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势在必行 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日前,电视剧《老有所依》正在全国热播,而剧中沉重的养老话题触痛了无数观众。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谁来为我们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逐年快速增加,养老服务需求越发强烈,而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供应却日益短缺。根据测算,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2020年将超过1000万个。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全部工作人员一共有40万人左右,其中养老护理员不足30万人。养老服务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让广大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布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国务院于2013年9月13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明确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六项主要任务,即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它兼顾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并从投融资、用地、人才、运营等多方面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扶持。

  《意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首先,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形势十分严峻,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2025年突破3亿,2034年突破4亿,解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

  根据《意见》中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要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社会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至40张。这有利于我们更加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其次,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养老服务业既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夕阳事业,也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是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业涉及长期照料、医疗康复、居家支持、精神慰藉乃至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蕴含着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长久之计,也是当前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所在。

  三是深化思想认识、更新发展理念、推动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意见》贯彻这一重要精神,兼顾养老服务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既对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拓展养老服务内容提出了要求,也对开发老年产品用品、培育养老产业集群提出了要求。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更新思想理念,深化对养老服务的认识,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养老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

  按照联合国标准,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速度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经济实力却相对落后,“未富先老”成为一大特征。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例如在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养老设施严重不足。

  截至2012年底,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社会养老床位数仅为21.5张,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得到一个养老床位居然要等上166年!

  201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达到1万亿元,预计2050年将达到5万亿元。面对万亿元的老年人市场需求,目前国内每年提供的相关产品服务尚不足1000亿元,市场供需缺口巨大,同时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 解决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养老不仅是个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膨胀的养老需求和巨大的服务缺口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既可以引导投资进入发展薄弱领域,又能培育新的有效需求,是增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

  从调整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必然选择。养老服务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用品生产、医疗服务、文化健身娱乐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此外,养老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建筑、钢材、水泥、机械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辐射范围广泛。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养老产业产值为1.4万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13万亿元。在当前一些领域投资趋于饱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加大养老服务市场的投资和政策引导力度,能带动关联产业向好发展。特别是鼓励民间投资和境外资本加盟经营,有助于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养老服务领域已经实施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等多个专项标准。2013年,国家和地方对养老服务产业更是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除前面提到的《意见》,还有6月30日公布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10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12日发布的《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7年)》等。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中央财政已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已下拨22.2亿元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民生商贸服务业、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

  引入社会资本,试验“以房养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将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而在《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意见》明确表示,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制度配套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并在投融资政策、土地供应政策、税费优惠政策、补贴支持政策等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给予种种优惠,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释放了利好消息。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王辉说,按5%最弱势的老年群体入住养老机构计算,全国需要1000万张床位,而当前城乡养老床位总计不过400万张,不计土地费用,每张床位平均投资10万元,仅床位建设一项,就有近6000亿元投资缺口。

  如此大的缺口,增量只能来自民间投资。在旧的养老体制下,政府通过举办公立养老院的方式,服务600万~700万的弱势老人,无法适应两亿人的养老需求,目前要进行的改革,就是要从政府包揽走向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联合。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业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境外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不仅可以破解养老难题、改善民生,也是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消费需求乃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今年,各路投资者对养老服务业动作频频。2013年8月19日,世联地产与台湾最大的养老产业集团恒安照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而深圳中海亲颐现代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昊岩表示,从今年开始,中海每年将投资运营2至3个养老项目,至2015年、2016年,计划发展成12个养老项目。

  另外,“以房养老”在国外一些国家已有成熟的做法。这次国务院《意见》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开展这方面的试点,是积极慎重稳妥的,其目的是要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而构建多样化、多层次、以需求为导向的养老服务模式。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至2050年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目前,德国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分别为70%、20%和10%。由此可见,德国退休者几乎完全依赖政府。但随着德国人寿命普遍变长,出生率却越来越低,加之欧债危机以来,银行利率一降再降,德国人对退休金不足的担忧与日俱增。为保证自己的退休生活,“以房养老”成为德国人补充退休金的良好选择。目前在德国比较常见的是老年人将房屋部分出租给年轻人的“以房养老”方式。通过出租房屋,老年人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益。而且这种“老少同居”的形式,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基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不可能完全照搬这种方式,但这一方向不失为一个选择。

  创新养老模式,实现居家养老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表示,“一说养老,大家都想到去养老机构,而且还要价格便宜服务好。”问题是,面对如今庞大的老人队伍,若仍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养老模式,可以想象在各地会有多少养老院需要新建,养老机构会显得多么臃肿?因此,创新养老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上,《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要积极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提出,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支持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服务。

  在宁夏创建的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一种被喻为“虚拟养老院”的养老模式,它正是对减少养老压力的一种探索。该方式在不新建实体养老机构,而是依托现有养老机构,把机构内专业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等引入社区家庭,让居住在家的老人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服务。平台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例如与500多家服务商签订了服务协议,为注册用户开通家庭保洁、管道疏通、超市免费送货、生日及吃药提醒、走失老人卫星定位等45个服务项目。

  “虚拟养老院”对于广大老人来说可谓是智能型居家养老,不仅不需要进行集中供养,而且可以在自身熟悉而温馨的环境中享受到家庭式服务。老人在家中需要服务求助,只需要用手指按需求按键,就会有服务人员来询问需求。无论是需要救治、生活物资甚至是精神抚慰等,都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上门。可以说,它符合老人的生活规律和节奏,能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提供养老环境。同时,“虚拟养老院” 能够减少土地占用和资金投入,有利于整合资源,在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情况下,既减轻子女负担,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加密势在必行 养老服务势在必行

  不只宁夏有“虚拟养老院”,天津也有。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截至2013年12月,天津的14家“虚拟养老院”试点已为1332位老人提供了近10万次养老服务。为实现居家养老,创造“虚拟养老院”以搭建居家式智能养老平台,提供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宁夏和天津的经验对全国的养老服务发展是个巨大的启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522.html

更多阅读

养老医疗医药/二胎医药概念股 二胎概念股 龙头

养老医疗医药: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老龄化趋势到来,尤其是毛主席号召多生孩子,也就是我们父母那代人,现在进入了用药高峰。养老概念作为长期题材,有望中长线持续走强。具体来看,相关受益股大致分为养老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有哪些二 社区便民服务手册

●综治1.搞好安全稳定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障社区稳定;2.对居民间因上下水等问题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节;3.组织社区治安小分队;4.对两劳释解人员要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5.对重点监控对象加强监督。●老龄工作1.办理老年证,落

国家养老政策 养老院政策补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

2015国家养老新政策:我国养老现状及未来定位解读

【成绩查询】【面试名单】【面试备考】公务员工资: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

声明:《加密势在必行 养老服务势在必行》为网友我比你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