏了。土地在政府手中、资金在银行手中,政府的执行人是官员,银行的执行人……呵呵,最近都改成经理、总经理、部门经理了,不是官员了。

  剩下的路,该怎么走还用说吗?

  当然,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继续走胡雪岩的老路啊,特别说明啊,有多少人走这条路、有多少人走过这条路、有多少人还在走这条路、有多少人没走这条路,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谱的。

  今世毕竟不同于以往,监督制度是越来越完善的,土地招拍挂、银行贷款流程完善、股市融资渠道、债市渠道也都陆续完善,突破胡雪岩模式的外部环境,正在具备。看看中国的富豪榜,靠新技术、资金、市场渠道而成功的人士已经为数不少。

  相信,所有的中国房地产商人、所有的中国商人彻底走出胡雪岩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文尾刻意的唱高调,这是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方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光靠关系成就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向资金、技术型企业的转型,那必将为市场淘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5145.html

更多阅读

蓝润集团戴学斌发家史 霍英东的真实发家史(一)

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曾拥有大风帆船,来往于省港澳之间,从事货运生意。但当霍英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境已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

地产商的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5)

 国资本市场揭幕战——君万对决   先来看一下“江湖开幕战”的出场阵容  君安PK万科  君安方  主将:张国庆  盟军:深圳新一代企业有限公司、海南证券、香港俊山投资有限公司、创益投资有限公司  火力配置:总持有万

李春平真实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4)

 这些大腕中,第一位接触股市的是许荣茂。跟许荣茂的股市生涯相比,现在的什么杨百万、三湘股神都不过是小儿科。   70年代末,年近而立的许荣茂来到香港,身份是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仔”,什么行业都做过,常年累月的勤奋使他开始小有积蓄,但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3:资本市场是最牛的市场

揭秘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13)   资本市场是最牛的市场  这是一个能让财富以几何级方式增长的市场;  同样,这也是一个能让你饱尝噩梦煎熬的地方;  这个地方,既能给你飞得更高的翅膀,  也能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将你抛入地狱

蓝润集团戴学斌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2)

 地产大腕们能走出胡雪岩阴影吗?   中国近代百年商业史上,始终有一个阴影笼罩不去,百年以来很多商人的行动准则、行事风格基本上都覆盖在这个阴影所确立的框架之下,尽管有人左冲右突,但始终未见全面突围,房地产行业尤其如此,这个阴影

声明:《蓝润集团戴学斌发家史 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史连载(12)》为网友栢褩缃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