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从稳中求进到进中求稳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公布后,市场取向的改革派如愿以偿。但改革方案真正的实施,还要看经济能否稳增长,因为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就要求,“进”要在“稳”中求得,也就是说,没有稳增长,改革难以推进。然而,从长期看,只有“进”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何谓稳增长

  “稳增长”是针对“保增长”而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遭遇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对企业倒闭和失业剧增的威胁,政府抛出4万亿刺激方案和10万亿贷款,打了一场保增长的守卫战,即“保八”。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我国经济暂时缓解了下行的压力,但却使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稳增长源于2011年12月12日到14日召开的、为下一年工作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中求进被确定为2012年的工作总基调。“稳”指的是政策稳、发展稳、物价稳、大局稳。“进”则是指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

  2013年,中央决定,延续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2012年、2013年的工作总基调都是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增长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政府工作会议后,新一届中央领导对稳中求进的“稳”字有了新的解释,实际上也是对稳增长有了新的解释。

  10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是指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进’是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

  关于什么是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过度波动。明确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今年全国人大确定的增长7.5%左右,就是增长的下限。上限是要防通胀,今年把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就增长底线而言,李克强认为,7.2%的增速应为稳增长的底线。10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说:“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但从中长期看,可接受的经济增长率底线似乎可以再低一些。习李认为,实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7%的增速就够了。“我们在提出中长期发展目标时就充分进行了测算。”习近平说。所以,7%的增长率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底线。

  可见,与过去的“保八”不同,新一届政府把稳增长定义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短期看,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今年经济增长7.5%左右;上限是要防通胀,今年把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如果每年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7.2%的经济增长则是底线。但从中长期看,也可以把底线确定为7%。

  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7%,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主流经济学家认为,7-8%的增速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可以稳中求进,着力推进改革。

  经济增长是否已稳定在合理区间

  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就是指一国经济按其潜在生产能力运行,经济增长率符合潜在增长率。此时,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当产出高于潜在GDP时,通货膨胀将上升;低于潜在GDP时,则将导致高失业率。

  判断经济是否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指标非常重要。关于失业统计,目前我国官方数据是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准。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很多弊端,它排除了太多的失业者,所以,长期以来与CPI一样,遭到很多经济学家的诟病,实际应用起来也令人困惑。例如,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3%、9.3%、7.8%,但这三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都是4.1%。一般而言,失业率与GDP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变动关系。经济增速下降这么大,失业率却不变,实在让人困惑不解。

  现在,世界各国失业统计主要使用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只有很少国家在使用。我国国家统计局也在用调查失业率进行失业统计,但范围仅限于全国大中城市。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做客新华网时说:中国“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

  如果5%的失业率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底线,那么,今年上半年7.6%的GDP增长率就是我国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底线。但因马建堂说的调查失业率仅指大中城市,并不是完整的失业率数据,所以,还不能证明中国经济下行是否见底,或已经破底。

  民间的失业率调查与官方大不相同。例如,2012年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失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整体失业率为8%,远远超过经济运行底线所能承受的失业率。根据8%的失业率,他们推断,2011年中国失业人数超过2,770万人。而2011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为9.3%。

  失业率数据的混乱,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经济下行底线的判断。所以,加快完善调查失业率统计是当务之急,否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就是盲人摸象。

  经济增长率是不是潜在增长率,是否在合理区间,在我国还需要考虑结构问题。如果GDP结构严重失衡,那么,在失衡情况下的经济运行,其产出不能说是潜在GDP,其运行区间也不能说是“合理区间”,因为就长期而言,这是不可持续的。

  今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盛来运司长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2013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是-1.7%,拉低GDP为-0.1个百分点。

  由于外需低迷,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变为负数,中国经济增长不得不靠内需,但内需中的投资依然还是拉动GDP的主要因素,结构失衡并未改变。在西方国家,消费占GDP的70%,甚至更多,中国的消费、投资、净出口形成什么样的比例,结构才算平衡,才可持续了呢?

  实现投资与消费平衡,需要扩大居民消费,但居民消费的扩大主要来自于收入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慢于GDP增速。另据财政部今年10月公布,2013年1-9月,全国实现税收收入84,412.11亿元,同比增长9%,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可见,扩大消费,促进经济转型并不乐观。

  此外,考虑到盲目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加之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可以说,长期以投资为主拉动GDP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样形成的GDP也不是潜在GDP。

  在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经济结构有待平衡的情况下,很难说经济是在合理区间运行。比如,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其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如果平衡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就要降低投资,但若把投资降到合理水平,而消费和净出口又不能弥补降低投资所形成的缺口,那么GDP增长率就将低于7.7%。所以,在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取得的增长率,不应该是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增长率。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用投资拉动的GDP,就更与潜在GDP,或合理区间无关。
 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从稳中求进到进中求稳

  因此,从弊端太多的失业统计和失衡的经济结构看,我国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以及底线,7-8%的增长率是不是新常态,都有待再重新思考。

  从稳中求进到进中求稳

  李克强在今年7月16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的这段话讲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商业周期问题。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经济处在稳增长中,就要用稳中求进的办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既要使用反周期的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又要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用“进”的办法来求“稳”,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事实上,由于多年来政府把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短期干预经济的办法长期化,致使中国经济问题重重,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债务风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弊端和风险越积越重,加之人口红利、成本优势、制度红利的失去,以及长期以来的创新乏力,中国经济不仅短期不稳,长期发展更令人担忧。

  怎么办?再指望用需求管理的短期办法,特别是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基本无效。惟一的出路是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决定已发布,中国未来之路要稳中求进,更要进中求稳。过去是“稳”字当头,今后应“进”字为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513.html

更多阅读

中新力合:从担保到综合性金融服务_股海龙王

中新力合:从担保到金融服务作者:张兆慧这是一匹不断进化的黑马。---->在《创业家》2009 年1月报道中新力合的时候,他们刚刚探索出信贷担保的“桥隧模式”,并通过投资式担保等创新手段发起了行业变革。如今,将近三年过去,中新力合又变

从希望到添头,范霍恩的轨迹 范霍恩官网

从希望到添头,范霍恩的轨迹在我开始喜欢范霍恩的时候,他初进联盟时的好名声已经被伤病和个性摧残得不剩什么了,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个白色的大个子,人生本来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是在尤文图斯以6比0横扫AC米兰后,成为一个

声明:《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从稳中求进到进中求稳》为网友出售灵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