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13)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日本的低碳城市

  低碳转型需要“点、线、面”的结合。日本凭借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雄厚技术,提出要把日本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社会形态的重塑,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组成部分“变绿”。首先,从低碳城市开始。

  2008年7月,日本政府选定了6个地方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被选中的城市有人口超过70万的“大城市”横滨、九州,人口在10万人的“地方中心城市”带广市、富山市,以及人口不到10万的“小规模市县村”熊本县水俣、北海道下川町等。这些城市如水俣、横滨等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亟须治理。

  1950年代,时值日本以化学重工业为中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当时的水俣市因为化学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机水银,造成了一场“水俣病”的公害,许多受害者因此痛苦不堪。至今仍有不少受害者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因此,很多日本人一提到“水俣”,便不由地联想起“公害”这个词。

  另一个入选地横滨市是日本著名的港口城市,拥有365万人口,仅次于东京。近年来横滨城市垃圾量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人口的增长,城市垃圾成为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日本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出发点,是打造低碳社会,以城市为单位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改善城市功能。举措包括削减垃圾数量、开展“绿色能源项目”、“零排放交通项目”和推广节能住宅等。有助于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在实现城市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第73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13)
  水俣市的环保行动就从垃圾的彻底分类和削减开始。传统的家庭垃圾分类中,是按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来区别的。1993年,为了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水俣市以市民为主体,一举制定了20种分类规定。这在当时的日本尚无先例。在市区,每50~100家住户设立一个资源垃圾站,共建成了300个垃圾站。除了垃圾分类之外,水俣市还以各社区的再利用推进委员会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将垃圾带回家的活动,循环再利用活动,开办跳蚤市场,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再利用等。此外,水俣市还积极举办环境方面的国际协作活动,如接纳海外的视察进修、在亚洲各国召开环境研讨会及演讲会等。

  自2003年起,横滨市制定了由市民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削减垃圾、提倡废物利用的环境行动准则“G30行动”。G30的“G”是垃圾(Garbage)的开头字母G,“30”是一个目标值,表示在2010年度前,将垃圾产生量与2001年度相比减少30%。很多横滨市民积极参加G30行动,效果明显。2005年市内垃圾量106万吨,比2001年市内垃圾量161万吨的情况削减了约34%,提前5年超额完成任务。减少城市垃圾,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生产工艺流程压缩不必要的包装等资源浪费,直接推动温室气体减排。除此之外,横滨市还相继开展了许多低碳发展项目,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07年开始投产的横滨市风力发电站“滨翼”。它的投入运转,每年可以减少11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有如“零碳生活”项目,即引进住宅节能性能评价制度,促进节能住宅的普及,“零排放交通项目”——促进低公害、低耗油车辆的引进,零排放交通项目还与日产汽车公司合作,构建包括普及电动汽车在内的新一代交通系统工作,开办横滨环保学校,培养能够在各地区负责防止温室效应活动的“环保带头人”等。

  虽然日本低碳城市的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向低碳社会转型还面临很多挑战。首先,人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能源需求具有刚性;其次,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普及任重道远;最后,发展低碳城市,势必改变原有城市布局,触及城市面貌特别是经济形态的改变和调整,需要作出利益取舍。

  面对挑战,日本在实施“建设低碳社会”战略的同时,提出了三个理念。

  一是实现最低碳排放,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社会体系,使得工农业、商业和公民社会等充分认知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从大量生产、消费和废弃的习惯中挣脱出来,推动节能、清洁能源的利用等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最低排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9064.html

更多阅读

第83节:低碳生活方式:消费心理的变革(1)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第五章 /  低碳生活方式:消费心理的变革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走低碳生态城之路,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优势,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结合城市产

第82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22)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一村一品”的成功,揭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最能体现当地的优势;二是最能占领消费市场、质量优异、经济效益好;三是最能使产品获得较好的声誉。尽管地方产品有些“肉包子登不上

第81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21)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同样,退耕还草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黄河中游,陕北榆林地区实施草地飞播牧草,10年间泥土冲刷量减少99%;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通过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围栏封育,使草

第80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20)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不可或缺,农业亦是如此。  农作物种植的浇灌方式有很多种,传统浇灌主要有漫灌、块灌等等,漫灌、块灌适于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需水量大,但浇水效果并不理想,水

第79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19)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农民的切身感受最有说服力。杨陵区大寨乡陈沟村陈圈世在记者采访时说,一口沼气池就是一个“钱罐罐”:后院建的那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1990年建造时花费不到1000元,而10年来节省资金达6000元,间

声明:《第73节: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13)》为网友聹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