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青:在巨人的缝隙中舒服生存



没有海外求学经历,没有海外工作经历。放眼望去,“海龟”林立的中国上海,qad中国区总裁缪青形单影只。

当然,海外经历可能只是表面的东西,一个美国软件公司的中国区总裁最需要什么?在缪青这里,可以得到答案:“对美国公司运作方式的理解和对中国市场的足够了解。”

这位在本土市场上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用将近3年的时间和业绩来证明自己。

在忙碌的工作中,缪青只有阅读的闲暇,还未寻找到打高尔夫球的心境。

中国市场力挽狂澜

用两三年的时间,在全球软件业并购狂潮和本土软件企业围攻中低端市场的夹击中,缪青带领着qad在中国“择善固执”——选定了在中国以汽车行业为突破口的qad,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和口碑;接下来的一步棋,缪青已经开始部署,医疗器械和电子行业,这两个重点行业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缪青应该算是qad中国的一帖良药。2002年缪青上任之后的qad中国市场的增幅相当明显。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100%,2004年有35%的增长,2005年预计有20%~30%的增长。以2004年的中国销售结构来看,qad汽车行业的收入小于三分之一,电子行业则是三分之一强。

qad进入中国10年来,也就是有了缪青这个领头羊,才有了这样的突破。

简单说来,qad是一个卖软件和解决方案给制造企业的软件公司。然而如何在全球制造业的六大行业中选择适合中国的内容,如何在中国部署渠道、团队等作战方案,这一切,并不简单。

缪青在中国有完全的自主权,随之而来的也是不小的压力。“很辛苦,给你一定的自由度,就必须不断推动自己。”缪青说,“总公司从两个方面去控制,一个是财务,一个是法律。其他的市场战略什么的,就是你说了算。”“qad不是一个大品牌,品牌上不如sap、甲骨文。”缪青也坦言。

生存之道

2002年,整个全球erp行业开始整合。当时的qad是二线品牌,而且在二线产品中,也是默默无闻的。

刚加入qad的缪青,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行业整合面前,qad凭什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或者活得比别人好。

“2002年,我进入qad,基于对行业的判断,我认为只有三类公司可以存活下来,一种是大而精,像sap、甲骨文;第二是把价格做得非常低,功能非常简单,像金蝶、用友;另外一类是走到非常深的细分市场中。”缪青带着qad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放在缪青面前,qad在全球有6个细分市场可以拓展,这六大行业是全面拓展,还是有所选择呢?

缪青选择了切入汽车行业。“一定要切入一个市场,是你的产品有强势的,本身这个市场在一段时间里有高速增长的机会。”缪青向记者阐述其中的原因,“当时我们看整个汽车行业,国外大公司纷纷在国内设合资厂;大企业纷纷看好零部件行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也在加入。”

事实证明缪青的判断是正确的。“到今天来看这个行业,2002年中国只有200多家汽车零配件企业,现在已经有1000多家。”

在一个正确的市场上切入还需要正确的方式。缪青把qad中国以前单纯依赖合作伙伴销售的模式改成了“直销+合作伙伴”的模式。

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客户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和商业模式,qad让自己的服务队伍,主要是针对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民营企业,则由本地合作伙伴的队伍来应对。

“对国际客户主要是直销,比如一个国际客户在中国收购了一家工厂,他们需要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复制到新的工厂中;而对民营企业就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管理人员中一些人可能第一次使用信息化工具,这要求我们服务模式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发展了很多国内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深知国内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素质和要求。用一种本土的方式服务,诸如给老总‘洗脑’,教员工开关机。”缪青解释道。

“我们面对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客户,我经常讲的比较简单是‘横一刀,竖一刀’,‘横一刀’是把客户分成不同的客户类型,‘竖一刀’就是不同的行业细分市场。”

“环顾四周,中型制造业的软件企业已经死的死,伤的伤,没有几家很好地独立生存。”qad的良好生存状态让缪青的口气中不无成就感。“目前,我们碰到最大的问题是sap和甲骨文正在试着往低端市场进军。不管它们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成功,但是对我们来说一段时间内必须接受挑战。”

并购是市场必然

对于软件业并购的趋势,缪青是一个支持者。

行业的并购趋势对行业来说是有好处的,他如实表示。从泛erp行业来说,实际上市场上需要的东西都有,很多公司雇用同样的人,开发同样的产品,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缪青这样认为。

当然在市场上,还是应该有合理、有序的竞争,但不需要过多的竞争对手,缪青解释道。

那么对于qad这个中型的企业来说,被并购的可能性有多大?

“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公司50%以上的股票掌握在两个创始人手中,他们是不希望被并购的;还有一些公司并购很大的原因是现金流有问题,qad也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不愿意,也不存在被并购的可能性。”缪青说。无暇高尔夫

尽管身为中国区总裁,但是缪青坦言自己并没有打高尔夫的心境和闲暇。

“我也试图练习,但坚持不下来。打高尔夫的心境是有一个可以真正的执行团队,自己只需要制定战略。我还没有这样的心态、精力来打高尔夫,因为我还是一个第一线的职业经理人。”缪青笑着说,似乎乐于享受自己忙碌的现状。

在众多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这样的位置上,确实有很多轻松的职业经理人,但缪青选择了不轻松。

“有一些很舒服的职业经理人,就是总公司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开个会,把总公司的意思传达一下。”在缪青看来,这样的职业经理人的最高要求就是不出错,安安全全度过在中国的这段时间。这些对中国市场似懂非懂的职业经理人,在目前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非常多。

尽管没有时间练习高尔夫,但偏向哲学、文学、历史的大量阅读是缪青认为必不可少的。对于管理类的书籍,缪青则认为,管理是必需的,但管理只是一个工具,不解决根本问题。

缪青说,他是一个喜欢在哲学层面上思考的人。阅读大量西方的哲学史、欧洲文明史,缪青不是一个“海龟”,但是世界在他的掌握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1939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 转载

原文地址: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作者:朱大鸣儿时我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文/朱大鸣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他慈爱的眼里音乐闪成泪花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赵松青:新媒体的快枪手

赵松青:新媒体的快枪手华人财富记者陈鑫源/文2008年1月21日,上海外滩茂悦酒店,炎黄健康传媒08年新战略发布仪式暨媒体推介会正在这里举行。此时,站在讲台上的赵松青有意放慢了自己的语速,因为这一天,这个地点,对于她和她的炎黄健康传媒

波士顿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保持前50名左右

  波士顿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保持前50名左右。采取国际化、多元化的管理经营方式,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使波士顿大学成为一个著名的世界文化交流的学府,素有“学生天堂”之美名。2007年后,中国留学生已经占该校国际留学生

徐毛毛:在不断的创新中提升企业品牌

徐毛毛:谢谢主持人,也感谢论坛给予北京银行这次跟大家交流的机会。北京银行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到目前成立13年,我们今天也是参加21世纪经济报道和Interbrand品牌的评选,我们参加的是中小企业的品牌,我们这个品牌叫做“

声明:《缪青:在巨人的缝隙中舒服生存》为网友素酒青衣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