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百年 中国首富荣智健,荣氏家族三代百年传奇(一)



“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

 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从充满贵气的阔少到刚健的企业家,再到红色政治家,直至睿智的政治家,荣毅仁的身份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戏剧变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毅仁和他的家族以及由他延续并发展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近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

  荣毅仁 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本家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家族中多人远走海外,资金外流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认为“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故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而当时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与共产党的信任由此建立。“跟着共产党,这条路我走对了。”荣毅仁曾这样评价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同时,“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荣家祖上留下的遗训,荣毅仁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并因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这两个条件是荣家商业帝国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第一次会见“大官”陈毅

  “1949年,共产党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挥戈南下。我是怀着‘共产党政府绝不会比国民党政府更糟’的信念留在上海不走的。”荣毅仁在回忆录中提到解放军进入上海的时候,他的心中仍然存在两个疑虑。一是生命安全有没有保障,二是办实业有没有希望。

 但解放军的真实行动让荣毅仁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解放军睡的是马路,吃的是自己做的窝头,没有动过上海人民的“一针一线”.更让荣毅仁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会见共产党“大官”陈毅时的景象,当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风趣诙谐,刚柔相济,及为人诚恳的态度,更使得荣毅仁的心踏实了下来。陈毅还同夫人张茜,上海副市长潘汉年和夫人董慧一同来到荣毅仁家中慰问,并征求其对于企业生产情况,工商业政策的意见。在解放军的作风和陈毅的个人魅力的驱动下,荣毅仁开始了与共产党的经济合作。

  难以忘怀的“雪中送炭”

  1950年,由于国民党制造的“二·六轰炸”事件,使上海遭到严重破坏。荣毅仁的企业生产和资金困难,一时发不出工资。但当时正好是过年的前夕,工人等着发薪过年,许多工人纷纷来到荣毅仁家里,要求立即发工资。

  面临如此窘境,上海市政府给予了荣毅仁大力支持。在发生事件的当天,上海市政府就把荣毅仁安排到上海大厦暂住。另外,马上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工会的负责人去做工人的思想工作,要求大家体谅资方的困难和处境,遵守政府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使矛盾得到了缓和。

  上海市政府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矛盾,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荣毅仁的民族棉纺织工业。如鼓励进口外棉、免征进口税等。为了缓解申新系统资金的困难,上海市政府还通过人民银行以及新华银行、四明银行等给荣毅仁的企业数量不小的优惠贷款。

  对此,荣毅仁曾这样感叹:“这种雪中送炭的做法同国民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做法真有天壤之别。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一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创建中信再创奇迹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从十年动乱的阴霾中走出来。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在荣毅仁的带领下,CITIC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被称为“仪征模式”的发行海外债券举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

 同时,中信公司大胆地开拓租赁业务。1981年,中信与北京机电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共同筹建租赁公司,为北京市的“北京”和“首都”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从日本租赁汽车各200辆。中信公司帮助出租车公司解决外汇问题,汽车公司则付人民币。在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出租公司所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资金。自此以后,租赁业务在中信甚至发展成为其一大重要的业务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经营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的租赁部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荣毅仁率领CITIC开始了“收购香港”的战役。1987年1月16日,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当时投资于香港的内地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000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其中2/3以上是以CITIC为首的华润集团、光大实业、中国银行、招商局、中国旅行社等所占有的。

  荣宗敬、荣德生 荣氏商业帝国的创始人

  荣家--这个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无锡惠泉山麓的五里湖畔的荣巷,小桥流水、清风碧荷、吴侬软语、杏花缤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

  1873年,半农半商的小业主荣熙泰家中诞生了一个婴儿,是个儿子,取名荣宗敬。两年以后,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世。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但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却衰败下来。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当时是1886年。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

 荣氏百年 中国首富荣智健,荣氏家族三代百年传奇(一)

  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荣宗敬雄才大略,而荣德生讷于言而敏于行,平实勤励。两个兄弟为荣氏商业世家奠定了基础。1896年,荣氏兄弟和父亲一起开设了一家广生银庄,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当时,他们目睹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172.html

更多阅读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一)

   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本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求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纵观国内服装厂家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失败与成功均可圈可点。 但是,凭心而论,我

中国绿线CEO廖杰远:电话线里掘金砖(一)

主持人:2007年3月的一天,有一位姓陈的先生从日本回到了北京。陈先生在日本定居多年,这次专程回国是要谈一项重要业务。可刚到北京就把手机丢在了出租车上。这下子可把陈先生给急坏了,所有客户的联系方式都在手机里,这手机一丢,陈先生真有

荣智健资产 打破富不过三代神话 荣智健中兴百年家业

  11月5日,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4中国富豪榜”。荣智健家族以控股中信泰富集团14.9亿美元的资产而荣登榜首。荣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跨世纪的商业王朝,荣智健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父亲荣毅仁是著名的“红色资本家”,荣智健3

声明:《荣氏百年 中国首富荣智健,荣氏家族三代百年传奇(一)》为网友个人旳角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