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乳业难以摆脱的阴影?



2月6日,从宁夏自治区传来消息,早前牵涉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三聚氰胺事件的宁夏熊猫乳业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

这只是2月1日起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流通、生产环节的乳制品开展全面检查以来查处的众多问题奶粉企业中的1个。

尽管1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副司长严冯敏,在针对上海熊猫乳业涉嫌生产和销售含有超标三聚氰胺奶粉一事还回应称: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涉嫌)刑事犯罪的一个个案。

但一个月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三聚氰胺确已卷土重来且来势汹汹,决不是一个个案那么简单。

宁夏熊猫终被卷入

2月6日通报查处的宁夏熊猫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熊猫),在2009年底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熊猫)被爆出生产含有超标三聚氰胺奶制品的案件中,就已经被相关部门质疑。而上海熊猫在三聚氰胺的问题上,亦不是第一次犯案。

|www.aihuau.com|8

2008年的三鹿奶粉案引出了行业内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2008年9月16日,媒体公布了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491批次产品的紧急专项检查结果,在这一批问题企业中,上海熊猫生产的“熊猫可宝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抽检出部分产品不合格,而其中三聚氰胺的最高含量达到619.00毫克/公斤,仅次于三鹿。

当时查处的这批受污染奶粉原料是由黑龙江心甜乳业有限公司提供,而据熊猫乳品厂内部人士介绍,该厂的原料除了来自黑龙江的心甜乳业,还有一部分来自宁夏,但宁夏这批原料没有发现含三聚氰胺。

上海熊猫立即被上海质监局责成停止生产,封存有质量问题的成品和原料。此后,上海熊猫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这批奶粉也不再‘召回’了,直接在质监部门的指导下就地处理。”而在他们表示出力争“尽力改善”的姿态后,生产又得以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在2009年4月23日,上海熊猫再次被上海市质监局检测出旗下产品含有三聚氰胺。随后,上海质监局对上海熊猫进行全面检查,处理问题奶粉原料,并责成上海熊猫停产。

8个月后的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才传出消息: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上海食安办称,这批问题奶粉的出现,是因其使用了宁夏熊猫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原料所致。随后,宁夏熊猫大喊冤枉。据媒体报道,宁夏熊猫有关负责人极力否认自己提供的奶粉原料有问题,并称他们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质检报告。

然而宁夏方面的态度并没有使他们的情况变得好起来:1月6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了宁夏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原料乳粉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2月5日,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吴忠市该公司销往广州从化市乳品加工企业的部分塞上天天牌全脂乳粉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

随后的2月6日,宁夏召开了彻查问题乳粉专项整治行动情况通报会,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整改,宁夏熊猫乳业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记者致电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由政府部门牵头,已经和上海方面协同调查宁夏熊猫的案件。”

 三聚氰胺:乳业难以摆脱的阴影?
为何之前称宁夏熊猫没有问题,此时却又和上海方面一同配合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只表示:“调查结束后会及时向公众发布情况。”而记者试图采访到宁夏熊猫有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这位之前向媒体澄清宁夏熊猫没有生产问题奶粉的负责人,却不愿意再说话。

奶源监管仍然存疑

“因为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1月30日说。

据上海质监局的调查,上海熊猫的问题奶粉,就是因为其使用了封存的未销毁的问题奶源。而在2月6日贵州省卫生厅发布三聚氰胺超标食品“黑名单”中四个批次的食品中,山东绿赛尔乳品企业,辽宁省五洲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凯达冷冻厂,均认为产品的三聚氰胺超标主要是供应商的奶粉问题。

“对于所有的问题奶粉,应该由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监局、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统一销毁,并全程进行监督。”著名奶业专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

三鹿奶粉事件后,为了正确处理后续事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九局(部)下发了《关于不合格奶制品退货退款和召回、销毁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其中指出:“对生产者仓库内存放的和从市场上召回厂内的不合格奶制品,质监部门要会同工业主管部门监督生产者就地封存,登记追册,专人专责,跟踪监管,严防再次销售和注入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三鹿奶粉事件后的奶粉原料都得到了相应处理,已销售出的问题奶粉,亦可能存在三聚氰胺超标。王丁棉介绍说:“有些经销商自己不放心偷偷拿去检测,发现60%左右都有问题,但这部分的东西,有关部门却没有追查下去。”

早在2009年6月的福建行业高峰论坛上,王丁棉就曾提醒过有关部门要警惕三聚氰胺可能卷土重来,但相关部门并没有跟进。“有些东西我们行业内都知道,为什么政府部门会不知道呢?”王丁棉质疑道。

事实上,尽管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在处理三聚氰胺的问题上没有手软,然而最后仍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清楚的交代。“第一,对于在三鹿案件中,理应承担责任的许多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第二,到最后,三聚氰胺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加入奶粉中,由谁加入,这也是我们行业一直的疑点。”王丁棉说。然而,这些问题都一直没有追究下去。

此外,各地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也因三聚氰胺的重现,而被公众质疑监管不力。宁夏质监局在此前否认宁夏熊猫存在问题,而上海市质监局更因其4月查处上海熊猫,8个月之后才通报公众,而被质疑刻意瞒报。

“为了‘维护’行业利益而推迟向社会公开案情,这是有关部门的一向做法。”王丁棉尖锐指出,如果能及时公布消息,那么在这8个月的时间内,有关部门就可以将行业重新整顿,并将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事实上,对奶源的监管一直是行业内的重要问题。三鹿奶粉案发生前,监管部门的缺位,使得向原料牛奶里掺假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

三鹿奶粉案对各个奶站和奶农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伊利、蒙牛已经表示,他们已停止向个体户收购,会检验每批出厂的奶制品,确保三聚氰胺含量不超标,以此来作为加强奶源监管的措施。“但在对奶源的监管中,除了行业内的监督,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王丁棉说,这两方面,都还需要加强。

现在,奶源的又一个问题则是,国内生产的奶源和市场需求不对称。王丁棉介绍,国内生产的奶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奶源如果出现紧缺,产品的质量问题就难以保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1343.html

更多阅读

光明乳业:因三聚氰胺损失超3亿元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30日发布今年三季度报告称,三聚氰胺事件对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由此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增加总计高达3亿元以上。第三季度净亏损271,236,300元,净利润同比减少794.36%;前三季度净亏损130,459,798元。   三季报显示,存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致乳业三巨头伊利、蒙牛2008亏损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乳业三巨头伊利股份(600887)、蒙牛乳业(02319)、光明乳业(600597)全部预告2008年度净利润将出现较大亏损。  业内人士指出,乳业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出现大幅亏损在预料之内,但目前整个乳业市

人物之一:三聚氰胺事件前的田文华

  编者:2008年的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硬是把中国第一大乳品企业拖至倒闭的境地,抛开三聚氰胺事件不说,我们来还原一下危机之前的田文华,是怎样一步步的做起来这个作为中国乳品专业生产企业的三鹿企业的。     三鹿得来  源有一

三聚氰胺浸渍纸 三聚氰胺阴魂不散如何能休?

新年伊始,三聚氰胺死灰复燃,国人为之一震。有消息报道,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早在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全国婴幼儿奶粉紧急专项检查不合格的名单中,熊猫

三聚氰胺板 陕西金桥乳业再现三聚氰胺超标 3人被批捕

  10日讯 陕西省公安厅10日公布,公安机关已成功破获金桥乳业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奶粉案件,涉嫌污染的5吨奶粉目前已全部追回查封,未流入市场造成危害。   12月2日,公安机关已对涉嫌犯罪的陕西金桥乳业公司总经理刘平、员工苗

声明:《三聚氰胺:乳业难以摆脱的阴影?》为网友扛把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