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中国网络之父(三)



  借了一点钱,加上几年来的积蓄,马云叫上妻子,又找了一个学自动化的搭档,一共3个人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天天出去跟人家讲互联网的商业作用,请企业同意把企业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并为此付费。但当时的环境并不像今天,互联网对许多人来说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掏钱了。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看马云,甚至把马云当成了“骗子”。他为了让大家接受互联网,干脆来了个“兔子先吃窝边草”,把朋友们的公司资料给美国寄过去,免费给他们放到互联网上。嘿,竟然真有效!这些公司中的几个宾馆、电视机厂和律师事务所等都马上收到了来自国外的电话和传真,都是客户查阅了他的网页后发出的。

    “但接下来就很残酷了,真的极其残酷。”马云说。企业收到的只是电话和传真,但由于企业自己并没有上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网页,也根本不知道载有自己资料的网页到底是什么东西,再加上马云的公司既没钱又没背景,所以别人即便收到了信息反馈,也仍然持怀疑态度。直到1995年7月,上海终于首先开通了44K专线。马云立即叫来了杭州电视台的人,对着摄像机当场用一台486电脑通过长途电话与上海的专线相连并登录互联网,然后通过互联网从美国把客户的资料传到杭州。虽然当时的速度慢得可怕,一共用了3个多小时才完成,但马云至少给企业证明了自己并没有在骗人。

    为互联网的商务应用播下火种

    接下来,他们开始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马云开始实行的第一步策略:“空中轰炸”。在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互联网的时候,马云花费极大的力气做宣传,做公共关系。他就像互联网的开路先锋一样,要尽全力让社会知道互联网,了解互联网,在互联网与马云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划上等号。马云就像疯子一样,天天跟人家“侃”互联网,说服客户,说服记者,业务在艰难中一步步地开展了起来。

    1995年7月,马云把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平台———“中国黄页”搬上了互联网,成功发布了浙江省“金鸽工程”、上海电视节、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在当时并不理想的环境下,他以极大的热情、胆识和智慧,在中国宣传互联网的知识和应用,以“疯子”般的工作方式,为互联网的商务应用播下了最初的火种。

 1997年底,马云加盟对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并成功运作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站点,当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40万元人民币。

    这一年,马云收获很大,学到了许多东西,知道了国家宏观的发展方向和外贸企业的需求。同时,国内大量互联网公司开始出现,甚至外国公司也要进入中国市场,马云立即把策略从“空中轰炸”调整为“地面跟进”。马云认识到,社会还没有重视的时候,就是他们机会到来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关注这方面发展的时候,正是小公司可以拼命发展的时候;到国家开始重视了,有了“政策倾斜”,大公司都进来了,就轮不到小公司的份了。现在自己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

    在国内互联网热潮日见高涨的时候,敏感的马云准确地把抓住了电子商务这个当时还是新兴事物的领域。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为商人服务的经验和体会,明确了自己公司发展的方向是为全球的商人建立一个网上商业信息和机会的交流站点。

 一群疯子和他们的战舰

    马云决心已定,对自己团队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办一家公司,从头开始,到底会不会成功,我也没有把握。如果你们愿意留在北京,我会很高兴,因为你们的生活水平、工资待遇都很高,想去‘雅虎’、‘新浪’的话我也可以介绍。如果愿意跟我去,我非常欢迎,但你们的工资每月只有500块钱,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你们住的地方必须距离我家5分钟以内路程,因为上班地点就在我家。”

    马云觉得自己以前的5年是学习的5年,以后的5年将是自己奋斗的5年,一定要做点事业。他给伙伴们3天的时间考虑去留,但5分钟以后,大家对马云说:“我们回杭州,一起干。”

    回到杭州以后,马云在办公室,也就是他的家里和来自16个省份的18位创业者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他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准备做一个站点。”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做了交代,接着要求大家把自己的闲钱放在桌子上,他说:“第一,不许向家里借钱,第二不许向朋友借钱,所有的钱都必须是闲钱,因为这件事失败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时,我可以把这个房子卖掉。”

    马云和大家约定,6个月内要训练出一支一流的船员队伍并造出一艘战舰,也就是将来的“阿里巴巴”,一定要在出港前把所有问题解决掉,否则等到出港后遇到狂风暴雨时就来不及了。

 马云:中国网络之父(三)

    他们打破常人的工作规律,打破所有中国传统企业的运作方式,每天工作16到18个小时,有时甚至就睡在马云的家兼办公室里。办公室经常灯火通明到凌晨,连邻居们都觉得这伙人头脑有问题,早上五、六点钟见他们离开办公室,下午三、四点钟又回来了;他们天天吵架,从早吵到晚,可吵完后又团结的像一家人似的。TONY是香港人,14岁就去加拿大学习,拿到了电脑硕士学位,在杭州,也和大家一样每月500元的工资。工作一星期后,他对马云说:“嘿,JACK(马云的英文名字),500块钱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也不够呀。”马云说:“那你自己决定吧。”一星期以后,TONY又兴奋地工作起来了,他选择了留下来。谈到“阿里巴巴”这个名字,马云的创业伙伴之一,如今的北京首席代表金建杭先生说:“别以为‘阿里巴巴’只是一个有趣的名字。那时我们对一切都仔细地构思设计过,光是网站的名字我们就准备了100多个,大家不断地筛选。后来马云提出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他是英语教师出身,对语言很敏感。他说这个词在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另外‘阿里巴巴’的故事广为流传,在认知和记忆上没有什么困难。这两点与我们决心走国际化的路子非常吻合。还有,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凭着一句咒语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大门,而我们的宗旨也是要为商人们敲开财富的大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849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贾学平/搜集整理 yoyo的扬搜集整理

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贾学平/搜集整理钱天白——中国Internet之父,人们能够享受到网络带来的方便,实在是应该感谢钱天白教授的付出。事实上,钱教授之于中国网络事业,就等同于詹天佑之于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是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

中国互联网之父是谁? 韩国互联网之父

钱天白(1945年-1998年5月8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客座研究员,CNNIC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信息办安全专家组成员。他曾为中国的互联网建立作出过贡献,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1945年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63

史玉柱破解马云战略布局之谜 马云战略布局

史玉柱破解马云战略布局之谜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创造史上最大IPO,马云的又一战略创新的传奇,作为多年莫逆之交,史玉柱对马云的战略眼光由衷地敬佩。做云计算,成立物流公司,进军娱乐业,甚至买下将近半个中国互联网

中国航母之父与航母擦肩而过 中国第二艘航母

「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病逝,终年九十五岁如果说,只差几个月,邓小平就可以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或许也可以说,同样只差几个月,刘华清就可以到「我们自己的航母上」走一走看一看了。这对老人生前交情匪浅,有着半个多世

声明:《马云:中国网络之父(三)》为网友掌心一朵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