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业路 背着竹片闯四方 张闪星精彩创业路(一)



湖北咸宁是有名的楠竹之乡,那里竹木工艺品丰富,更重要的是艺人众多,什么都不缺,就缺一样:市场,销量太有限,开着一家竹木工艺品店的张闪星下定决心走出去,但是走向何方?外面的世界会像她想象的一样精彩吗?

  张闪星:“你把玩具和饰盒放在一块。你这样东放一点西放一点都不成气候。”

  张闪星:“竹雕椅差三套,精雕大展宏图差一个。他这里就是缺三套嘛。”

  店员:“底下都是小东西啦,没有啦。”

  张闪星:“是不是都发成了这个。”

  她叫张闪星,做的是竹子生意。这是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分店新开业。因为工人发货时的失误,一些产品对不上账。张闪星亲自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货理清楚。现在,张闪星的竹木工艺品店在全国已经发展到几十家,经营竹简、竹雕、竹编、竹木家居品等大大小小上千种样式,2006年她靠出售竹木工艺品年销售额达到两百多万元。而仅仅在五年前,她还在湖北一个小县城做生意,那么她是怎么走出家乡又怎么在北京城站稳脚跟的呢?

  张闪星家住湖北省咸宁市横石镇,当地有上万亩竹林,也有不少的楠竹手工艺人。1998年,张闪星就利用当地有利资源,开了一家竹木工艺品店。生意却始终不温不火。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开始就是日用的,什么碗呀,喝水的杯子,装茶叶的筒子,就是简单一点的,比较低级一点的工艺品。”

 成都创业路 背着竹片闯四方 张闪星精彩创业路(一)

  2003年,第四届全国竹文化节在张闪星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召开,对这个文化节,张闪星起初并没有多加注意。

  张闪星:“他们说有这样的一个文化节,问我们要不要参加,当时反正当地的收费很少,我们觉得也就去吧,就这样的,抱着一试的心理。”

  让张闪星没想到的是,此次文化节成了自己竹子生意的一个转折点。竹文化节上,张闪星几乎卖光了自己一年的库存。

  文化节销售员:“我记得一小时好象营业额就5000元钱,非常快,人太多了,几个人都搞不过来。”

  这是张闪星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工艺品展会,最大的收获是开了眼界,看到别人的竹木工艺品,张闪星才意识到自己加工的楠竹工艺品仅仅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张闪星的舅舅:“开始做的东西,不可能一开始发展那么快,产品比较单一,这个产品太单一了,销售也就相对来说也差一点。”

  受展会的启发,张闪星回到家立刻准备开发竹简,她先是从一家倒闭的台资企业进了激光打印设备刻竹简,接着又四处寻访知名的手工艺人进购竹雕,并与其签订常年的供货合同。在逐步充实种类的同时,张闪星开始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从文化节过后,她便一直有个念头:那就是走出大山,将自己的竹简卖到全国。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觉得这要发展,怎么发展呢,卖得这么火,怎么发展呢,我们一想三个地方,我们走出去,三个地方,第一个去北京,第二个我们想去上海,第三个去深圳,这三个地方,我们选一个,最后还是我们选的到北京去。”

  记者:“为什么呢?”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我觉得北京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城市,而且最关键我想北方没竹子。”

  张闪星:“觉得北京的话,是一些精英的集合,然后是一个文化古都,又有2008年的奥运在这里举行,然后这里的老外比较多。”

  慎重起见,2004年初,二人先后三次进京考察市场,还特意带了些产品在前门搞起了市场调查。

  张闪星的丈夫 贾一凯:“当时我们刚刚把这个摊摆出来的时候,就围了一大堆人,就有一个女的,她一过来说你们这个多少钱,我说80块钱,她马上就要买,我说不好意思这个不能卖,我们在这里做市场调查的,我就带了一个,卖了我就没了。”

  当时北京市场上多是一些玉器、景泰蓝、琉璃等工艺品,楠竹做的竹简竹雕还比较少见,多次考察的结果让二人对开拓北京市场充满信心,于是租下了位于平安大街上一处正在装修的房子。

  张闪星:“好多一些什么小店呀,各种各样的花卉什么的都有,比较集中一点,我们觉得可能人气会好一点,然后刚开始来吗,不熟,就是觉得,那有这么一个地方,我们先到这儿来,先站稳脚根子,然后再慢慢发展,是这样想的,因为房租比较便宜那个地方。”

  定好了房子,二人赶紧回家把货整理好,全部发往北京准备开张。但是,到北京后才发现交了定金的房子却迟迟不能交付。

  张闪星:“每天到那儿去看那个地方,看它弄好了没有,结果一天两天三天四天,开始打那个人的电话还是通的,到最后的话,打了多次以后,他就手机就关机。”

  又是十多天过去后,张闪星终于明白,自己被人骗了。此时,两人的货已在北京站寄存了近半个月,每天的寄存费加上二人的吃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能够尽快开张,张闪星狠狠心,租下了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处门面。

  房东:“这个属于是金街,这条街都特别贵,他正好赶着高峰,炒着这个房子更高的时候,他来的。”

  张闪星:“那时候是一年8.6万,就是什么都不包括,就光租金,才14平米,而且门帘都比较窄,当时没有选择,就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回家,就是损失这么多钱,直接回去算了。”

  然而,就是在这个十多平米的小店里,张闪星的竹简却卖的出奇的好,王府井大量的客流量让她的竹简销量大增。张闪星还针对旅游区老外比较多的情况刻出了英文版的竹简。到了2004年夏天,张闪星的月销售额最高达到近十万元,相当于2003年前在老家近一年的收入。

  房东:“他们那个房间里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都装不下了,最后住也不能住了,然后自己又在旁边租的房子,然后最后还是不行了,然后他把他的弟弟什么的都给弄来了,家里人全给叫来了。”

  因祸得福,当初被迫租下金街昂贵的房子如今却帮助她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正在张闪星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时,2005年底,张闪星被告知房子因城市改建将于半年后拆除。两人又面临着重新找店面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7102.html

更多阅读

论如何走上富强之路 家纺创业 如何走上创业成功之路(一)

一个新家纺创业者的诞生往往是伴随一种开始的。对于家纺创业者来说追求家纺创业成功是人生永远的目标,渴望成功,人之常情。然而茫茫人海中那么多的创业者,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打开创业成功的大门,成为精英。因此以下几大点帮助你开启成功

陈莉荣:从几万到千万的创业沉浮路(一)

如今,在竞争激烈的北京餐饮业,她已身家千万。靠一份小龙虾的招牌菜,带动酒店全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去年,她旗下的酒店被评为国家级酒家和 “2006中国餐饮业年度十佳企业”;今年5月10日,她本人当选为“2007中国餐饮业年度十大人物”。

佘卫:从技术精英到身家过亿的创业路(一)

他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是我国早期的一批计算机人才,他是行业内的技术精英。2005年,他的重庆易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边做着IT,一边涉足房产,在重庆大学城附近买下400亩土地,打造高新产业,拥有上亿资产。他完成了一个技术人才向

创业路 豆丝生意三起三落的尴尬创业路(一)

豆丝是湖北的一种小吃,对省外的人来说显得陌生。然而,这种加工起来不复杂、几乎家家都会做的普通小吃,却留给了武汉市黄陂区的张远胜太多的迷茫,自从2002年他开始做起豆丝后,是销给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这个十分简单的选择题,却让他经历了

马云的创业之路 刘绪海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一)

由于国家的封山育林政策,对长期生活在林区的工人来说,需要开发一些新的就业途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子吃林子。黑龙江省双丰林业局的职工刘绪海也不例外,他虽然没有什么特长,可是在2002年回家的路上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走上了一条与众

声明:《成都创业路 背着竹片闯四方 张闪星精彩创业路(一)》为网友峩是采花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