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九式:中国富豪第一桶金“掘招”(二)



 第4式:巧拼缝

  典型代表:袁宝

  第一桶金:人民币200万元

  可效仿指数:★★★★★

  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今年只有36岁。袁幼时家境贫寒。袁自述:“兄妹五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有时穷得连衣服都穿不起,就盼着开运动会,那样就有希望获奖。上大学后,不忍心哥哥打工来供学费,便一面读书,一面帮别人推销产品,帮教授抄稿,在校园摆摊卖书,维持基本的生计。工作后,还在节假日期间内写字卖钱,那时候太穷了,不得不想办法来补贴家用。一直到后来的下海,都是为穷所逼。”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建设银行。为了脱贫,1992年,袁辞去“好不得容易得来”的在建设银行的工作,到北京怀柔注册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创业资金为多方筹得20万元。袁下海后,在资金不足,又乏门路的情况下,将目光首先瞄向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袁认为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那些经过论证和鉴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沉睡不醒的科研成果中,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袁采取苦行僧的做法,仿照推销员,先是一家一家地敲企业的门,将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名单和及其所需之技术种类记录在案,再找到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买断相关科研成果,再卖给需要这些成果的企业。

  在拼缝的过程中,袁也一直留意着适合自己的项目。他很快相中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的名字叫做“小黑麦”,其实是一个基因工程,能够将种子基因进行排序。袁认为此技术远远高过于现在热门的克隆技术。袁相中“小黑麦”技术后,决心将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这个是文明的称呼,其实,当时就是租地卖种子,就是去当农民。”“小黑麦”成为袁的建昊公司所做第一个实业项目。半年后,“小黑麦”成熟,麦种很快占领全国市场,当年获利200多万元,成为袁的第一桶金。以后袁将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通过收购和买卖企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缝,迅速将事业做大。袁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袁的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使其精于资本运作。袁31岁时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袁目前个人身家据悉高达37亿元人民币,堪称《福布斯》漏网富豪。袁的创业手法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供所有创业者借鉴、参考。拼缝不仅可应用于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样可应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甚至资本交流。张树新败走瀛海威后,带领自己的一支新团队,游走于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专做资本拼缝。张自承,数月之内,团队的每位成员就又都重新完成了一次资本原始积累。拼缝之大有可为,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张的个人能力众所周知,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张能做的事未必其他人都能够做。资本拼缝极其复杂。就算是张本人,亦觉得做资本拼缝太累人,在通过做资本拼缝赚到足够的本钱后,也开始谋求脱离拼缝生涯,专力于IT业投资。对于一般人来说,资本拼缝更困难,但资本拼缝做不了,其他的拼缝还是可以尝试的。做拼缝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是掌握信息。

 第5式:头啖汤

  典型代表:黄斌

  第一桶金:人民币50万元

  可效仿指数:★★★★☆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所谓头啖汤,就是第一拨儿出锅的汤。头啖汤好喝,鲜,最重要的是,喝头啖汤得起早,不能起早的人没法儿跟你抢。喝头啖汤有讲究,不但产品的头啖汤好喝,技术的头啖汤、资源的头啖汤都一样好喝。原爱必得创始人、现北大天正总裁黄斌在中关村头一拨儿喝上攒机这碗汤,与他前后脚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达因集团的张璨,后两者现在发得都比黄斌大。柳传志是带着一拨儿人干,黄斌和张璨开始却都是单打独斗。从1993年6月,黄就在中关村颐宾楼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脸儿攒机,当时黄只有3000块钱的本儿。开始时因为不熟悉情况,第一笔20多万元的生意就做赔了。当时长春来了一个用户买机器,黄报了一个价,用户很惊异,觉得在中关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价格,而且服务也不错。谁知是黄把价儿报错了,等接单后,黄准备大干一场时,才发现自己是以低于成本价来报价的,算下来这单生意要亏1万多元。黄当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告诉客户算错价格,要求加钱;要么找个借口,推掉这笔生意。在仔细权衡之后,黄以做生意一定要讲信誉说服自己,咬着牙把这笔单子做下来。谁知这一来倒成全了他。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长春客户没想到在中关村还能找到那么便宜的机器,而且质量、服务都不错。大概1个月后,这位东北老哥就又给黄下了个100台的单子。那时中关村电脑配件的行情也像现在这样变化多端,配件价格降下来后,黄把这100台的单子做完,平白赚了10几万。从1993年6月到1993年年底,短短半年时间,黄靠攒电脑就挣到了50万元。黄将这50万视为自己淘得的第一桶金。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名第40位的张璨也是这样。黄是攒电脑,张则是整台倒电脑。后来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成立爱必得电脑公司做整机,但已经比张慢了一大步,所以,如今张已进入了富豪行列,黄则还只能算是一个富翁。1992年,北大“结业”的张与丈夫拉起达因公司,借了300万,南下广州倒电脑,2万块钱一台的电脑到北京可以卖2万3,一台电脑就可以净赚3000元,堪称暴利。张因此一上手就赚了上百万。在这个问题上,张比黄高明,但柳传志又比张高明。柳传志不但攒电脑、倒电脑,还用联想的牌子自己做电脑,所以,柳的事业做得又比张大得多。同样是一道头啖汤,黄、张、柳各自喝出了不同的境界,也喝出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值得玩味。

  除了产品头啖汤外,资源头啖汤、技术头啖汤,甚至概念头啖汤的味道都不错。近几年,卖概念的“人才”集中出现于IT界,虽然投资者亏得直嘬牙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出卖概念者在富豪豪榜上拥有一席之地。头啖汤是永远可喝,永远好喝的,关键是你要有眼光,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得到头啖汤,而且知道怎样才能将这头啖汤喝到嘴里。否则的话,拿着个碗乱跑,只能让人把你当成个要饭的。

 第6式:摘仙桃

 独孤九式:中国富豪第一桶金“掘招”(二)

  典型代表:胡志标

  第一桶金: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

  可效仿指数:★☆

  现年33岁的胡志标系广东中山人。胡出生于中山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里,村里人迄今对胡最深刻的印象是能吃苦。胡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几年书,很早就出来“跑码头”。胡对家电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成年后,胡不知从哪儿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从此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在中山市东升镇上的一间小饭馆里,听到一个消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入中国,用它生产出的播放机叫VCD,用来看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过百倍。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几句话触动了胡的心扉。经了解,胡得知之前不久已有一家名叫万燕的中国公司已正式在国内市场推出VCD产品。胡决心加以仿制。1995年7月20日,胡26岁生日那天,以8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做VCD播放机。公司的资本结构:胡同公司的另一位创业者陈天南各占45%股份,胡的家乡益隆村占10%。其时适逢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点》刚刚登上流行歌曲排行榜,爱唱卡拉OK的胡就此选定新公司名称和品牌叫“爱多”。当年10月,“真心实意,爱多VCD”的广告便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效率惊人。同样是在这个月,胡将千辛万苦从银行贷到的几百万元钱除留下一部分买原材料外,剩下的一股脑儿全部投进了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是出现在中央台上的第一条VCD广告。通过广告轰炸,爱多迅速打开市场。6个月后,刚在广东市场站稳脚跟的胡,就买了一张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他发誓要将爱多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5910.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创业第一桶金 创业第一桶金生成法则(2)

  逆向思维挖掘市场,让张林在经济危机中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也让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的人生,开始了良性的淘金之旅。  专家点评:  这是两则非常典型的通过捕捉信息而成功赚取第一桶金的案例。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个国家的强国

创业合伙人翻脸法则 创业第一桶金生成法则(1)

 策划/执行 刘辉 张雁彦  第一桶金是一个跟创业有关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的第一笔财富。其中除了金钱以外,还包括人脉资源、社会地位等一切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品质、满足你向往的生活环境并且能对将来的拓展起到关键作

富豪们告诉你: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企业也是从赚到第一笔钱而走上成功之路的。如何赚取第一桶金呢?世界上众多的知名企业家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一、投入自己最熟悉的行业。赚第一笔钱要从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开始,这样,就不用在一个陌生的

天涯CEO邢明:炒股收获第一桶金

邢明:天涯气质 人文轨迹第一桶金 炒股成为千万富翁 “我只是很喜欢跟人在网上讨论股票,我们聚拢的是同一群人,大家都是因为喜欢。” 上世纪90年代的邢明,对于互联网来说只是个爱好者,他日常的工作是在海南省政府信息中心,“我在1995年

财道:中国富豪“第一桶金”的致富秘笈

中国富豪是如何掘到第一桶金、如何创业发展的?以下的研究归类,恐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第一种类型:才智高远型典型代表: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

声明:《独孤九式:中国富豪第一桶金“掘招”(二)》为网友像迯跑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