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一)



在黄河的中上游,有一块隆起的、被黄河由西向北向东又向南三面环绕的、南临古长城的高原,这就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的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宫帐”、“宫殿”“宫廷”之意。这里气候湿润,有广袤的草原,历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据传,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期间,曾多次安营鄂尔多斯。看到这天似苍穹、地如绿茵、松柏苍翠的美景,雄浑浩博的成吉思汗嘱托部下,日后将自己葬于此地。

  自此,鄂尔多斯成为成吉思汗灵魂永驻的圣地!

  八百年后,在鄂尔多斯这片热土上,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大潮又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涌现出像伊泰集团张双旺、张东海父子式的弄潮儿。战车隆隆,战马嘶鸣,疾驰的马蹄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赢得了横跨欧亚前所未有的版图疆界;盛世辉煌,机遇无限,奔驰的年代,张双旺、张东海在神奇博大的鄂尔多斯高原,创造出新的传奇。

  1988年春天,张双旺作了一个决定,辞去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乡镇企业处副处长的职务,带着21名行政超编人员走出政府机关,用这些人全年仅有的工资5万元创办一家主营煤炭的企业。在那个“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年代,他的这一举动,无异于在沉寂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响起了一声惊雷,质疑的声音、不解的目光,从四面袭来。在伊盟乡企处,张双旺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经过19年的苦心经营,他一手创办的内蒙古伊泰集团,已经发展为总资产近百亿元、煤炭年产销量达2000多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伊泰能达到今天的规模,这是我始料不及的。回想当初领着一群‘穷棒子’下海谋生的时候,未曾想象到,今天会出现何等的景象”,张双旺说。

  而在这19年扬鞭奋进、勇往直前,却也伴随危急四伏、险象环生的奋斗历程中,鄂尔多斯高原见证了伊泰神话的诞生,也留下了一个企业家为梦想,痛苦、痴醉、开怀、忧患、孤独的印迹。

  拓荒之旅

  “不管成大事、成小事,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干事,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选择的充实人生。”

  1988年,我国改革浪潮初涌,鄂尔多斯经济开始慢慢升腾。这一年,张双旺45岁。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旁人看来,“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机关生活是再惬意不过了。而对于这种安逸和安稳,张双旺却开始不安起来,他觉得必须尽快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于是他找到主管领导,坦言自己的雄心:不管成大事、成小事,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干事,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选择的充实人生。

  当年3月3日,在盖有7个鲜红印章的《聘任承包经营合同书》上,张双旺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他不再是伊盟乡镇企业处的副处长了,他要去啃这块无人问津的硬骨头,充当改革开放中的“领头雁”。很快,伊盟乡镇企业公司开始正式运转,它就是伊泰集团的前身。

  张双旺拿着5万元开办经费以及政府有偿借给公司的40万元经营周转资金,带领着21名行政超编人员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虽然张双旺的信心很足,但在人才、资金缺乏、渠道不通、经验匮乏的情况下,创办什么样的实业,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鄂尔多斯高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最终他们将目光不约而同地锁定在煤炭上,决定将煤炭运销作为公司主营业务。

  于是,张双旺亲自挂帅,主持公司的煤炭营销业务。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为了尽快积累资本,防止煤炭业务出现问题,公司还确定了其他项目,也一并开展起来。

  第一个项目是开办砖窑,初期一切顺利,可是由于一个民工违章操作造成重伤,花去3万元医药费,迷信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砖瓦厂夭折了;第二个项目是开办小煤窑,由于矿址选择失误,4个月一无所获,白白支出了3万多元;第三个项目是开办大理石厂,由于市场的突变,大理石价格一落千丈,一切都付诸东流……

  而此时,张双旺等人联系的煤炭运输业务也是阻力重重。多年来国家对伊盟从未列出过煤炭调运计划,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根本不具备成熟的外运能力。张双旺跑遍了所有的部门,请求煤炭外运计划,他得到的最有诚意的答复是:等等吧!

  初次下海,就连连呛水,差点陷入“没顶之灾”。大家开始尝到“海水”的苦涩和风浪的险恶。张双旺粗略的一算,几个项目下来就亏掉20多万,借款到期是要偿还的,如果继续这么耗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难道不满一年就要“走麦城”了吗?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回老家种田还债,但“跟我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怎么办,一旦企业散了架,他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会一辈子良心都不安”!

  当时国家财力有限、运力不足,铁道部便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购买自备车皮。这时张双旺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购买火车皮!

  有人说,张双旺是天方夜谭,事实也证明买车皮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些日子,张双旺四处奔波,能去的地方都去了,能找的人都找了。最终为伊泰申请到了购置10节车皮的通行证。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一)

  1988年8月18日,伊泰的10节火车皮,开赴乌海车站。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因为伊泰自购的车皮没有户头,未列入计划,所以根本不具备营运的资格。张双旺又开始四处奔忙。

  1988年8月20日,伊泰的10辆自备车上线了。这一天真正奠定了伊泰的煤炭主业地位,也是在这一天,伊泰开始立足于漫漫铁路线。张双旺和创业者们又开始全力争取车皮上线计划。他们把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到的资金和所有的利润也都投入到购买车皮上,两年内又购置了200多节车皮和40辆卡车,3年内开通了4个煤炭转运站以及5个联营煤矿。伊泰的事业日益壮大,短短3年间,从5万元起家发展到利税超过千万元,伊泰成为鄂尔多斯高原的支柱企业。

  1991年,公司创利税2181.51万元!1992年底,第一轮承包5年合同到期了,伊泰各项指标全面再创新高,外运焦煤90.7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3100万元,全面超额兑现了承包合同。

  张双旺也因此得到了政府的奖励,而在表彰会上,面对伊盟的党政领导和人民,他深情地说,“我看中的不是奖金数额多少,也不是美誉多高,而是你们的理解和认同”。

  峥嵘岁月

  “国家领导人肯定我们是‘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们只当这是一种鼓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第一轮承包结束后,张双旺没有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1996年春,张双旺提出修建准东铁路的主张。建议一提出,就在领导班子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一部分人认为,修准东铁路是把钱往水里扔,是蛮干。张双旺则认为,神华集团修建了铁路,把蛋糕越做越大,企业如虎添翼。如果我们不修铁路,仅仅靠汽车运输长途跋涉,就没法参与市场竞争,任何时候都会处于被动地位。

  张双旺已经是深思熟虑了。他力排众议,提出修建准东铁路,这是企业大发展的契机,势在必行。在立项前,他又果断拍板,投资600万元,委托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进行设计。

  张双旺这“冒险”的举动,叫人瞠目结舌。如果国家计委不立项,这600万就打了水漂了。但事实证明,张双旺下的是步险棋,更是一步妙棋。随后原国家计委在审批众多项目时,因为准东铁路的准备工作做得充足成熟,很快便给予了批复。

  直到准东铁路已经带给伊泰巨大效益的今天,副手们谈起决策时的情景,还在感叹它在伊泰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也在敬佩张双旺的胆略和智慧。说起这些张双旺却是举重若轻,“伊盟煤炭发展的瓶颈就是运输,有了铁路我们就把握了煤炭的生命线,就可以参与更广大的市场竞争,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它的风险却是可以控制的,企业不会为此满盘皆输,我们那时已经有实力承受这其中的风险。”

  经过不懈努力,1998年11月8日,总投资25亿元的准东铁路破土动工,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铁路全长72.66公里。

  2000年12月16日,“呜!”一声长鸣,满载优质煤的第一列专列徐徐驶出薛家湾站,准东铁路一期工程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它的建成通车可以缩短煤炭汽运里程115公里,每吨节约运费20元,目前已实现年运量1000万吨以上,每年可节省运费1.2亿元。

  与此同时,伊泰继续不断投入资金自购车皮,公路、发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展开。到2000年底,伊泰已拥有自备火车皮1871辆,载重汽车600辆。在京包、包兰、包神、大准铁路线设有8个现代化的煤炭加工发运站,年运输能力达800万吨,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锦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形成产、运、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和以各港口、办事处为中心连接点的市场营销网络。

  在修筑财富之路,加快发展主业的同时,伊泰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拓展新的发展道路。

  1994年6月10日,蒙西水泥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伊泰人一步跨出了茫茫煤海,走上企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张双旺认为,蒙西是煤炭产业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应该走一条避免传统产业弊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这便是提高知识含量,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之路。

  蒙西自创业伊始就从美国全套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控制系统,生产高标号、超低碱水泥,其科技含量全国罕有。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蒙西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1997年至2001年,蒙西的科研成果就达13项,短短数年,蒙西跨入了中国水泥行业的前15强!

  伊泰这艘巨轮,已经全速开进,势不可挡!此间,集团公司还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年产120万吨的纳林庙煤矿;投资4940万元兴办了内蒙古伊泰甘草开发公司……

  为了解决公司迅速扩张带来的资金瓶颈,张双旺采取了上市融资的措施。1996年,由伊泰集团内部的部分集团重组设立了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8月8日,“伊煤B股”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煤炭企业第一股。B股上市不但解决了伊泰集团发展的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股份制改造,规范了集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了企业结构调整。1998年,伊泰由原来的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国家控股、职工参股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伊泰集团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优异表现,受到了朱镕基总理、吴邦国副总理的高度赞誉,被誉为“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

  对于这一评价,张双旺认为主要是对伊泰集团管理体制及其经济效益的肯定,我们只当这是一种鼓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伊泰有三条重要的经验帮助我们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是,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方针;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效益闪光点”;三是,改革用工结构,减员增效,向管理要效益。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使用上,伊泰的主导思想就是“用最少的人创造最大效益”。目前伊泰集团共有约2500人,但集团年产煤炭已达到2000万吨水平,而同等产量的其他国有煤矿少的也有3、4万职工,多的可达7、8万人。人少产量高是以科学组织体系为基础的,在伊泰集团,采掘生产和经营管理是相分离的,取得资格证书的采掘工人组成采煤队与伊泰集团签订合同,集体受雇于伊泰集团,一个煤矿上只有矿长、采掘规划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及部分管理人员是伊泰集团配备的,比如该集团一个年产400万吨规模的煤矿,隶属于伊泰集团的只有50人。此外,每天有数千台车为伊泰集团拉运原煤,司机都不是伊泰职工。伊泰集团运输工作的主要解决方式是集团出资购入汽车,再由司机交纳一定风险抵押金承包,在二三年之内,从运费中扣除各种费用后,七八成新的汽车即归司机所有,这样一来,不仅企业不会形成设备老化、员工增多的问题,而且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及致富的机会,可谓两全其美。

  折翅之痛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我们的队伍被打散了、打垮了,只要战场上还有一个站着的人,一定是我老张。”

  2001年,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市场疲软之后,煤炭行业依然徘徊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之中,这同样是伊泰集团历史上最曲折的时期,他们甚至不得不卖掉70多台小轿车以维持企业的运转。生产经营的举步维艰也造成了人事动荡,这一年经理班子六个人中走了四个,董事会成员走了一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653.html

更多阅读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行业

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被理想折腾了近200年的国人,愈发珍惜当下的现实。身居高位的人,要有德;做咨询的,要德才兼备,这些都是妄语,君不见身边混日子的咨询师满地皆是吗?叶敦明感到真的有点恍惚了,靠智慧谋生的人,居然是那么的缺少远虑、深谋和自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一):业绩与执行

接连奔波在不同城市,一段段不同的记忆和感受,有的是依照自己的规划而交织的,而有些则是感觉的随意勾连。有时候,身在A城市,记忆留在B城市,期待有莫名地向往着C城市,被分成几个部分的大脑和身体,像拼凑成一个完整的,还真是不容易。奔走,是咨

服装实体店的未来 谁能代表中国服装的未来(一)

  谁能代表中国服装的未来?这个“谁”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企业或品牌。   一方面,中国服装的美好未来需要众多优秀企业和品牌的努力;另一方面,代表中国服装未来的历史使命,不可能落在某一个具体企业或品牌身上。能够代表中国服装未来

声明:《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永远的伊泰 张双旺创造传奇的经历(一)》为网友撩妹大队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