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在国家刚刚批准由广州杰特免疫诊断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的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生产许可后,公司创始人、总裁袁建华立即匆匆赶到珠海,安排公司在那里的厂房开工事宜。
“预计今年8月底能交付使用,年底就能投入生产”。这是他1998年回国创业后,第一个终于能够面世的诊断技术产品,他感到很兴奋。
主动把握人生
3000;3000;1992年,原在江西寄生病虫研究所诊断研究室工作的袁建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哈佛大学生物医院,主攻传染病与免疫方向。5年后成为博士后,他的老板发话:“在哈佛,以后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3000;3000;
“当年一到美国时,惟恐自己留不住,第一年到第三年都拼命工作。”袁建华说,“但一旦老板这样说了,我就似乎看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不外乎一栋房子、一份工资,一直就这样了。”3000;3000;
他对这种下半辈子完全能够预见的生活安排感到恐怖,于是决定放弃目前的工作,离开哈佛。为解决自己的移民身份,他于1997年移居加拿大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他当时就认为自己在国外发展并没有多少优势。3000;3000;
“首先,我当时已经46岁了,在国外年龄偏大。美国人一般差不多都是30到35岁出成果。”他说,“但这样的年龄在中国还有优势。”类似的,他认为自己的英语、社会活动能力与当地人相比,肯定处于劣势,但到了中国,这几项劣势又自然逆转成优势。3000;3000;
1998年8月,袁建华带着自己的积蓄和向家人筹集的约25万美元回国创建广州杰特免疫诊断制品有限公司。在美国读书期间,袁建华的研究课题是艾滋病疫苗,“但我还是放弃了研究艾滋病疫苗的努力,毕竟这个产品周期太长,投资太大,一个人做不起来”。3000;3000;
他决定选择另一条道路,专门开发、生产、销售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快速诊断技术,第一个产品就是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这种试剂盒诊断艾滋病非常方便,只要将一滴血滴在上面,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3000;3000;
随着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在人群中筛选和检测出艾滋病患者显得越来越紧迫。据估计,现在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市场容量是5亿元,每年将以30%的速度增加。
3000;3000;对于不久前美国发明的通过唾液就能检测出艾滋病的方法,袁建华认为,如果广州杰特有资金支持,一年内也能做到这点。除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外,公司还开发出结核病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已通过质量鉴定,估计一年后可获得生产许可。
三个篮子三个蛋
3000;3000;2001年,袁建华又成立了广州洁特生物过滤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细胞培养瓶(板、皿)、酶标板、过滤器和移液管等实验室一次性耗材中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3000;3000;“我没有别的本事,只想当个高级搬运工,把美国最好的东西搬过来。”袁建华说。
3000;3000;他以前在国内做生物医药研究时,经常需要培养活体细胞,而培养器皿都是重复性使用,使实验结果往往容易受到影响。而美国都使用一次性产品。
3000;3000;作为国内第一家研发一次性细胞培养器皿的公司,袁建华对自己的先天优势感到庆幸。他说:“我是做生物的,我弟弟是做材料物理的,两人合作起来正好攻克这个难关。”
3000;3000;通过低温等离子改性技术,洁特生产的培养细胞高分子材料,在投放市场三个月内销售收入就达到100万元。现在,洁特在加拿大和中国建有10万级净化车间,年产能力1000万件。
3000;3000;2002年,袁建华又做了一家广州创业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当时广州创业园中有100多个留学生住在周转公寓中,条件不怎么好。大家聊天时,希望能有块地自己盖上房子居住。现在,在得到政府批准的土地上,袁建华的房地产公司准备开发500幢别墅。
3000;3000;做房地产公司对袁建华这样一位免疫学者来说,的确有些“八杆子打不着”。但他认为:“做一个项目很难保证一定就能成功,两个项目失败的风险就降低了50%。我希望三个篮子三个蛋,都能孵出鸡,再生蛋。”
资金局限
3000;3000;袁建华也承认,同时做三家公司容易“汤多肉不烂”,最终还有可能蛋打鸡飞。
3000;3000;“连太太开始也反对,撺掇儿子来做我的工作。”不过他不准备放弃,他说:“我的确不熟悉房地产行业。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公司能为我其他两个企业带来现金流。”
3000;3000;从创业到现在,袁建华一直为资金问题所困扰,快速诊断技术从研发——出成果——国家批准——投放生产,有很长一段净投入过程。
3000;3000;“最穷的时候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到处去借,浑身解数都用尽了。”他很无奈,“银行不借贷,融资又没有渠道,嘴巴磨破了都不行。”广州杰特从成立到现在,融资1500万元,只有700万元到位。
3000;3000;“将来到一定时候我会将房地产公司卖了,把广州洁特和广州杰特联合起来成立一家公司,如果能上市或有人加盟就更好了。”他说。
创业新锐十大“拷问”
3000;3000;《财经时报》:如果无偿资助你重新开始创业,你最少需要多少钱?会投在哪里?
3000;3000;袁建华: 我确信自己还将投资生物医药行业,因为自己在此方面研究了很多年,不想浪费。如果把筹到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大约需要1000万元人民币。但就这点资金我们筹措起来也不容易,一分钱也难倒好汉。
3000;3000;《财经时报》:准备多少岁隐退商场?
3000;3000;袁建华: 分为两个阶段,3到5年后我会退居二线,只起决策辅助作用。其实我最想做的是恢复自己本来面目,做个免疫学方面的专家,而不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什么的。到65岁以后,我会完全退休。
3000;3000;《财经时报》:如果你是政策决策者,你会制定什么政策来扶植你的行业?
3000;3000;袁建华: 首先,应当帮助创业人士解决资金困难问题。现在一方面几万亿元资金放在银行里要付利息,另一方面急需创业资金的人却无路可走。其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实,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做到相互信任,像我们这样的人就较容易得到资金支持。
3000;3000;《财经时报》:你心中创业的黄金年龄是多少岁?
3000;3000;袁建华: 在中国,40到45岁比较合适,因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优越惯了,不到30岁都不会成熟。在国外来说,大约30到35岁比较理想。
3000;3000;《财经时报》:如果有一天你的公司破产了,你变得一无所有,你会何去何从?
3000;3000;袁建华: 我已经50多岁了,除了公司以外不可能一无所有,我现在加拿大还有9间房子。如果我破产了,假如天气不太冷,我会穿着短衫回去,大不了依靠房租还能过日子。当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在中国我还是想做点事情的。
3000;3000;《财经时报》:现在给你一位知名的经理人来辅佐你,你会选择谁?
3000;3000;袁建华: 我是非常需要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帮助自己。我从根本上来说不适合当总经理,做技术方面工作更合适。加入我们公司的经理可以不懂技术,但必须懂市场、懂管理,弥补我自身的不足。
3000;3000;《财经时报》: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行业的第一?
3000;3000;袁建华: 我的细胞培养系列产品已经是国内第一家。对于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5年之内能否做到行业第一现在还不能确定。
3000;3000;《财经时报》:你对进入你这个行业创业的人士有什么建议?
3000;3000;袁建华: 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做好失败的准备。光有技术、产品有市场前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资金支持。
3000;3000;《财经时报》:如何与国内、国外竞争对手竞争?
3000;3000;袁建华: 我觉得首先应当加强团队建设,注重人才政策。在我的公司,除了我和太太,其他人都在30岁以下,我要做的就是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其次,要把握住一个领先、位于市场前沿的产品或项目,这样与对手竞争时才能占据主动。
3000;3000;《财经时报》:你个性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3000;3000;袁建华: 我太太说我的个性最突出的一点是坚忍不拔、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