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百万 武当山上卖布鞋一年赚百万(二)



 武当武术团团长 袁理敏:“价格比普通鞋高多了,一般人可能是接受不了的。”

    当时这种鞋定价在80多元,是普通胶鞋的五六倍,而练功非常耗鞋,每个月至少得四双。为了从袁团长打开突破口,黄明光觉得哪怕赔本也要干。于是他就送给了袁团长100双布鞋。

    练功者 袁修刚:“它不感觉憋汗,透气。”

    练功者 熊维正:“皮鞋底穿得脚底挺硬的感觉,穿着不舒服。这种布鞋底下透气,穿着还是蛮舒服的。”

    通过袁团长的无形宣传,黄明光收到了意料中的效果。1000双练功鞋很快卖完了,一算帐,挣了5万多元。

    2004年8月正当黄明光在批量生产布鞋时,袁团长却怒气冲冲地找来了。

    原来,袁团长在一次表演时,布鞋出现了问题。

    武当武术团团长 袁理敏:“太极拳里面有个动作“千斤坠”,就是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要求力量往下沉。做这个动作时鞋子突然开裂了,这个令我们很难受。”

    黄明光拿起鞋子一看,连接鞋面与鞋底的棉线断了,而鞋窠里的棉垫很湿,水份把棉线腐烂了。随后陆续有四五百双布鞋退了回来,黄明光陷入了困境。

    一次上网时,一条新闻引起了黄明光的注意,国外从中国进口丝瓜络做洗浴用品。

    黄明光:“介绍说丝瓜络不吸水,通透性很好,沾水之后很快就干掉了,我就觉得这个特点很好。”

    当时正值盛夏,黄明光打上了一个卖青丝瓜人的主意。这个人叫范启才,是武当山特区大湾村的村民,种的丝瓜吃不完就拿到市场上去卖。

    武当山特区大湾村村民 范启才:“一次拉了一车有二百斤丝瓜,突然间遇到一个人,把我的丝瓜全都买去了。”

黄明光买回去丝瓜后没有自己吃,都分给了邻居们,却留下了范启才的联系方式。

    黄明光:“我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是为了找以后的种植基地。”

    2004年11月,黄明光找到了范启才的家,让他帮着收一些老丝瓜。

    村民 詹兰英:“丝瓜老了以后洗个碗,以前卖不出去。”

    武当山特区大湾村村民 范启才:“你吃不了,老了没用,他突然间来说要收这个东西,一元一个,基本上说当时块八毛一个,我们感觉没有想到。”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黄明光要用它做鞋。范启才跑遍了周围的几个村,收了2000个老丝瓜。

    黄明光把老丝瓜的皮去掉后,把它剖开,剪成大小不等的鞋垫样子,用石灰水浸泡后压平就可以用了。

    黄明光:“做成鞋垫滤汗效果好,即使汗沾上去很快就散发了,不会腐烂。还有一个回弹性很好,有自然回弹性。”

    黄明光用丝瓜络取代了棉花,滤汗和舒适效果大大提高。一双丝瓜络鞋垫的成本在四毛钱,做成鞋后能卖到6元钱。一次到范启才家里拉丝瓜时,黄明光看见范启才在用野麻打草鞋。

    武当山特区大湾村村民 范启才:“搓成绳子,这么细一点你看拽不断,非常结实。打草鞋还卖,在我们这个地方靠武当山近,出去卖给武当山的游客。”

    这种野麻不但结实,而且遍地都是。在比较了尼龙线和麻线后,黄明光决定用麻线替代棉线。

    黄明光:“尼龙线做鞋的话,鞋子穿坏了以后作为废弃物也不环保。这样它在自然界可以自然分解。”

    到2005年3月,黄明光做出了不像传统布鞋那么多缺陷的布鞋。袁团长穿上这种布鞋后,感觉身轻如燕,并且与自己的服装也很搭配。

武当武术团团长 袁理敏:“去德国也好还是意大利也好,我们身上穿的,观众从鞋子到衣服都想要一套。”

    袁团长在外面表演时替黄明光接了一些订单,一些布鞋已经卖到了国外。很多到武当山来的中外游客看完功夫团的表演后,都打听哪里能买到这种布鞋。黄明光便在景区游客中转的中心八仙观设立了销售点,不断接到一些小订单。

 一年一百万 武当山上卖布鞋一年赚百万(二)

    根据游客的心理,他还开发出了儿童布鞋、工艺绣花鞋和养生布鞋等六七个系列品种的布鞋。

    游客:“比传统的老工艺布鞋要好,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仅我要买一双,给我女儿老婆各买了一双。”

    武当山特区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王富国:“我们这里国外的人比较多,美国的,日本的,新加坡、俄罗斯,国外游客来了买黑色那种鞋,如果是我们国内团队游客女式的好卖。这是武当山实实在在的千层底鞋,别处买不到。”

    2006年9月,一个大订单把黄明光的生意从本地拉向了外地。

    她叫罗玲玲,在广州一家贸易公司做服饰进出口生意。在网上看到黄明光布鞋的材料和款式后,很感兴趣。

    广州客户 罗玲玲:“这些材料我们一般不会注意它,就是注意到它也不会想到可以用到这方面。”

    这种土产品能受讲究洋气的广州人欢迎吗?罗玲玲就订了一批进行了试销。

    广州客户 罗玲玲:“市场的接受非常好,因为现在我们做的这个产品符合了人们的一个需要,就是环保、舒适。”

    小试成攻后,罗玲玲就发了个款式订了价值20万元的家居布鞋。而黄明光第一次接到这样大的订单。

    这笔生意,黄明光能赚到了在武当山一个多月才能赚到的钱。他正招工赶制,双方下一步瞄准了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准备联合开发时尚布鞋。

    黄明光与袁团长签定了长期供货合作协议,通过景区和网络的销售,黄明光靠卖布鞋一年能收入300多万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7500.html

更多阅读

通报 案例 敲警钟 上 “农药茶”给谁敲警钟(二)?

“农药茶”的出现,制茶者是“茶叶链”意义上的“源头”,自然是逃不开责任,需要给制茶者敲响警钟,具体我已经在《“农药茶”给谁敲警钟(一)》中做了阐述。但是,这个责任不能全部由制茶者来承担。除了制茶者,卖茶者同样要承担责任,“农药茶”

家用医疗器械加盟 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二十年营销解读(二)

1.3  过分功能延展,家庭医疗器械行业的“恶之花”过分功能延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夸大宣传”。和保健品行业一样,家庭医疗器械行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带上了过分功能延展的病毒。每隔几年,病毒就会爆发,许多企业和产品如周林频谱、矿泉

制胜 抢到制胜先机 五条鱼一年赚四百万(二)

李玉生:“130一市斤左右,我想这个价格不会盯太长的,因为啥呢,必定现在养,这个价格高,养殖的少,如果都推下去,斑花蛇鳎养殖多了,到大众化的价格,到五十元钱,这个时候是一个大的转折点。” 2005年的春天。李玉生决定带李健外出一趟,说是去旅游,

怎么白手起家 残疾人白手起家 养獭兔年赚百万(二)

记者:“死了多少只兔子?” 马永劳:“有六七十只,这一次搬过来要几百只。” 马永劳感到事情发展越来越不妙,他赶紧电话联系哥哥马劳尔。 马劳尔:“他在仔兔断奶以后,这个调养过程当中有些环节还搞得不太懂,他让仔兔断奶以后,突换饲料,死亡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二)

谁在看《锵锵三人行》 话痨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年来影响了一大批学舌者、贩口水族和嘴上杠爷。文/胡赳赳 柯勇《美国受众成长记》一书的作者布茨引导人们发现,正是因受众的主动性下降、个人空间被割裂得越来越小而产生的忧虑,导致了

声明:《一年一百万 武当山上卖布鞋一年赚百万(二)》为网友癮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