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何时都不晚:47岁才起家的亿万富翁(二)



  放弃是如此的容易,也如此之快,以至于整整一仓库的存书没有卖掉,便干脆用了几大卡车,将其拉到废品收购站,书当废纸卖。尹明善的高素质本领之一,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做事超出别人的想象,该退就退足,决不拖泥带水,决不磨磨赠赠。

    人们对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都能给予很高的评价,赋于很大的赞扬。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能认识到,善于放弃、敢于放弃,也是任何一位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既然已知一件事情发展的有限度,那么,适时而退,善于放弃,便显示了思维的智慧。而能够断然撤出,敢于放弃,则又体现了气魄的非凡。

    从书刊发行业撤退出来后,尹明善并没有一下子就找到新的商机,但是,他却拥有了重新选择道路的充分主动权。从事书刊发行业所掘到的第一桶金,既让他的生计有了保障,也使他拥有了投身于新行业所需的启动资本。

    在人生事业上,主动性撤退与被迫性败走的区别意义,就在于处于前者的人们,重新再战时,能够从容地调动与使用自已已拥有的全部优势,包括自已清醒的智慧与极隹的竞技心态,并可以从容选择最隹的下一个方向;而处在后者状态的人,则常常既无法施展自已尚存的有利因素,也往往没有了重择道路的自由,而只能让自已别无他择地听任不测命运的安排。

    人们陷入某种不顺境况时,常常哀叹自已的命运不好。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人会永远都处于绝境,相反,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有过办事得心应手的顺利时期。只是,相当多的人都难于象尹明善那样,想到并做到人们常说的“见好能收”,从而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经常见到的情况则是:或因缺乏明智的思维,故掌握不了撤退的正确时机,从而每每轻易地丧失了人生的主动权;或因贪婪所致,在思维中将“花无百日红”的古训抛得无影无踪,结果导致一些即便原本很聪明的人,也常常一下子就陷进泥坑,还无法自拔。

    幸好,尹明善既有因勤奋学习而具有的清醒头脑,又能有他以往的艰难经历所溶铸成性格了的谨慎作风,这样,便使他能在创业的每一个阶段中,始终牢牢地把握住自已人生的主动权,从而也终于能将自已开创的事业攀上了很值得一书的高峰。

    成功的尹明善,他的历程确能给人们不少有益的启示,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已人生主动权的观念、理智。

    在退出书刊发行业后,尹明善花了两年半时间,怀揣自己浪漫的商业梦想,从从容容地南下北上,东西考察,左寻右探,去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能令自己生根发芽成长发展的商机。

    其间,他甚至跑到四川外语学院去强化了半年英语,成为该校年龄最大的学生(52岁),后来也被老师誉为最勤奋进步最快的学生。

 创业何时都不晚:47岁才起家的亿万富翁(二)

    1991年,他租来别人的执照做香烟生意。这里,他看到了:利润虽丰厚,但做法太“黑”,不仅百分之百的世界创业实验室(elab.icxo.com)偷税漏税,而且其中充满了黑社会的“码头文化”。一个月后,他逃了出来,或者说又一次主动撤出。尹明善抱定的信念是:凡不能在阳光下公开的生意,是无法成长为真正的事业的!即便它可赚大钱,也不能干。

    有段时间,他帮助朋友在重庆解放碑做百货生意,自己则义务做参谋好几个月。那段时间,使他对真正的市场脉象,有了进一步的切身的体会。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终于,他发现了家乡重庆山城独有的一个重大商机:摩托车!

    55岁时,开始了第二次再创业的辉煌历程90年代的山城重庆以摩托车闻名,行业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都齐集于此,因而,也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人称“摩托帮”。不过,在外人看来,当时,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大老虎拦路,更已有数不清的同行在虎视耽耽,没有相当的实力,要一头扎进这个行业,风险也是不小的。因为,两大摩托集团随便有个小动作,虽可使一些人一夜致富,但也能让另一些人转瞬垮台。

    一位“摩托帮”朋友,经营着一家校办摩托车厂。有一次聊天时告诉尹明善,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是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它小厂的。

    正在到处探寻商机的尹明善,敏锐地从这个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灵感。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与机会的比率后,时年已55岁的尹明善,决定进入摩托车行业,倾注他第一次创业时掘获的全部资金20万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再创业的辉煌历程。

    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启动资金二十万,散兵游勇九号人。在租来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产场地上,他却雄心勃勃地告诉每一个人:我们的理想,是造出全中国没有的发动机。

    当然,那时没几个人会拿尹明善的豪言壮语当真。

    但是,心存这一高远理想的尹明善,却用立马进入一步步务实的操作行动,表明了他不是在说说大话寻开心,而是实打实地真要开始攀越新的高峰了。

    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年已 55岁的创业者尹明善,要在夹缝中杀出条生路,只有剑走偏锋。但,他的绝活,表面看来,却又只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招式:战略创新。

    善于思考的尹明善,后来,还将他的战略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每一位前来采访取经的人,尹明善总忘不了“兜售”他的“供给推动需求”理论。在他看来,创新不是为了被动适应市场,而是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只要企业走在需求的前面,就没有饱和的市尝饱和的购买力。

    “我有很多希望,要在有生之年一 一点燃”。有人认为摩托车产业是夕阳产业时,尹明善站了出来: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永远是不落的太阳。

    他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生产。因为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外地去买价高的国产发动机。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限大。

    第一步发展战略确认后,尹明善便将实施战略的战术突破口,选在了当时是摩托巨人的“中国重庆建设集团”的发动机环节链上。既然财大气粗而又受大锅钣体制制约的摩托巨人企业,虽然能生产足够的配件,却又不能充分提供发动机的整成,以满足市场需要,那么就由我们来补充吧。尹明善发现:可以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主要配件买过来,由自己装配为发动机整成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可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重庆市场上无人走过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自然浑然不觉,其他民营摩托小厂商们则想都不敢想自已能装配发动机。

    于是,尹明善的小企业,开始了悄悄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去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去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总之,使配件要买齐也能买齐,但同时却不能让对方感到面临竞争。然后,便是经组装好的一台台供不应求的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再从尹明善的公司里卖了出去,大把大把的丰厚利润则不断地回报进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公司最火的时候,订货的外地厂商提前几个月打来预付款,天天到公司的组装厂门口排队取货,以至于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机场包机发货。红红火火的业务,很快使55岁才入行的“新秀”尹明善,不仅在这个他从不熟悉的行业中站住了脚,而且,迅速成为了摩托行业里的强人。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的日子长不了,只要一旦形成气候,建设集团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集团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从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就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已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自己走路了。

    这条从夹缝中挤出的道路,十年后,终于把尹明善及其公司送上了行业的顶峰。

    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重庆摩托车业重新洗牌,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以产销发动机18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8·5亿、纳税1·136亿元的骄人业绩,超过嘉陵、建设两大老牌摩托车企业巨头,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而且,发动机产销量、出口创汇、专利拥有量、产销综合值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国内知名摩托车企业新大洲、钱江、轻骑、富士达、港日都采用力帆发动机。目前,力帆集团已有员工3800多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技术人员670多人,拥有8家生产企业,3家营销公司,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具备年生产2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连续两年进入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在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排名中名列榜首。力帆集团已进入世界摩托车制造业500强,产销综合值名列中国入选登记企业第一位。

    攀上中国摩托车行业高峰的梦想成真之后,尹明善虽已是年过花甲,但他仍是壮心不已,激情常在。随后,两大目标又先后成为他的囊中战果:一是将产品打出国门;二是拧着钱箱杀入足球圈。

    尹明善说,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

    从全球看,除中国外,每年全球的摩托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0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被日本企业占领,剩下的被我国台湾盛以及意大利等地企业瓜分。1998年9月,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批下来了,起跑枪声一响,尹明善就集中了最多的兵力,拼命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尹明善的力帆集团已在南非、伊朗、越南设立了组装厂,并还计划在印尼、阿根廷、尼日尼亚、美国等地设厂,初步实现了生产的全球化。尹明善又计划投资100万美元购买国外“软技术”,以图“站在巨人肩上求发展”。

    尹明善的品牌战略跟国际接轨,战果一路辉煌。品牌的打造,大大强化了自己。现在,中国摩托车所到之处,日本人节节败退。过去并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日本摩托车公司,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传统领地已经被这位不速之客冲得七零八落,其惊讶可想而知。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在越南,尹明善的力帆摩托车更是占有绝对优势,越南驻华商务参赞说:在越南,“力帆”的牌子比“本田”响。

    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包括间接出口)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2年又被外贸部评为中国进出口500强、全国自营出口企业23名。力帆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

    而拧着钱箱杀入足球圈,向足球进军,迂回打造品牌之路,同样很是成功也令人振奋:尹明善还没有接手球队,一夜之间,全国两亿球迷都记住了尹明善这位重庆摩托车老板,知道了“力帆集团”,这是花几千万广告费买不来的。因为涉足足球,乌拉圭一位华侨认定“力帆”是大企业,非要买他们的摩托车,这也是足球带给力帆的第一笔生意。广东惠州的麦科特集团是尹明善争取三年而未成功的客户,可最近对方主动要求定货的原因很简单:“能搞足球,说明力帆长大了!”

    2000年8月19日,尹明善以5580万的代价买下了“寰岛”足球俱乐部,改旗号为“力帆”。签字那一刻,尹明善想到一个人:尤伯罗斯!按影略嘶峥矗邪彀略嘶嵋郧耙恢笔桥馇钡?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创造了赚钱的神话。足球是绝对的朝阳产业,我希望我能成为中国的尤伯罗斯。”

    尽管已获得了很多第一,尽管已获了令人眩目的成功,但65岁的尹明善仍在不停地攀登;尽管仍有困难重重,前行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坎坷坷,或许那梦中的顶峰是他今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但尹明善始终充满信心,一往无前。原因何在?他是要塑造“百年力帆”的民族品牌、世界品牌。

    他给力帆集团定的今后五年目标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创汇2亿美元,利税 4亿元。并立志再花8年时间,要把力帆打造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摩托车大企业。

    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他,这些年经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尹明善回答是:感谢上帝,给我安排了今天的角色。我曾经梦想过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而现在看来,似乎只在企业家这个位置上,生命才变得如此厚重——因为我有了使命感,对企业、对国家。

    并非多余的感触成功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尤其,当看到这一切辉煌,竟是由一位饱经磨难并已年近半百才开始起步的底层平民所创造时,我们会有些什么感触呢?我们还有没有理由埋怨这个时代?还有没有理由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已的不公、抱怨自已人生道路上常常会有的种种困难、抱怨自已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成功呢?

    固然,成功离不开机遇。但,处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度里,现在又正是改革开放的好年头,生逢其时,生逢其地,这不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吗?

    面对尹明善的成功,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果断抛开那些怨自已也怨别人却并无多少道理、更是毫无任何益处的情绪?因为,这个社会确还有更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表演、去创造的舞台。

    尹明善在47岁才开始下到商海、55岁时才真正开始攀登事业山峰,竟也能获成功。

    一切不甘平庸、拼搏创业欲图人生辉煌的朋友,你大可以想想:今年,自已“贵庚几何?”

    你会不会顿感振奋?——在年龄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5723.html

更多阅读

仲崇凡:绝望中站起来的千万富翁(二)

对仲崇凡来说,世界上最难挣的就是钱,一夜暴富两口子想都没想过,他们忙得几个月都不摸一次家门,一天,在城里上中学的女儿找到了猪场责问妈妈。 妻子夏艳:“你说说吧,你说我重要猪重要吧?当时我就答,我说姑娘啊,特别是猪重要,为啥呢?没有猪赚钱

陈士骏:28岁负债小子变身亿万富翁(二)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者。为了让用户看影片不受干扰,YouTube成立第一年,陈士骏对捧着大把银子的广告商说“No”,不让他们在影片内安插广告。他认为YouTube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始终为用户着想,让用户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允许多种格式的

付文丽:中国最美的亿万富翁(二)

3、坚韧 付文丽喜欢较劲儿,喜欢挑战极限,喜欢在人们的绝望中创造奇迹。在工作中,曾有许多瓶颈问题无法解决,执著的韧性让她放大每一分成功的希望,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广开思路,最终打开局面,扭转乾坤。因此她常说:成功胜在细节

袁亚非:IT卖场摸爬滚打出的亿万富豪(二)

袁亚非的“王大妈”管理模式 商界在线:这就是你开创的“王大妈”模式,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呢? 袁亚非:我把他称为WDM模式——将沃尔玛的规模连锁、戴尔的关系管理,以及麦当

尹明善:12岁会“融资”却大器完成的亿万富翁(二)

 是呀!对比“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那标杆,的确,只要你想干,能动手干,一切年龄都并不为晚,你总能干出些什么的。 掘获第一桶金后的睿智随着政策的落实,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了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

声明:《创业何时都不晚:47岁才起家的亿万富翁(二)》为网友北游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