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转身熟悉的音乐 柯达女神的优雅转身



人物点击

  在柯达效力12年后,被誉为“柯达女神”的叶莺再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优雅转身,这次她选择的对象是全球领先水处理环保公司美国纳尔科。在加盟新东家的发布会现场,叶莺几次把新东家名字错念成“柯达”,全场会意微笑的片刻,她稍作镇定说:“我再次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这样一家企业相遇。”

  初露锋芒

  1997年,叶莺加盟柯达时,柯达因为合资问题与中方已经谈判了3年,由于双方利益分歧大,沟通不畅,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到公司上任第三天,叶莺就坐到了谈判桌前。

  当时的现实情况是中国感光业正处于历史低谷。7家支柱企业全都处于崩溃边缘,负债和亏损累计近百亿元。有人收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利益如何分配,柯达与中方企业一直谈不下来。依靠着与生俱来的东方文化底蕴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熟悉,叶莺为谈判双方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最后著名的“98协议”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根据协议,在中国境内,除“乐凯”之外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被纳入柯达旗下。此后,同样是在叶莺的斡旋下,柯达与乐凯胶片联姻,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的股份。凭借这一结盟,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国内胶卷份额的70%以上。

  这些曾经的功绩此后却因为数码影像的兴起,被人批评为“逆潮流”。随着既不要胶卷又不要冲洗的数码相机走进普通百姓家,传统胶片市场越来越窄,就如当初打火机的出现让火柴也渐渐失去了市场。

  叶莺无法扭转历史的潮流。

  艰难转型

  2005年,已经成为柯达全球副总裁的叶莺誓言与柯达“同舟共济”。她承认柯达迫切需要从传统胶片业务进行“大风起兮”的转型,在激烈竞争的数码相机领域站住脚。随后柯达经历了裁员、业务重组、改变运营模式的阵痛,叶莺这朵玫瑰在转型的暴风雨中,凭着高强度的行动力与意志力,帮助柯达早于金融危机一步,完成了从传统影像到数码影像的业务重新布局。

  去年的北京奥运会,柯达成为全球合作伙伴重新绽放活力。“柯达不是我人生的最后一站,就算有一天我下了柯达这班车,我会搭上另一班车重新起航走另一段旅程。”叶莺认为,使命是永远没有办法完成的,而她所做的一切,所希望得到的评价则是“不辱使命”。

 选择离开

  谁都不会预料到誓言与柯达风雨同舟的叶莺会在柯达顺利转型后选择离开。

  “柯达不是我夏天里的最后一朵玫瑰,纳尔科也不是,我的最后一朵玫瑰盛开在中国。”谈及离开柯达,叶莺向记者说道,能置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她的幸运。今后她将致力于中国的环保事业,而多彩的柯达篇章成为她丰厚人生中的瑰丽宝藏。

  柯达全球CEO彭安东给叶莺离职时的一封信中写道:“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你的鞠躬尽瘁、矢志不渝,柯达无法取得今天在中国的地位。与你共事的岁月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切身感受到,你在我的团队中是何等重要。过去的十二载光阴,你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奉献给了公司,马不停蹄、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我想让你知道,我对你的牺牲不曾或忘、心怀感激。”

  基于叶莺与柯达的协定,离开柯达后,她不会投奔与柯达同业竞争的公司。以叶莺永不疲倦的精力与永不放弃的执着,她选择扎根中国从事绿色环保业。

  据追随她8年的员工透露,叶莺最初萌动环保业,始于去年年末沃尔沃召开的全球董事会,作为董事会成员的叶莺在会上聆听了沃尔沃董事会主席芬·约翰森关于环境与财富的发言,使她意识到人类的未来生存环境与生态的相互关系,财富与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她开始向周围的人表达这样的理念。

  扎根中国

  在叶莺加盟纳尔科的新闻发布会上,以全新形象示人的她剪掉了在柯达时期的一头长发,身着一身天空蓝的职业套装,配一串醒目的湖蓝色项链,与发布会主题“在水一方”相得益彰。

  “目前面临的最迫切、最突出问题是,既要发展、要繁荣,满足当代人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而我在这条起跑线上才刚刚起步。”她向记者透露,纳尔科并非她唯一的选择。从去年9月起数家全球500强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全球著名猎头公司也静待一旁等待她的决定。

  那时候,她一生最尊敬的人——年迈的父亲在美国去世不久,她有了更多时间深入思考,做什么最有益社会,最终她看中了与她价值观接近的纳尔科。她说,她熟悉的环境是中国,她也不愿意离开中国,她需要为这片熟悉的土壤做有益于后代子孙的事。

  退而不休

  叶莺被宣布荣任为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一职后,立即奔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开始熟悉公司业务,在记者采访完毕后又马上飞赴欧洲进行调研。她的生活被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却依然精力旺盛,从未要求停歇。

 这也是她周围员工最钦佩的。一位员工透露:“叶莺的饮食均衡搭配很重视,她每餐必点绿叶菜,大多时候只喝纯净水。”

  “时代气象万千,我很渺小,因此我常常舍不得睡觉,经常两三点都不休息,而且从来不失眠,不辗转反侧,因为在我尚清醒的前一秒,我都是忙碌着的。”叶莺说。

  对于经常被问及的退休问题,叶莺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人们都说急流勇退的人是很明智的,因为他们见好就收,永远不会有失败的记录。我不同意,我想我是一个退而不休的人。”叶莺说,人生百般滋味,如能将不同的滋味都品尝一下,要感激生命。“我现实,但我也浪漫,我还有很多滋味没有亲自体会过,很多酸甜苦辣没有品味过,我不会轻言隐退。”

  叶莺履历

  生于北京,长于台湾。毕业于台湾国际关系学院,兴趣是国学。

  大学求学期间,在台湾和日本著名电台、电视台做记者。

  上世纪70年代初加入美国政府,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70年代后期重返新闻界,先后供职于新加坡海峡时报集团、纽约全国广播公司。

  1982年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担任商务领事、在香港担任商务署署长、在台北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

  1995年出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她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担任过该职位的女性。

  1997年加入伊士曼柯达公司,担任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对外事务部总经理。2002年5月升为柯达全球副总裁。2005年作为柯达全球副总裁兼任北亚区总裁。

 优雅的转身熟悉的音乐 柯达女神的优雅转身

  2009年4月末离职柯达,5月4日加入美国纳尔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7948.html

更多阅读

胶片帝国倒下的郑州柯达冲印店 苏州柯达冲印店

胶片帝国没落启示录有人曾说,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2012年1月19日,全球胶片业的昔日霸主——柯达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随着传统影像的没落以及数码技术的崛起,这个拥有130多年历史的“巨人”却未能及时把握住转型的机会,从辉煌走向没落。

玛格南图片社中的柯达克罗姆胶卷 玛格南图片社 摄影师

其实早在1935年,柯达克罗姆(Kodachrome)胶卷诞生之前,彩色摄影就已经问世。然而正是柯达克罗姆,才普及了彩色摄影,赋予其生命,令我们的照片丰富多彩起来。当我们回顾上世纪中叶拍摄下的景象时,依然会为这些胶片记录下的栩栩如生所震撼。《生

柯达相机家族的没落 韩国家族财阀走向没落

1900年左右,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生产出了“Brownie”相机。因价格低廉,而且所使用的胶卷也不贵,Brownie被认为推动了照相的大众化。1939年左右出产的Brownie 127相机。图为二战期间被军方使用过的柯达“Matchbox”相机与袖珍暗

胶片“霸王”柯达破产保护背后的真正原因 柯达胶片总代理

中国经营报:我们要看到结果,又能了解成因。您认为导致柯达生病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您是否了解些细节和事实还原?柯达转型慢了真实原因什么?是否是大企业惯性思维,不愿舍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影响了创新与改革的脚步?于清教:外电报道,伊士曼-柯

声明:《优雅的转身熟悉的音乐 柯达女神的优雅转身》为网友狗要走我不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