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从北大教授到世行首席经济学家



     在世界舞台上,他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谈话中,他办公室的灯光不时自动熄灭,提醒他:这早已到了该离开的时间。而他重新将灯打开,继续与本报记者在华盛顿一栋大楼里的对话。

  每次见面,他总是很忙,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以至于面对面坐下来进行一次约定的采访,只能将时间定在下班之后。

 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可能也是之前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他难以想像的。

  但是与一个已经56岁的人面对面,你丝毫感觉不到他的疲倦。

  这就是林毅夫,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

  “最棒的首席经济学家”

  尽管外界对林毅夫出任要职异常关注,但抵达华盛顿之后,林毅夫却保持着一贯的低调,而他身上所具有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谦逊、内敛和从容,也让许多世行官员深为折服。

  我就曾亲耳听到多位与他共事的世行官员说,林是他们见过的“最棒的首席经济学家”。比如担任世行新闻总监的乔普拉女士,同样来自发展中国家——印度,她为林毅夫的表现感到骄傲。

  但对林毅夫来说,从大学教授转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外界的关注和厚望,是对他的鼓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压力——尽管他本人总是回避使用这个词。他更愿意说,他在努力适应目前的生活,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生活的不同,不仅是因为他的家从北京搬到了世行总部所在的华盛顿,更缘于当前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他虽然也担任北大、全国政协等行政职务,但主要仍以教学和研究为主,进入世界银行,职务高崇,责任也大。

  “在国内的话,站在中国的立场,想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但在这个地方,必须以全球的视角来考虑问题。”他的最大感触,就是作为首席经济学家必须具有全球视角。

  发挥“1000年的智慧”

  林毅夫担任的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世界银行的头号宗旨就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展部门也被认为是世行最核心的部门。林毅夫说,作为这一部门的负责人,他面临的很大的挑战,就是调动每个同事的积极性。

  发展部门人才济济,250位工作人员中,40位为资深研究学者。自然,对同样的经济现象,他们中肯定会存在不同看法。而林毅夫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智慧集合起来,形成合力。

  有难度,但林毅夫也有信心。他雄心勃勃地表示,如果将其手下这些研究学者的研究年限加起来,将超过1000年,“如果把这1000年的智慧能发挥起来,没有不能解决不能研究清楚的问题。”

 林毅夫的答案,是尊重各方观点,让他们共同应对危机;同时,他自己身先士卒。

  和他见面时,他刚刚从多哈回来。在5月底正式就任首席经济学家后,林毅夫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加纳、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还到德国、日本多个发达国家进行了访问。

  尽管几乎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仍感叹,现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感觉时间不够,因为一天只有24个小时,而世行的成员国则有180多个。具体来讲,“最大的难题,我想还是怎么样去了解每个国家,去真正地站在那个国家的立场,看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今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日益肆虐时,在他发起下,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成立了首席经济学家联席会,共同协商应对当前危机。

  把祖国留在心中

  尽管身在国外而且异常忙碌,但林毅夫依然关注着中国的发展。

  在9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当时一些国内人士要“抄底华尔街”的论调,他非常清醒地指出,抄底华尔街,尤其是抄底华尔街一些金融企业,中国并没有优势。

  采访刊发后,受到各界高度关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正是受到林毅夫的这一观点的影响,“抄底华尔街”言论才有所降温。不然,中国可能蒙受巨额损失。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林毅夫有自己的看法:中国也面临严峻考验,但相对来讲,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中国货币政策稳健,在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他强调,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中国只要能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刺激内需,就是对世界经济的一大贡献。

 林毅夫:从北大教授到世行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向记者主动提起,看到了林毅夫的这一观点,他“非常赞同”。

  从台湾到大陆,又从北京大学教授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经历是一个传奇。他的人生履历,存留着现代中国历史沧桑和风云变幻的烙印,更是现代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一个见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284.html

更多阅读

林毅夫当年是如何来到大陆的轉 林毅夫游到大陆

喧腾一时的林毅夫“叛逃案”,坊间一直流传他是抱着两颗篮球游泳来到大陆的。林毅夫和妻子陈云英去年3月接受媒体访问时否认此传闻。但对于如何从台湾游到大陆,没有清楚交代。台湾地区“监委”叶耀鹏经过调查后,认定林毅夫应是穿着救生

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

【商机】林毅夫:中国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机会?2015-05-06林毅夫在五·四青年节,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与朗润园里的经济学家——宋国青、黄益平、徐高共同就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展开研讨。这次“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中,林

力挺林毅夫:投资可以创造消费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张维迎再次批判投资,而林毅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未来仍然由投资而非消费需要,两者比较,笔者认为林毅夫的观点更科学,投资和消费并不矛盾,投资本身就是创造消费的过程,也只有投资才能真正的创造消费。  

林毅夫: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7日表示,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0%,但是中国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复苏,同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东亚国家的出口就会增加,向中国出

富豪女出租车找刺激 林毅夫谈中国经济刺激为何更富成效

林毅夫是位非同寻常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第一位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1979年,26岁的台湾军官林毅夫“叛逃”到了大陆。根据媒体的叙述,他从台湾控制下的一个岛泅水至大陆的一个岛。在大陆的改革时期,他成为一

声明:《林毅夫:从北大教授到世行首席经济学家》为网友毛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