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业 李书福给大学生留“作业”



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浙商》记者王文正报道):“我交给你们一个作业:每个班找出一个班长,两个副班长,三人组成一个工作班子;由班长带头,副班长配合,组成一个班委会,班委会成员由各个专业委员构成;然后由班长牵头,制订班委会章程和班务管理制度,并与全班同学讨论、修正、完善,努力做到全班同学都能够遵守班务管理制度,推动班级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机制;两个副班长要分别与同学们商量,提出几个问题,问题的内容可以灵活多样,然后与班长讨论。讨论的结果,等到下次我来时,再与我交流。”

昨天下午,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北京吉利大学的30多名学生代表上了一堂“太阳总是从地平线升起”的课后,留下了这样一份作业。30多名学生围坐在李书福周围,面对面交流,这是李书福第一次以现场讨论的形式,给北京吉利大学的学生们“上课”——这也是李书福以现身说法的形式,敦促北京吉利大学在教育体制方面作出更大的改革。

同样是在昨天下午,吉利汽车研究院与北京吉利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为了让吉利大学的年轻教师更加热爱吉利,培养出中国一流汽车人才,吉利汽车研-爱华网-究院将每年为吉利大学提供5至10名年轻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研究院学习、深造;吉利汽车研究院将为吉利大学的科研、教学提供所有样车、样件;为了培养更多的汽车人才,在每年在北京吉利大学举办以“我对汽车更疯狂”为主题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杯汽车造型设计大赛,前5名获奖者将有在假期到吉利研究院实习的机会;吉利汽车研究院每年从吉利大学招收30名至50名优秀学生进入研究院。

对这次合作,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说:“汽车行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但就目前来说,我们对精英人才的需求,远没有对基础扎实但对汽车疯狂热爱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迫切。”

跨越“丰田门”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的3月1日,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丰田章男承认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过快,已超过了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的速度,导致了此次产品的质量问题。

丰田门引发了全球范围关于企业发展速度与人才培养速度之间的一场深层次思想讨论。当人才培养的速度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速度时,企业发展必然会因此受到冲击,而丰田事件中,正是因为产量的不断放大掩盖了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才导致危机爆发时一发不可收拾。

两天后,刚刚参加完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的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丰田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丰田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总结教训,要分析研究为什么发生这些问题。他发生了这些问题以后是怎么样来处理、应对和化解的,怎么来利用这些事件提升他的管理、加强培训以及制度建设,如何开展公共关系处理,包括今后类似的事件发生如何提出改进的措施。”

李书福的总结,至少有一点是与丰田章男的说法不谋而合,即对人才培养的看法。李书福认为,中国的经济要发展,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因此,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李书福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认为教育改革要让学校能自由地发展,“让学校自己来制定教育大纲,然后自己研发教材,由他自己根据需要来物色和培养教师,由学校自己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和录取、毕业、考试的一系列方法,这些全部由学校自己根据社会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改革。”

两会后第一时间,李书福来到吉利大学就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发表主题演讲,并亲自示范,创新教学模式,于是就有了上面那留给学生的“作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业 李书福给大学生留“作业”

吉利转型依赖人才的支撑

进入汽车领域只有十几年“工龄”的吉利汽车,2009年展现出了十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年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的地位;而收购澳大利亚DIS公司、引入战略投资伙伴高盛、竞购世界名牌沃尔沃等“动作”,以及吉利熊猫C-NCAP测试得五星、“吉利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等成果,证明吉利自2007年采取的战略转型,已取得相当的成功。

站在全球汽车行业的角度,和那些跨国巨头相比,吉利规模不算大,实力不很强,“资历”也较浅,但为什么就能够走在许多“资深”企业的前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原因容易被人忽视,即从一开始,吉利就在战略转型与人才教育的协调发展上做足了文章。

汽车产业和教育产业,是吉利的一对“孪生子女”。

几乎和盖汽车厂房同步,上世纪90年代末,吉利在临海划地建校,办起了培养专业技工的“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等职业学校。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扩大,吉利又投巨资,陆续在北京昌平办起了“北京吉利大学”,在海南办起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在杭州办起了“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并将在湖南创办“湖南大学湘江学院”。

到目前为止,吉利旗下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已多达4万余人,成为国家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为社会承担起了一份重大的责任。

吉利多所职业学校的创办,解除了吉利汽车产业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截至2009年底,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其中在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70%是由吉利自己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近两千名科研人员中,从吉利院校走出来的就占了40%以上。

创新办学模式

在吉利整个战略转型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步的变革,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来支撑。尽管吉利通过“招贤纳士”,从外部“空降”了一部分精英人才,但毕竟只是少数,转型需要的是大批具有更新专业技能、良好职业素质、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充实到各个领域,战略转型就是一句空话;而吉利各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恰好为吉利的转型升级准备了大批这样的人才。几年来,成百上千名吉利院校的毕业生,带着吉利汽车产业升级急需的各种知识,生龙活虎地进入到集团的各个层面,很快担当起各项工作,成为企业最富生气的生力军。

吉利办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自身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早在1997年6月12日,李书福到吉利学院筹建处,对负责筹建工作的同志说:“吉利学院不是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而是要造就造汽车的应用性人才。这个定位你们必须坚持。”

为此,李书福为吉利教育确定了一个与众截然不同的办学理念:“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之后,吉利教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置、师资的聘用、学生的招收、就业的安排等,无不根据吉利集团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设定,并从办学开始就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纳入学校的工作范围,在教学模式上发展出“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3是指实用的语文、英语和计算机三门课程,中间的1是指综合的职业素质,后面的1指的是围绕一个岗位设置的课程体系。

其一,教育定位服从市场。吉利集团和区域市场经济需要生产经营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营的专门人才,浙江省经济管理专修学院的教育定位即在专科层次;吉利集团和区域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吉利创办的中专和技校,教育定位即在中等职业技术层次;吉利集团和区域市场经济需要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吉利为此创办了吉利技师学院;吉利集团汽车产业急需汽车专门人才,北京吉利大学又增设汽车学院。

其二,专业设置跟踪市场。在确定专业时,选择社会需求、应用性强、就业门路宽的专业。近十年来,各院校适时以吉利集团产业和区域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科学灵活地设置专业,或调整老专业和设置新专业,或调整专业层次。由于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要,因此,学校越办越好。

其三,实行订单教学,定向培养。1998年,集团下属几家摩托车公司和豪情汽车公司需一批车辆装配工人,公司与吉利技校协议,开设相关专业,开始订单教学,毕业生全部按订单分配就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0817.html

更多阅读

算盘的口诀 李书福的“沃”算盘(3)

事实上,人们的担忧在终端市场已经有所显现。在吉利收购的过程中,沃尔沃汽车在中国销售的各系产品都出现了频繁的降价状况。  面对如此之多的质疑,对于沃尔沃品牌的未来操作,李书福始终讳莫如深。“这个问题不能回答,因为这个事情是分

双管齐下 画家 李书福暗布沃尔沃棋局 人才、供应链双管齐下

  从北京到成都,从大庆到上海,就在各路媒体仍在为沃尔沃国产基地落户何方而猜测不休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却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完善今后沃尔沃运营所需要的人才储备、团队建设和供应链体系。按照因为吉利集团内部人士的说法,运

练气功的排毒反映 练气功的李书福

对李书福们的轻忽、误解与歧视,构成了三十多年来“当代故事”的注脚。可是正是这些人,他们解决了中国的就业,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奉献出了GDP,还为中国注入了活力。 尽管干了不少大事,甚至收购了沃尔沃,但在中国工业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

谢云挺:为什么“创造历史”的会是李书福

吉利汽车收购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让吉利汽车[2.45 2.51%]创始人李书福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此前,这位异想天开的草根人物曾一直是精英阶层的“嘲笑”对象,而今,“最不懂汽车的人”却变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汽车人之一。为什么“

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为什么“创造历史”的会是李书福

吉 利 汽 车收购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V olvo),让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此前,这位异想天开的草根人物曾一直是精英阶层的“嘲笑”对象,而今,“最不懂汽车的人”却变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汽车人之一。为什么“创造历

声明:《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业 李书福给大学生留“作业”》为网友谁放肆了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