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志大行韧方为强(三)



 任志强:我们过去是中国第一个在香港借桥上市的中国地产公司,但是由于我们的资本实力不够,境外资本强大,实际上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好,很难与国外的资本市场抗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最重要的是,既要利用资本市场,又要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这个比较难做到。所以我们只能重来一次。

  《中国商界》:在与华润分手,从国际资本市场退出进行二次创业时,你是如何准备再次上市的?

  任志强:五年过去了,我们华远地产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更名和股份制改造与增资,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担保”与“业权”制度的创新,以赢得市场与消费者的承认。又是“粮票换鸡蛋”与“鸡蛋换粮票”的转让与收购。虽然有效地踢出了前三脚、成功地二次破茧而出、崭露了头脚,但终因资本实力的不足无法从规模上实现突破性增长。

  《中国商界》: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是从资金与土地下手的,那咱们企业方面呢?

  任志强:嗯,房地产企业要努力解决的也正是资金与土地的两道难题。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的房地产企业就必须要找到资本的靠山,或是原股东的资本输入,或是合资或上市寻找与增加新的股东来解决自有资本的积累与扩张。当资金问题解决之后才可能取得更多的土地储备。

  《中国商界》:华远在上市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任志强:目前看境内、境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是最充足的,恰恰在于他们解决了资金的瓶颈问题,也因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与规模化经营打下了基础。而二次创业的华远地产尽管没有出现过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断裂与紧张,但却苦于没有资本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规模化的扩张。

  《中国商界》:你从没放弃过再次进入资本市场?

  任志强:从华远二次起家之初就从没有放弃过再次进入资本市场。正确地说地产实际就是一种以金融为背景的战争,尤其是在中国公开的资本市场有限,企业的融资手段有限,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局面下,谁能获得更多的资本认可,才能提高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中国商界》:华远为上市做了那些准备?

  任志强:我们一直在为上市做准备,因为在国内IPO比较难,我们一度考虑去香港找壳资源,但前前后后谈过几十家,都因为债务问题或人员问题难以清理而放弃。五年之中,华远一直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一是与外资进行了各种谈判进行合作的探索,也曾有多个外资对公司进行了考察与评估,都充分肯定了公司历史的业绩和新公司的业绩,却大多为公司没有大量的土地储备而头痛。投资者只能看到眼前的项目盈利,却无法预测明天的等米下锅。二是与基金共同商议在境内外成立专门的基金,用基金的支持来打造新的航母。三是试图通过对现有上市公司的收购、借壳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两年多以前就对“京西旅游”进行了实质性操作,但因各种问题而未实现。

 《中国商界》:今年2月份,华远入主幸福实业,准备再次上市?

  任志强:华远这次借壳上市要比预计中的晚了将近一年。按照规定,上市企业至少要有三年的业绩作为参考,按照我的设想,2001年就脱离了华润的华远地产上市至少应该提前到2006年。我们通过几个月的收购行动,不但获得了各方股东的同意,也获得了证监会的初步认可。这一信息的公告吹响了华远进军公开资本市场的号角,也实现了和证明了华远进入资本市场的目标与能力。沉默的五年之后,华远从退出资本市场划了一个圆后又开始了第二个更高起点的上升。

  《中国商界》:你如何看待国际资本市场?

  任志强:现在看来,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强大到了足可以收购任何一家企业,这次美国黑石集团以260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所有股份,成为原希尔顿旗下2800家酒店的新主人,这应该是目前收购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中国商界》:中国企业应该如何与资本市场结合?

  任志强:中国目前可能无法抗衡资本市场,这样的话,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生存的环境的话,一些企业创始人很容易被别人拿掉。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取得一定优势地位的话,任何一个企业都将面临着牛根生、宗庆后等这样的企业创始人被驱除出去的危险。

  《中国商界》:对,娃哈哈就遭遇了达能的低价强行并购。

  任志强:中国很可能因为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不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而造成一个结果就是,所有企业家全部都不存在了。当我国资本进入到黑石,而黑石可以在全球进行收购,中国以后就堵不住境外资金的收购,你没有办法去解释,你为什么可以拿资金去收购别人,而不允许别人来收购你?民营企业在连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和境外企业结合,或者卖掉,或者说收购,或者说寻求境外支持,不管你用什么做法,真正能够生存的不多了,目前唯一没有被收购的就是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有国资委审批。所有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都摆脱不了,除非你首先进入资本市场。

  《中国商界》:你对中国的一些经济现实、体制现实看得很透了,这应该跟您的阅历有关系吧。大体看过你的简历,几乎是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你当过兵,下过乡,共和国所经历的苦难阵痛你都经历了,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出来你是读了很多书,对一些问题的见解阐述的很深刻很到位。

  任志强:嗯,十几年前我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最少要读6万字的书。

 《中国商界》:那你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都看些什么样的书?

  任志强:我可能还是看历史和经济的相对来说会多一些,因为干这一行,社会文学方面也会关心一点,但是还是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多一些,我们有好几个读书会,大家相互推荐一些书。这几个协会,例如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论坛等会相互推荐一些书。还有一些圈子,圈子里面也会推荐一些书,像张维迎、樊纲他们都会推荐一些书,相互谈论等。有圈子会减少图书挑选时间。

  《中国商界》:现在出版界有些类型的书出的多而乱,选择起来会浪费很多时间。

  任志强:圈子里面互相推荐很重要,可以读到很多最有影响最好的书,包括有些书不是国内出版的,我们有些协会从香港带一些书过来。

 任志强:志大行韧方为强(三)

  采访手记

  随便在搜索引擎上输入“任志强”三个字,用时0.001秒,就会找到相关网页约3,290,000篇。“房地产暴利论”、“贫富分区论”、“开发商为富人盖房论”??当所有这些足以刺激房地产市场神经的字眼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任志强的任何举措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有人说他仗义执言,也有人骂他强词夺理;有人说他是条汉子,更有人将他斥为奸商;有人可能不知道华远房地产,但“任志强”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在中国富人圈和穷人圈引起共鸣的三个字。一直以来关于任志强的言论众说纷纭,也就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老总能惹起这么多的争议,直到我们走近华远大厦,坐到了华远总裁任志强的面前。

  任志强是“任性”的,他的“任性”是由于他率真的性格,正直、坦诚、爱憎分明、敢于直言、有责任心、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做生活中的强者,这些品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任志强是山东人,山东大汉的豪放、淳朴、且富正义感,在任志强身上有一种自然的流露。十几岁就离开父母到延安下乡插队、到部队参军,在军营一呆就是十多年的经历,让任志强身上具有强烈的军人气质——不服输、不怕死、骨头硬,是铁铮铮的汉子。选择退伍后的任志强,蹲过班房、当过经理,经历丰富坎坷,最终他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带领新华远的二次创业时,任志强表现出业务精湛、经验丰富。任志强的文笔在业内是一致公认的,他每年要写数百万字的研究报告,其着眼点在于中国房地产大市,并试图用自己的思考影响相关政策的制定。

  中国地产界,有的人紧跟形势,炒作价值;有的人发现潮流,实现价值。而任志强前瞻性的格局性思维却引领潮流,创造价值。总之,要了解任志强,就要了解他的经历,他的经历中肯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8397.html

更多阅读

陈宏:从计算机博士到投资银行CEO(三)

企业如何吸引人才? 【商界在线】:用高收入来吸引人才吗?  【嘉宾陈宏】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年薪都是几百万美金,到我这里来只是一千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太少了。那怎么来吸引这些

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三)

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 “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这个观点是奥格威对传统广告业的一个反叛。奥格威坚持广告不是艺术,它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这种论调对于当时并不被人尊敬、又不甘下流且羞答答的广告业来说

任建新创业:2角钱的第一单生意(一)

黑石集团6亿美元入股蓝星集团,激起千层浪。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PE),黑石集团在中国的首笔投资落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使一向低调的蓝星集团成为媒体

陈爱莲:“最大”和“最小”的梦想(三)

 陈爱莲此时进入整车制造业,也是希望能实现自己汽车自主品牌之梦,但她并没有选择轿车,而是一开始就选择皮卡和SUV作为主打产品,按照陈爱莲的说法,它们从价位、用途、功能、技术水准、制造等方面来说,都有“国情车”的影子,同时,中国皮卡车

陈爱莲:“最大”和“最小”的梦想(二)

 另一方面,正以惊人速度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则为汽车铝轮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潜力。而从摩托车铝轮到汽车铝轮转移,万丰奥特是有着先天优势的。   陈爱莲果断决策,决定投资1个亿进入汽车铝轮行业,将其纳入实现产业升级与效益升级的重要

声明:《任志强:志大行韧方为强(三)》为网友敢爱敢恨敢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