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十大未解之谜 破解水浒公司的成长之谜(一)



 第一章 “王伦时代”的梁山管理

  “白衣秀士”和“黄衣秀士”之别

  中国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处于梁山泊发展史上的“王伦时代”。

  梁山的创始老板、第一任CEO王伦,最初“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看来,王伦读过一点书,高考落榜,又有点江湖气质,在社会上碰了壁,很不如意。和杜迁两人曾经投奔“柴大官人”柴进,又得到了柴进的一点资助,在梁山拉了一批人马,搞了点“实业”。

  施耐庵写《水浒》,每个字都是微言大义。王伦的绰号“白衣秀士”,绝不是这么简单起的。历史上真实的王伦,外号其实是“黄衣秀士”。

  《宋史》里面有记载,当时在沂州(今天的山东临沂东南),确实有个王伦造反。虽然人数很少,只有几十号人,后来也只发展到几百人,但是,很有声势。根据欧阳修的记载,这个王伦“打劫沂、密、海、扬、泗、楚等州,邀呼官吏,公取器甲,横行淮海,如履无人……其王伦仍衣黄衫。”大家都知道,“黄衫”不是随便穿的,只有和皇家沾点边的,才能穿黄衫。这个王伦,本事和实力不大,口气和野心不小,公然与朝廷叫板。给人的感觉像是那个20年前在大学校园里的戴尔,拿把螺丝刀帮别人装几台电脑,告诉父母他要“战胜IBM”。

  施耐庵把王伦从“黄衣秀士”改为“白衣秀士”,一字之差,两者的胸襟、气魄、格局、眼界,高下立判。既然只敢穿“白衣”,王伦日后的事业,注定大不到哪里去了。

  不合时宜的排名制

  创业初期的梁山,王伦这个“老大”,并不象后来的宋江那样拥有绝对权威。比如,林冲上山之时,王伦本来打定主意,准备找个借口,把他打发走,“免致后患”。可是,另外几个兄弟——朱贵、杜迁、宋万都据理力争,无奈之下,王伦只能给自己找了个“投名状”的台阶,让林冲留了下来。

  不过,在王伦主政梁山期间,梁山泊组织管理的基本制度——排名制已经形成,第一把交椅自然是王伦来坐,然后依次是杜迁、宋万、朱贵,后来林冲雪夜上梁山后,排在朱贵前面,坐了第四把交椅。

  排名制的最大好处,是山寨的等级秩序一目了然,高低贵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但是,这种排名制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排名的依据,是按资历,还是按能力,甚至是按到山寨的先后?这一点无从体现,而曾为八百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座次竟然在武艺平常的杜迁、宋万二人之下,这也埋下了后来“火并王伦”的伏笔;二是过于僵化,按照这种排名制,资历决定一切,排了座次以后,就不能随便调整,来得晚的,本事再高、功劳再大,也只能屈居人下。

  很明显,这种排名制只是守成之制,而非创业之制,根本不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王伦在企业草创时期,就采用这种排名制,显然是一种无所作为、只求保持现状的做法。但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不进则退,你不吃别人,别人就要吃你。

  后来晁盖入主梁山泊,也采用了这种排名制,证明晃盖与王伦的差距不大,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所以,后来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废除“排名制”,废除全部旧的“年功序列”,全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重新竞争上岗。

 水浒传十大未解之谜 破解水浒公司的成长之谜(一)

  分工和盈利模式

  在这个草创阶段的管理团队中,还有一些粗略的分工。朱贵在山脚下开酒店,这个酒店既是山寨的耳目,也是山寨的鹰爪。他的部门算是梁山泊的“情报部”、“外联部”。至于杜迁、宋万两位,就连王伦也认为他们“武艺也只平常”,这两位在当时的梁山泊上多半属于打家劫舍的先锋。他们两人形成梁 山的“市场部”——“打劫部”。碰上一些比较大的商队,或者说遇上一些“大单”,朱贵一个人对付不了,就要他们两位出马了。

  朱贵在山下开的酒店,对于梁山泊而言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朱贵在酒店中打探江湖中的各种动态、消息,研究整个国内市场的宏观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朱贵在山下打听、侦察往来客商的情报,研究梁山企业的具体业务的“潜在顾客”。“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和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人的精肉片做成腊肉,肥肉拿来煎油点灯。通过朱贵的酒店,对往来客商实施抢劫,是当时梁山泊的主要经济来源。

  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四人时代的梁山泊,据柴进介绍,“有七八百个小喽罗”,而据阮小二的估计,则是“聚集了五七百号人”,整体数字相差不大。山寨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月耗食量。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将每人每天的花销折算成粮食计算,则平均每人每天耗粮三斤,月耗食量为700×3×30=63000斤。这一指标是衡量一个山寨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它意味着:如果山寨平均每月获得的粮食数量少于这个数,山寨就面临饥荒、内乱、崩溃的危险。

  不过,王伦时代梁山泊的规模并不大,和后来宋江时代的几万人马相比,显然不值一提,但是,由于梁山泊的优越地势,山林湖泊相得益彰,易守难攻,占尽地利,因此,尽管其主营业务较为单一,仅仅是“打家劫舍,抢掳往来客人”,但由于摊子不大,也就700来号人,因此,仍然可以像阮小五所说的“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6131.html

更多阅读

西藏十大未解之谜 昆仑山隐藏惊人秘密

1、香巴拉之谜: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时轮教法的发源地。关于香巴的是否存在,人们始终持怀疑态度,而佛学界则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藏文史籍对于香巴拉的记载很详细:香巴拉位于雪山中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人类十大超能力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1912年4月12日是个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这次沉船事件致使1523人葬身鱼腹,是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这么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

世界未解之谜;沙皇500吨黄金之谜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

沙皇500吨黄金之谜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统领俄罗斯军队的高尔查克将军为了购买武器,从1914年开始向外国预支了大约500吨黄金,其中支付给日本的黄金价值数十亿美元。1. 简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统领俄罗斯军队的高尔查克将军

世界未解之谜视频珍藏版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视频珍藏版) [图片]点击每一张 图片就是每一个视频                                                               探索·自然           

其实孙悟空早已死在取经途中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

大家应该都知道《西游记》,孙悟空的本事更是神通,我相信都是众多男生小时候的偶像吧!今天闲着无聊又翻开了《西游记》大体看了一遍,一重大发现,吴承恩竟然在《西游记》有这么一重大伏笔。看《西游记》第五十七回,说是“六耳猕猴”化作孙悟

声明:《水浒传十大未解之谜 破解水浒公司的成长之谜(一)》为网友夕阳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