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近义词 《中国这些事儿》第六章银发浪潮扑面而来(2)



不过,当这银发潮逐渐蔓延开来,中国人也不得不开始接受另一个现实——中国,正在加速变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经高达15亿,全世界每5个老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2个老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将超过4亿。这意味着,再过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也就是比美国还要老龄化的国家。

 扑面而来的近义词 《中国这些事儿》第六章银发浪潮扑面而来(2)
老龄化带来的是4-2-1,8-4-2-1,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结构考验着我们的社会。当几个家庭的赡养义务全都压到两个人的头上时,瘦弱的肩膀该如何承受?

有研究表明,在过去30年内,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27%得益于“人口红利”。但现在,这种优势开始减弱,人口老龄化浪潮威胁悄悄袭来。为应对这种“为富先老”的困局,有学者建议,实行“两胎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改变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值,进而为创建一个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赢来最宝贵的时间。

上海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生二胎的新闻沸沸扬扬,上海的回应是为了应对“银发”浪潮,因为他们的老龄化程度达到216%。政策松动能否应对老龄化,人们又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

李小平认为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社会化养老自然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嘉宾李小平:如果上海人从此100年内不生育,上海保证缺不了人,因为我们有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像潮水般涌过去。

|www.aihuau.com|1

我曾经就老龄化写过一首打油诗“劝君莫虑老龄化,劝君多思自动化,手持遥控来种地,如今不再是神话”。我想一个开着拖拉机,像美国人种了几千亩地的人,他能养多少老人?我们这些拿着锄头、一家种几亩地的人,自己都养活不好,怎么提供养老呢。一个人均5万美元GDP的社会,40%的老年人口有什么可忧虑的。那我认为中国越是加速老龄化,我们就越能消灭过剩人口,解决“三农”过剩农民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要人均收入上去了,以后根本不用愁,将来老龄化以后一定要社会化养老。我曾经讲过一句话,由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化养老,是人类向着美学生活的又一次飞跃。家庭养老根本就不现实,一定是集约化。当个保姆,给她2500块钱,很多人都愿意干。

而王鑫海则认为社会化养老模式不可持续。

嘉宾王鑫海:现在年轻人口越来越少,关幼儿园、关小学,现在关中学,接下来就要关大学,2008年大学的报考人数达到高峰,2009年开始每年减5%~10%,大学将来也要关。也就是说年轻人口锐减,就造成了不足,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口。

所谓的社会化养老,实际上是多个家庭联合起来互相帮助,可能提高一下效率,这是有的。当年轻人口绝对数量下降以后,那么这个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劳动力短缺之后,想再雇个保姆就不是2500元钱的事了,也许要花两万五。在日本雇个保姆就很贵,在德国一个全职的,伺候一个不能自理的老人,一个月要3000欧元。

我觉得GDP不是一个唯一的指标,有可能我们人均5000美元,要比美国5万美元过得更好。他们一个老人在家里很孤独,我们儿孙满堂,亲朋好友还有个亲戚来往,那岂不是很好。这是所谓的天伦之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一定说一定要减到两三亿,然后请一个陌生人来照顾爸妈。

包括纪宝成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建议将放开二胎作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第一步。对此,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了回应:中国城镇和部分农村实行的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这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59%。而总人口比重中高达641%的其他农村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是“生了一个女孩后允许再生一个孩子”或者“允许生两个孩子”。并且,根据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育两个孩子。随着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中国可自然步入“二胎制”,而无须承担放开二胎可能导致的人口高峰风险。所以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动摇。二胎,全面放开还是自然过渡,或者开放三胎?

王鑫海主张更为激进的变革,鼓励生育三胎。

嘉宾王鑫海:我认为应该全面鼓励生育三胎。国家拿钱,为什么这么说?目前有不孕不育的人口达到了10%~15%,假定说鼓励生三胎,我们老百姓也响应政府的号召,有一半的家庭生育了三胎,剩下的一半家庭,有三分之一生一胎,三分之一生两胎,三分之一的还不生,总的平均也就是两个,还是低于这种替代生育率,人口还会下降。

就算放开二胎的话,其实也未必大家都会生二胎。计生委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的生育意愿平均在173左右,那么一般来说,真正生育的孩子要比生育意愿要少。比如日本,他基本上还想生两个孩子,但实际上生了多少呢,125,所以日本首相急得头发都白了,即使是放宽了计生政策,人口出生率依然是在不断下降的。

李小平则主张不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三胎更是天方夜谭。

嘉宾李小平:自然过渡到二胎,因为现在放开二胎,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城里人,已经进入到自然允许二胎的状况了。30年的计划生育,现在城市人和城市人结婚,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结婚允许生二胎。就剩那么一小比例,非要去放开它干什么,放开这小比例,那些不能生的人还要跟你急。在农村,本来一女孩户就是有二胎的。中国想不想进入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有什么标志,至少人均上万美元吧,如果中国要达到美国的标准是什么概念,美国人均5万美元,我们13亿人也就是65万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怎么能支撑你过这个日子呢。

所有在鼓励生育的国家生育率都是在12 、13左右,最多不到15,然后人家都是一两万、三四万美元,才考虑多生孩子。我们现在人均3000美元,你就要鼓励生孩子,还要生三个孩子,我认为这叫异想天开。我的目标就是即使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调整目标是15,也就不存在独生子女政策问题,调整到15我们这样继续保持下去,即不太高也不太低。

现在计生政策绝对不能变,我给中国设定两个百年目标。一百年以后就是2100年,我们把人口争取降到8亿~10亿,两百年降到3亿~5亿,从而使中国真正迈入一流国家。二百年之内3亿~5亿,我是绝对有信心的。

与改革开放一样,中国的人口政策没有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历史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庆幸的是,我们顺利过了河。经过了将近30年的冲突、调整、磨合、适应,今天绝大多数中国民众甚至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已经理解了人口控制与国家前途,与自己生存质量相关,已经适应并接受了国家人口政策对生育的干预。生育,这辆拉满了中国人历史价值观的火车,经过30年艰难而沉重的跋涉,已经改头换面。

温家宝总理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曾说:“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可以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可以变为一个很小的数目……解决13亿人的问题,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13亿的龙头,是持续拧紧还是松开,每一步都事关国家命运,不可小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2702.html

更多阅读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异术超能小说排行 《金融异术》第六章~~第七章

系列专题:《金融异术》第六章罗伯特·法莱尔(Robert JFarrell)我基本上依赖于市场信息。我相信长期性市场周期;这里没什么新事物,只有旧貌换新颜;回归中值是这个市场的常态。罗伯特·法莱尔在美林证券工作了近50年,于2004年退休。罗伯特

ab角制度的优势 《中国这些事儿》第九章中国的制度优势

长期以来,西方在研究中国时,较普遍地存在认可经济成就、却争议政治制度的趋势。尤其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胜利,只有这种民主制度才是最成功的,于是,西方对中国式民主倍加诟病。而今天,中国

英国这些事儿 《中国这些事儿》第九章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一个国家的贫富与强弱,已经不能再和人口数量简单地画上等号,中国的人口素质亟待提高。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必不可少

声明:《扑面而来的近义词 《中国这些事儿》第六章银发浪潮扑面而来(2)》为网友擁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